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的美除了造型与材质,还有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结构用在今天的家具上也并不过时,应该说它是中国古代家具最基本的制作方法。让我们走近明清家具的榫卯(指木器制作中物物相衔接的部分,凸者名榫,凹之洞眼者为卯。)结构细细品味它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明式家具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近年来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一个重点。相关著述颇丰,以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研究》最具代表性。《明式家具研究》对明式家具的材质并结合产生的时代和地域进行了定义:"生产精致的硬木明式家具的时代和地区,可以缩短成一句话——它主要是晚明至清前期,尤其是十六、十七两个世纪苏州地区的制品。"1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研究者围绕"明式家具"的定  相似文献   

3.
周尚云 《收藏家》2010,(2):58-64
我国家具的发展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由简陋到华美,由低到高.由实用到美、用结合的演变过程。时至明清,中国传统家具发展至鼎盛时期,明清家具成为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观念、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凝聚,在世界家具体系中独树一帜,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明式家具的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式家具以造形古朴典雅,做工精湛,材质优良,结构科学合理而著称。尤其是各部构件的比例尺度,与人体的各部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它既是科学合理的实用品,又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一件家具的某一部件,经过匠师们的艺术处理,既对家具本身的牢固性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5.
她1987年在香港创办嘉木堂,不到十年光景,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专业行家。叶承耀的众多收藏来自她的“嘉木堂”,她是菲力蒲·德·巴盖以及众多明清家具顶尖藏者的私人收藏顾问,也是港台与欧美很多明清家具拍卖、展览的幕后推手。她就是伍嘉恩,人们叫她Grace Wu或“黄花梨皇后”。她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中国家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很快成为一名狂热的家具收藏家。当问及她明代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中国古代家具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一样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制作技巧、社会组织、宗教思想等不同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古典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其东方艺术风格特点,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宝内装饰的发展。它与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紧密相连,也与不同时期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中国古代人们起居方式变化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其家具形制变化主要围绕着这两种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之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读书     
《山茶》2009,(10):204-204
《坐具的文明》 家具是人类文明生活的必需品.其历史遗存都是文明的坐标;坐具又是家具中的原点.影响到其他家具的发展。本书收录了专业文章《坐具的文明》.以及每套各80件明清优质坐具。书中既可看到明式家具的简洁风雅,亦可一览清式家具的雍容大气。  相似文献   

8.
王正书 《收藏家》2007,(6):55-60
家具是人类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在中国历史上,出于它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虽然在文献资料上时有记载,但从未出现诸如理论上的研究或文化艺术上的探讨,史料所及只是文人与家具的关系,从意趣或欣赏的角度作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历经数千年漫长岁月积渐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凝集于法书、名画等高雅艺术,而且蕴涵于人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是隐藏不了的,它从各种生活用具中自然流露并表现为某种特殊的格调,这种附着于物质实体的意识形态和人文因素,才是真正给收藏家带来无穷乐趣的东西。于是,读懂这些形态载体所携带的特殊的语言和符号,参透个中玄妙,成为获得这种乐趣的唯一途径。同为造型艺术,明式家具的艺术语言明显不同于其它中国工艺美术品。作为古建筑的附庸,明式家具与容纳、承载它的建筑结构一样,极为重视对空间的利用。在所有…  相似文献   

10.
植被·根脉     
明式家具微缩工艺 微型明式家具具有无钉构造体系,造型优美简洁,结构精巧坚固,而且特别注重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完美地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审美观念,以简洁、纯净的造型反映内在气质,显示出文人雅士归于平淡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1.
王正书 《收藏家》2008,(7):41-46
家具的结构附件,是指家具基本框架外的各种配件。这些配件对整件家具而言,既有力学上的辅助功能,同时在视觉效果上也能起到衬托和装饰作用。所以一件规正的家具所配置的附件常常能与其结构融为一体,代表着某个时期或某个时代的风格。为此,了解和掌握明清家具结构附件的时代性,显然是我们今天判别其制作年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具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同时,又产生了中国古代家具史上成就显赫的明式家具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具。这类家具都以高级硬木为主要用材,抛弃了几千年以米中国传统家具一贯采用漆饰加上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  相似文献   

13.
约当15—17世纪之际,中国家具发展到了它的历史高峰。由于其制作年代历明入清,不受朝代的割裂,故一般称之为"明式家具"。这一时期的制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为我国人士所喜爱,世界各国也十分重视。家具设计者乞灵借鉴,甚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三足凭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家具,由圆弧形的几面和三条几腿组成。作为明器,它主要集中出土于六朝的墓葬之中。作为一种低矮型的家具,三足凭几常与席、床、榻和牛车等搭配使用,不仅可以使用在身前用于扶持,还可使用在身侧和身后作为凭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隋唐开始,伴随着中国高型坐具的普及与发展,三足凭几的使用越来越少,但其独特的造型与结构却影响了随后的高型坐具如扶手椅、圈椅的形态特征,使其具备了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三足凭几所蕴含的设计智慧对于中国高型坐具的本土化发展起到了潜在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百寿大屏风     
《文物世界》1999,(3):39-39
明清两代的山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融中心,号称海内最富,山西商人独占鳌头400年之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三多堂博物馆共有5大类历史文物展览,其中明清家具展,品种全、档次高、规模大,最有代表性的展品是清代家具——百寿大屏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清代宫中家具为例,漫议清代家具之源流及沿革。又依据档案材料阐明皇帝的旨意对家具制作的影响,同时考述了清代一部分家具的设计者和制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家具能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当时生活文化和艺术造诣,已逐渐成为收藏家追逐的热点。在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热方兴未艾的今天,了解其收藏现状,掌握其鉴定知识,都是十分必要的。一、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家具的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到目前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涌现出很多研究古代家具的专家学者,著作颇丰,研究的课题和内容也由浅入深。国内王世襄先生的巨著《明式家具研究》一书,被公认为明式家具研究的经典著作,成为海内外明清家具收藏者与研究者的必读之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古代家具的…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14,(4):114-114
<正>中国香河家具城简介中国香河家具城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京津冀都市圈金点之区。以京津市场为依托,辐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距北京45公里,离天津70公里,多条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家具客商搭建了广阔的人流物流平台。中国香河家具城是由金钥匙家居品牌CBD、红星美凯龙家居行家博览中心、鑫亿隆家居文化广场、顺隆家具展厅、嘉亿龙家居博览中心、贵都家具展厅、汇美家具展厅、鹏大家具展厅、香河好百年家具博览中心、北方广东家具展厅、汇亿家具博览中心、中意家具展厅、明泰来家具展厅、华汇家具展厅、中唐家具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具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同时,又产生了中国古代家具史上成就显赫的明式家具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具。这类家具都以高级硬木为主要用材,抛弃了几千年以来中国传统家具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使家具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意韵、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运用精湛无比的细木作工艺,使家具的构造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在世界家具史上树起了一座光熠烁目的丰碑。借用一位西方研究人士的话:“中国家具此一伟大艺术”,“自成一格”,“依现代美学观点,它们极致的艺术性、手工、设计、造型及多样变化的款式至今仍深深震憾人心”。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继承宋元家具形式  相似文献   

20.
周默 《收藏家》2008,(10):63-70
榉木(Zelkova spp.)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用材在家具发展史上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可能是其它木材难以企及的。榉木又称椐木,汉·许慎《说文解字》“椐,桢也,从木,居声,九余切。”“愦,椐也,从木,贵声,求位切。”这是有关榉木比较早的注解与注音。文博专家王世襄在多部明式家具研究的著作中对于榉木及榉木家具的评价并不逊于黄花黎、紫檀,“论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实不应在其它贵重木材家具之下”(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第143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