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初发生于中国东北的朝鲜侨民双重国籍问题涉及中、日、朝三方。当时,中国东北、华北广阔的腹地容纳了大批侨居中国的朝鲜人,日本吞并朝鲜后,以朝鲜侨民属于日本臣民为借口,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侨民的控制,由此出现了归化后的朝鲜侨民兼具日本国籍现象,其实质是日本制造的全面侵略中国东北的借口。  相似文献   

2.
论文介绍了印度国际移民人口分布的历史根源、印度独立后长期忽视海外侨民工作的原因、后果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出现,印度经济自由化与海外侨民政策的改变;并根据印度政府发表的《海外印度人问题高级委员会报告》和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从2006年至2011公布的历年《工作报告》等官方文献和新资料,分析了海外印度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着重探讨了印度2004年建立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以来,在开展海外印度人社区服务、对外移民和劳工保护、引进海外印资、印智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对中国侨务政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郭丹 《神州》2014,(17):157-158
近年来,随着世界不少侨民大国对海外侨民的重视,美国政府也开始积极争取侨民,在2011年5月成立“国际离散侨民约言联盟”,试图将全球1500个侨民网络组织连接起来,“促进对离散侨民祖籍国的投资和贸易、志愿者服务、慈善事业、外交、创业和创新”。但是在这项看似大公无私的侨民政策背后却深藏着美国的政治目的,争取侨民双重认同的努力,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考虑,试图将外来移民和侨民纳入美国“巧实力”外交的总体布局中,通过侨民来改变和影响其母籍国。所有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无不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4.
1920年代末天津美国侨民团体编辑出版的《1927年天津美侨联合会人名地址录暨美国侨民通讯录》和《1928年天津美国商业与社会指南》是较少利用的英文资料,据此可以初步复原1920年代前后天津美侨社会的人口规模、职业构成及空间分布情况,并通过对天津美侨联合会、美国商会、美国学堂及美国大学同学会等侨民社团或公共服务机构的考察,大致可以勾勒出美国侨民共同体的内外功能、组织结构及群体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侨管理工作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实行了以“赶、挤”为主的管理政策;对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侨民实行了较为温和的管理措施;对日本侨民实行在自愿的基础上遣送回国。实践证明这一时期的外侨管理工作是成功的,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意图,维护了新生的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公安外国人事务管理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新加坡为例,探讨了"海禁"既开后,晚清政府对海外华侨认知的转变和逐渐推动对海外侨民管理工作的努力。其中包括清廷向海外侨民颁授《时宪书》、出台《大清国籍条例》与户口统计政策、派兵舰巡阅新加坡等地、对海外侨民给予保护以及吸收海外侨民赈济捐输和封赠赏赐的常规化等。这些措施增进了双方的互动和海外侨民的向心力,促进了晚晴政府新型的"国家—侨民"思维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法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三国为例,深入探究欧盟对海外侨民的社会保护特征。认为当今时代跨国移民快速发展,对海外侨民的社会保护愈益引起祖籍国的高度关注。社会保护内容主要包括失业、养老金、医疗健康、家庭福利、经济救助五大领域。法、意、罗三国的侨民社会保护虽各有特点,但在国家战略上都非常重视侨民价值,构建有广泛而强大的侨民基础设施。它们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协助侨民获得社会保护、整合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多边与双边社会保护协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海外侨胞的社会保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华侨、海外华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力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传统华侨社会的转型,华侨落地生根,归化于当地,成为当地多元民族之一的华族;①二是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这些新移民②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移民目的地的布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本文讨论近30年来中国国际移民的动机、规模及中国政府对国际移民的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在新疆的巴基斯坦侨民和阿富汗侨民的政策几经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大多数巴基斯坦侨民和阿富汗侨民为中外混血儿,持有效国籍证件者少,且愿意加入中国国籍,中国政府采取了争取他们自愿加入中国国籍的政策。三大改造后直到1959年底,部分"入籍外侨"要求退籍,中国与巴基斯坦政府关于外侨问题发生分歧,对此,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了教育和挽留的政策。1960年后,为改变中国在外交上的被动与孤立局面,中国政府开始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协商解决外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前后留宁欧美侨民的内心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前后,留在南京的欧美侨民建立国际安全区,为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南京难民的尊敬。本根据新近出版的一些留宁欧美侨民的档案史料,对当时留宁欧美侨民的内心世界试作分析,将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深入到欧美侨民的思想,从而力求深刻全面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及意义。由于史料的限制,本主要分析留宁欧美侨民群体中典型人物的思想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析梳理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南洋华侨总登记的实施过程和举措、二战期间华侨登记工作的困境与变通措施、二战后领事馆与侨团合作下的临时登记工作,并阐述了华侨人口登记之意义。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外华侨进行人口调查总登记,其目的是通过了解收集侨民信息概况,确认海外侨民身份以资保护或控制,增强华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但因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和南洋殖民现状,人口登记进展缓慢且时间跨度较长。为此,国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华侨登记措施,以实现该项调查目标效果的最大化。海外华侨登记工作因受到多方掣肘,登记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归绥道始设于乾隆六年,驻归化城,属山西省。归绥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社会资源的优势以及逐渐形成的农耕水利系统,促使归绥道外来人口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战后50年各国政府对华侨华人实施的移民入境、国籍归化、经济、教、社会等政策,各有特色;东南亚国家比较严厉,美、加、澳、新等移民国家相对宽松,其他国家则宽严不一。不少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需要,对华侨华人政策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调整,有关政策虽然仍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时出现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日趋宽松,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严维青 《攀登》2011,30(1):73-76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人口均衡型社会"提出的理论依据,阐明了"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指出"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对我国长期人口调控理论思考与政策实践的精准概括,是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最终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和世界移民史的框架内,从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外资的引进和城市化与就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外社会经济性质及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了极低的对外移民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中国国际移民与人口比例将比当时欧洲崛起时低得多、“移民峰”的时段也将比欧洲当年的时段短得多。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俄国的移民活动是苏俄社会史的重要一页。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个选题却很少有人研究,甚至成为禁区。到90年代初,俄罗斯公布了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国家档案馆的有关史料;1994年出版了《满洲里的俄国侨民:军事--政治活动(1920--1945年)(文件集)》以及别切林查的专著《俄国侨民的东方部分》。在远东还召开了一次以《亚洲东部的俄国侨民》为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于该选题涉及中国东北地区与上海的俄国侨民问题以及早期的中苏关系,它当然也会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兴趣与关注。一、中国戍内联侨群体的形成20世纪俄国难民进入中国境内的…  相似文献   

18.
朱旭红 《古今谈》2009,(3):21-25
一、人口老龄化的常用指标及含义 相对于人类个体的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Ageing of Population)是一个群体性的概念。从人口学的角度而言,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人口现象。  相似文献   

19.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南京抗战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特点.这段过去被长期忽视的抗战史内容,应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的两点订补李恭《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三期所载《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对公元七至九世纪的新罗人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和社会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研究,然其中尚有需要补充和订正之处。一、长安无新罗寺该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