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的建立时间.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以康熙六年建省说为最普遍.但也有几种志籍和工具书持保留态度.《江苏康熙六年建省说献疑》(《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江苏建省考实》(《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二文.对康熙六年建省说予以否定.提出了江苏建省时间应为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1760年10月8日)的新说,为什么一个省的建立时间会众说纷纭?原因何在?江苏建省,究应以何种标准判定?以何时为宜?这些问题,确值得探讨.我因参加地方志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史料,愿提出一些粗疏见解.  相似文献   

2.
清代江苏建省问题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江苏何时建省,也就是江南省在什么时候分省,是江苏、安徽两省地方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受到学术界长期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康熙六年前后相关史料的考辨,认为江苏建省是始于顺治十八年的左右布政使分设,以康熙六年为新设布政使命名而告完成。在建省过程中,清廷和地方督抚大员起着各自的作用。与江苏建省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全面、深入地解读相关史料,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再论安徽建省时间与建省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史学》最近发表了季士家先生《安徽建省时间再议》一文,该文对季先生以前的一系列文章作了进一步的申述和阐明。但笔者仔细阅读之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仍不敢苟同,故此提出来,以就教于季先生并其他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4.
战国人口考实臧知非现存史籍中,没有直接、系统的战国人口资料保存下来,后人遂据当时各国出兵数而推定之,计有三说:1000余万人,晋人皇甫谧提出,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从之;2000万人,由今人范文澜先生推定,目前论著多从其说;3200万人,此...  相似文献   

5.
现在50岁以下的人中,恐怕很少有谁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叫“西康”的省份。在晚清以前,并没有西康这个概念。西康建省前,从四川雅安往西翻越二郎山,就进入传统的土司领地,泸定以南以彝族为主,沪定以北直到青海边界,整个金沙江以东的区域为大大小小的藏族土司势力瓜分。这一带处在中心藏区的边缘,人们俗称其为康区。“康”在藏语中是边地的意思,“西”指的是四川西部,西康名字由此而来。 1939年底,在这里,因为两个年轻人的一场恋情而爆发了甘孜事件。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也因卷入了自己难以左右的势力斗争而变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6.
安徽建省考     
一、安徽建省诸说述略安徽省域是我国远古祖先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行政建置却一直由若干政区分治,直至明代,始全境合一,为南京管辖。独立建省,是为清代。至于建省的具体时间,至今仍众说不一。各种说法,均只有年份,没有月、日,没有交待到持论点的凭据,不具备一个科学判断所必具的要素,因此无法令人置信。关于安徽建省时间流传至今的诸种说法,可归纳为三种。现以时间先后为序作介。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以来,《安徽建省考》(刊《安徽史学》1989年第3期)的作者先后撰写了几篇论文,否定传统的康熙六年(1667)江南分省(即苏、皖建省)说,力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分省。其主要论点和论据是:1、康熙六年说“只有年分,没有月、日,没有交待持论的凭据,不具备一个科学判断所必具的要素。”2、清初作为地方一级政区构“省”和“布政使司”,是两个  相似文献   

8.
得益于全面的文艺创作成就带来的影响力,苏轼书法很早就传入北方的辽,并影响到稍后的金。尽管目前尚未发现苏轼书法在西夏传播的直接证据,但据目前所见西夏中期的考古资料,特别是碑刻、文书,确实不乏苏风浓郁者。这在证明苏轼书法传入西夏的同时,也足以证明书法史上的"唐宋之变"并不局限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9.
江南分省考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 江南省,是清初建立的一个行省。其范围囊括今苏、皖、沪二省一市之地,由于其经济地位的重要等原因,促清廷析为江苏、安徽二省。江南分省始于何时,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在近两年曾就此发表过几篇小文,引起了苏、皖二省史、志学界的讨论。本文是以近期所集史料为主,对这个问题的进一  相似文献   

10.
戊戌政变史事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戊戌政变这一重大政治事件,由于种种原因,记载真假掺杂,某些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以档案为主,参证其他史料,对如下四个问题进行初步考证,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1.
洪武鱼鳞图册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广泛引用的“洪武丈量鱼鳞图册” ,既不是洪武鱼鳞图册实物 ,也不是洪武鱼鳞图册摹本 ,而是《吴氏先茔志》所配插图。与“洪武丈量鱼鳞图册”所配的“分图”根本不是洪武时期的鱼鳞册 ,而是万历清丈鱼鳞册。徽州文书中洪武鱼鳞图册实物的发现 ,证明洪武丈量及其攒造的鱼鳞图册并非传奇 ,而是史实。  相似文献   

12.
《安徽史学》1989年第3期刊出《安徽建省考》后,承安徽方志学界同志们的器重,在同年8月10日于合肥市实验饭店就拙文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安徽《修志参考》1989年第6期以《安徽究竟何时建省》为题作了报导。笔者极为赞同这一认识:“一个省从筹备、初步定型到最后完成,有一个过程。究竟以哪一个时间为建省时间,需要看一个  相似文献   

13.
多尔衮拥立福临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福临继皇帝位,这不仅是多尔衮一生中的重要举措,也是清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弄清这一事件的真象,既有助于正确评价多尔衮其人,亦有助于认识清史演变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山东省商河县境古有一条商河,其名始见于《水经》(郦道元《水经注》卷五河水),唐李吉甫以为“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滥为害,河堤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元和郡县志》卷十七河北道),其后,《大明一统志》、(嘉庆)《大清一统志》及府县各志皆承其说。其实,这是应该进一步考证的。首先,史无许商开河之说。《汉书·沟洫志》记鸿嘉四年河决,许商与孙禁共行视图方略,禁以为应开新河分水入海,遭许  相似文献   

15.
青海建省十分复杂,历经曲折,置之不恝,一波三折。据有关史书《青海通史》《青海文史资料集萃》《青海文史资料选集》《湟源文史资料》《马步芳家族的兴衰》《青海历史人物传》等记载,从1907年至1930年,建省大致经过这样九个阶段:一是先期与论;二是统一权力;三是扩疆拓土;四是遣使入藏;五是甘青对抗;六是内修政治;七是广开外交;八是马氏交权;九是建省成功。本文大段引用上述史书记载,汇成资料,以飨读者,全面完整了解清末民初青海建省的始末。  相似文献   

16.
白萍 《黑龙江史志》2013,(13):35-36
青海省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历史上,青海先后出现过许多政权,自汉代以来,中原王朝就开始对青海实行管辖,之后的王朝虽也进行过管辖,但终因种种原管辖的有效性并因,这种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直到清代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才彻底结束了青海地区动乱的局面,清朝统治者在认识到了青海的稳定与西藏和新疆的稳定息息相关时,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充分掌握了对青海地区行政的主动权,同时也加强了对青海地区的控制,使得青海对于中央王朝的向心力不断加强,这一系列举措,就为日后青海的建省奠定了基础,而青海的建省,也成为了近代中国行政区划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韬卒年月日考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邬国义 《近代史研究》2004,6(2):186-196
王韬是近代名的改良主义思想家。关于其生年,他自己有明确的交代,而其去世的时间,则历来有多种说法,出入很大。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最早提出王韬在1862年上书太平天国后,  相似文献   

18.
《诗品考实》是逯钦立教授20世纪40年代后期之旧作,全文26000余字,内容与逯先生1947年发表的《钟嵘诗品丛考》(《现代学报》第—卷第九、十期合刊)一文相比,虽然文章的整体框架与《丛考》基本相同,但文字超出约7000余字,论述更充实,从版本、序文、成书年代、体例、评诗标准等五方面,对钟嵘《诗品》进行考证和阐述,其中最末一节"论诗起例"(5000余字)为《丛考》所无,逯先生在这一节中将钟嵘的诗学主张、审美理想等置于横向的空间纬度及纵向的时间纬度中进行分析,即使在今天看来,逯先生的分析仍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在逯钦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此刊出,以为纪念。《诗品考实》的手稿原件是毛笔小楷誊抄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蓝格稿纸上,又以红、蓝两色笔做修改,对折装订为35页,现藏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思清博士发现并详加校理,本刊编辑部又请逯钦立先生的研究生刘孝严教授与《丛考》详加比对,又承蒙逯钦立先生家人允准在本刊发表。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9.
<正> 机山以西晋陆机得名。位在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东北距上海市区30余公里。 上海平原地处江海之交,古称“云间”。在平原中间的淀泖低地上,横卧着一列逶迤断续的低丘,即“云间九峰”,又名“松郡九峰”。高度均在百米以下。机山系“九峰”之一,紧  相似文献   

20.
阐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的专著,保存至今的有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程做法》,这两部官方规范性著作,是研究宋、清两代建筑物的重要依据。而宋、清之间经过元、明两代近四百年历史,却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