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世界史体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天津联合召开了“世界历史博导论坛”,与会学者就我国世界史研究与教学问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讨论,关于“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即是其中之一。现将其中五位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并希望这个问题引起更多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2011年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调整后的学科目录,历史学由原来的一个一级学科变为“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为应对学科目录变动的新形势,推动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3月26-27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和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天津共同举办了全国世界史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34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五十余名世界史学科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后出现了众多的世界史编撰体系。由于对世界历史的较成熟的认知体系还未产生,这些世界史著述在开创之初都面临如何克服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许多学者批评欧洲中心论,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史,可是仍未获得显著成绩。因为我们的世界史体系是由西方学者建立的,是根据欧洲经验得出的,其中有客观的一面,也有欧洲中心论的一面。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史学,是学习西方史学后建立的,缺乏从自己的历史出发建立的理论。现在的世界史只是一种准世界史。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8—10日,“新世纪世界史学术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神农架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和武汉大学世界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会议期间,众多知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说。这里摘录部分与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04,2(3):89-94
整体的“世界史”概念是在地区国别史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世界体系”认知的热情从来也没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样高涨。这种学术现象的出现是以经济发展全球化、生活模式单一化、价值观念趋同的趋势为大背景的。可以认为,真正意义的世界史观念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和不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一形势在历史研究领域引起的反应。作为全球化的逆向思维,强调对话反对对抗,强调联系和交流反对封锁,对各个民族原创文明的探讨成为文化知识界的共识。对多元文明,特别是不同文明之间“联系”的探讨是整体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又一种深层动力。整体的宏观的世界史研究与地区国别史研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现代科技水平和新科技观念迅猛发展,促进了地区国别史、专门史、断代史学者的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学者之间的联系,打破了历史学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甚至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壁垒,交叉与对比研究为世界史研究的新发展开辟出无限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周祥森 《史学月刊》1999,(4):120-120
1999年5月18-20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了“全国世界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章辉研究员,北京大学郭华榕教授、徐天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赵淑慧教授,南京大学沈汉教授,复旦大学金重远教授,南开大学李剑鸣教授,武汉大学陈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宏图教授,郑州大学许永津教授、于兆兴副教授等专家、学者。与会者围绕会议中心议题“回顾与展望:迈向ZI世纪的中国世界史研究”,就百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里程及当前中国世界史研究状况、世界史教材建设、研究课题的拓宽、世界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动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加强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世界史研究人才的成长,《世界历史》编辑部拟于2016年8月12—14日与山东大学世界史系合作举办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现面向全国征稿,竭诚欢迎广大中青年学者踊跃投稿。《世界历史》编辑部将组织专家对参会论文进行评选,根据论文学术质量确定参会人选。入选论文将择优在《世界历史》杂志刊发。  相似文献   

8.
李杨 《世界历史》2015,(2):154-156
<正>2014年8月22—23日,由民进中央和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是两岸世界史学者第一次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来自两岸20所高校的二十余位世界史专家参加了论坛。大陆学者的演讲基本覆盖了目前大陆世界史研究的方方面面,台湾世界史学者展示了各自的研究路径与特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了开幕式。她在致辞中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发展已经无法置身于世界变化之外。世界史是我们更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什么是世界历史?历来编著世界史的学者的共识是:世界历史就是各国历史的总和。我国编写的各种世界史教材(包括通史和各种断代史)的体系都是按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历史分期,逐一叙述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种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这种体系未能综览世界全局,不能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按照这种体系写出的世界史只能是各地区各国各民族历史的汇编,它不可能成为反映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著作。因此,改变世界史学科中的旧体系,将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改变为综览世界全局、从全局考察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就成为世界史学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潘迎春 《世界历史》2005,(6):129-133
2005年8月7—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和武汉大学世界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世界史学术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神农架隆重举行。开幕式由武汉大学世界史所执行所长向荣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世界史所所长胡德坤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前所长张椿年研究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预祝大会成功。应邀出席会议的50多位世界史专家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21~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几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心议题是探讨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者们的发言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谈"世界史"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要素、尺度等"本体论"的问题,也就是对"什么是世界史"做出直接的回答;另一类是探讨如何研究"世界史",涉及研究基础、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世界史"编纂等问题,可以看作"世界史"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月8—10日,由世界史学会(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①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中心②协办的"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是世界史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百多位学者与会,其中包括国内二百多位从事世界史或中国史研究的专家和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由成功大学历史系主办的《西洋史集刊》(年刊)是岛内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世界史研究专业刊物,从中可看出台湾的世界史研究基本上是处于多种欧美史学理论的影响之下,这门学科可谓“舶来品”。而相对能够体现其世界史学科体系与学科内容之处则是依据1995年台湾“教育部”发布的《国民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总纲》和《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标准》而编写的《国民中学历史教科书》第三、四册、《世界文化历史篇》和《世界文化史》。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主体间性这一观念的理解与再诠释,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中国世界史学主体性的理解,并为中国学者以主体的角色积极参与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赋予了中国学者在世界史研究中的更大责任和义务。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构建中国世界历史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玮 《世界历史》2007,(2):140-143
2006年10月21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化、全球化与世界史研  相似文献   

16.
把编写战后世界史教科书当作世界史学科建设中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形势的发展逼迫我们非那样提出问题不可。 需要与现实的尖锐对立 世界现代历史如果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到现在共计六十八年。其中二次大战以前只占二十八年,而大战以后的历史已经经历了整整四十个春秋。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变革大趋势下的世界史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要求中国历史研究突出个性化。更新观念 ,主动参与和自觉应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社会文化变革 ,是解决 2 0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缺少个性化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历史研究的个性化表现为选题、研究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而宽松和谐的治学环境和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体制是个性化历史研究的保障。世界史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历史研究变革大趋势中的必然过程。克服“欧洲中心论”和“西方文明优越论”是世界史体系重新构建中必须扫除的思想障碍 ,而关注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为其中的核心。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探索马克思对世界史研究的贡献问题,无疑是我们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些年有的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努力。①本文将简略地把一些有关在研究马克思留下的“笔记”和“手稿”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马克思生前未公开发表过的笔记、手稿等有关史料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何芳川 《世界历史》2000,2(4):74-8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又指出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2 可见 ,世界史本身 ,就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样地 ,人类对世界史的认识与研究 ,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古代 ,生活、劳动、繁衍在世界各地的人民 ,彼此山海相隔 ,加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 ,视野是十分狭窄的。例如 ,…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2 0世纪出现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各种世界史研究范式进行了综合评述。真正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史研究在 2 0世纪出现 ,它们可以分为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专业历史研究三种。 2 0世纪早期的历史哲学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分析框架 ,提出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交流的有意义的问题。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学术界的现代化分析理论关注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等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坚持依附论和世界体系分析的学者认为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世界体系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关键。工业历史学者注重具体历史过程的分析。 80年代后 ,全球史观的世界历史研究根据不同的生态史。这些研究各有突破和不足 ,但都对全球视野的世界历史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