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娟 《神州》2012,(24):14
英国著名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遗言》在叙事手法、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上都表现出鲜明的复调性。本文主要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遗言》进行复调性解读。  相似文献   

2.
近代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不少"封建残余",在思想层面上尤其包括了反西方的、要求"回归"东方封建传统的农本主义与亚洲主义思想。通过考察分析近代"中国通"长野朗的思想言论可以发现,实际上两者共同作用,不仅对日本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消极的影响,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一方面,作为日本精神主义"扩大版本"的亚洲主义与作为"变种版本"的农本主义存在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二者在阶级意识、中国观和社会运动观、对秘密结社的共鸣三个方面存在紧密联系。可以说,长野朗的思想乃是谋求以"东洋社会传统"来改造国家,要求反近代、反西方,对内主张农本主义,对外主张亚洲主义的一种消极思想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边缘性、双声性、消解性三方面对王朔、何顿小说的狂欢化叙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二者在叙事狂欢化倾向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8,11(4):25-30
不久前,笔者与美国著名史学家R W.卡尤珀教授就如何探讨中世纪西欧政治史进行了学术对话.双方都认为,应当重视比较视野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对英、法两国的王权作一比较,或将中国与西欧的君主制进行比较,将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化.在讨论"封建主义"、"公共秩序"和法律、"宪政主义"等重要问题时,卡尤珀教授还提出了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单文  单强 《神州》2011,(8X):33-33,35
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精神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要求世界的更新与更替的精神,这对于在中世纪时期缓解官方教会死气沉沉的教条桎梏下的严酷统治带来的社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就在这种狂欢精神之中却隐含有一种暴力的种子,即替罪羊机制下的集体暴力。狂欢节中的混乱、狂欢节广场、加冕与脱冕等相当重要的要素均带有鲜明的集体暴力色彩。  相似文献   

6.
李永春 《安徽史学》2006,35(2):87-96
胡适、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场关于实验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方法和社 会改造道路的争论,也可说是"少年中国学会"内原有的社会主义与由会外输入的实验主义之间的争论.胡适的实验主义宣传,对学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学会中原本反对空谈主义,主张从事社会事业和社会活动的会员形成了所谓"问题与主义"派.而围绕着<少年中国>月刊文字方针而展开的"学理与主义"之争,并非人们所说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范式转换,而是学会自由研究与预备主义的表现与结果.在导致学会分化的共同主义之争中,胡适及学会内的"问题与主义"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16~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国际杰斐逊研究中心(The Robert H. Smith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efferson Studies at Monticello)共同发起召开了一次美国史研讨会,有三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的主题是"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与会学者围绕"杰斐逊与民主问题"、"杰斐逊时代的共和主义"、"杰斐逊与早期美国的国族/国家构建"三个专题展开讨论。专题讨论结束后,会议主办方特意组织了两场圆桌讨论,采用对话的方式,交流关于美国史学近期动向的信息和看法。第一场对话的重点是"美国早期史研究的新趋向",由斯坦福大学杰克·雷科夫教授主持;第二场对话的主题是"21世纪的美国史学",由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主持。参与者全部采用英语发言。以下文字系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和翻译,为了尽可能保持对话的原貌,整理者采取原话实录的方式,遇有录音不清晰的地方则用省略号标出;听众的反应也以括注的方式说明。出于篇幅和阅读效果的考虑,在翻译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和脱离主题的部分,这些地方也相应地加了省略号。括号中的文字系整理者所加,作为补充或说明。由于时间紧迫,仅就个别不清楚或不确切的地方,与具体的发言人做过核对,整个发言并未经本人审阅,其中疏漏和误译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明察。  相似文献   

8.
李文冀 《神州》2012,(28):40-40
"对话式教学"的思想由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了,目前已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现如今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方面,即教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对话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和文本。不同的对话者组合成了四种对话模式,本文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介绍和探讨,为今后的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话"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于是"对话"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威权主义政体的特征与类型"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学概念。中国知识界对这个词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了一阵讨论"新权威主义"的热潮。这次讨论主要是受到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影响,一些学者用"新权威主义"这个提法来强调  相似文献   

11.
张勇  何深静 《人文地理》2015,30(2):65-71
借助对城市企业主义的简明定义,即以"企业化表述"和"企业化方式"来实施"企业化战略",通过考察中部小城河南省济源市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城市企业主义经历了由萌芽到深化的"全球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中国,城市企业主义是多重尺度共同作用的产物;市场化和全球化构成相互交织的推动力量;城市体系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城市企业主义的战略与行动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刘少艾  卢长宝 《人文地理》2016,31(4):135-142
在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游客管理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景区游客管理理论先后出现了"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和"以游客为中心"两种重要思想,但二者均忽视了游客在自我管理中的能动性及其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削弱了二者的实践价值。价值共创理论作为强调企业和消费者基于价值互动的新理论,为重新审视和创新景区游客管理理念提供了新路径。在价值共创式游客管理框架模型中,景区游客的偏好管理、容量管理、体验管理和行为管理等界面,构成了价值共创式游客管理理念模型的四大板块。景区为游客搭建对话与互动的平台,并构建个性化体验环境,推动四大板块的管理创新与联动,从而实现生态价值、体验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对话"是加深师生间交流,营造和谐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能够更详细的掌握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更为有针对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推进教学工作的展开。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探究了课堂教学"对话"体系构建问题,希望其中正确的观点能各小学数学课堂"对话"体系的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美利坚联邦既是联邦制的典型,也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美国的联邦制经历了由"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俗主义"曾经是国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围绕这一关键词的学术争论直接导致了国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型。然而不同国家因历史与现实环境不同,在面对自身传统文化时所采取的态度也自然不尽一致,其"民俗主义"及其相关研究便呈现出国际性的差异。这种国际性的差异有助于反思当前"民俗主义"话语的霸权性。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的时空理论在当今被广泛的应用于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之中,本文结合巴赫金对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的分析来解析小说《魔障》中的时空运用特点,从而使我们能从时空这个全新的视角更深入的挖掘小说中所潜藏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禹 《史学月刊》2014,(5):63-78
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州之一,1901~1905年罗伯特·M.拉福莱特担任州长这段时期则被认为是为该州"进步主义运动"的奠基时期。在任期内,拉福莱特领导威州共和党内"改革派"在1904年州选举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党内较为保守的"中坚派",成为党内占主导的派别,为1905年后的威州"进步主义运动"扫清了障碍。在"改革派"和"中坚派"的斗争中,双方都调动了强大的意识形态资源,结果是诉诸"人民"的"改革派"获得了胜利。在进步主义改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共和党"改革派"敏锐地利用了以"人民"为核心的政治话语,改造了共和党的意识形态,使之从保守的"老大党"转变为顺应时势的改革政党。  相似文献   

18.
聚谈,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自由主义反对派运动组织,也是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家们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聚谈"作为俄国自由主义运动迈向政党的第一步,在俄国自由主义运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当时的俄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陶季邑 《安徽史学》2012,(3):118-120
正关于孙中山的"大同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两者在孙中山那里一直是等同的①。其实,国内学术界的这一传统看法过于简单。笔者觉得,应该分两个阶段来考察孙中山的"大同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一)围绕自由、权利的"直接保障主义"和"间接保障主义"在展开本论之前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作为专业术语的"直接保障主义""间接保障主义"(以下这两个专业术语的引号省略)。这两个专业术语,是中国宪法学界从包括战时(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内的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使用的学术用语。因为本文的分析对象主要是1936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和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而这两个宪法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