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晓勇 《中国西藏》2015,(2):42-45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赤列。2014年9月26日,在拉萨市八廓南街夏扎大院举行的首届唐卡艺术节精品唐卡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赤列老人,也是第一次接触被称为藏族文化"活化石"的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那天,在夏扎大院右侧二楼一展厅,赤列老人侧站在唐卡旁,时而闭目,时而双手合掌虔诚顶礼。似吟似唱的旋律回荡在藏式回廊里。那天的精品唐卡展热闹非凡,许多区内外知名专家、唐卡艺人齐聚一堂赏唐卡、品唐卡,引得众多媒体聚焦。老人的说唱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但也只是片刻的停留后,人们选择离开,涌入更加火热的精美唐卡展。后来,在回廊里,就只剩下依然故我说唱的赤列老人,还有似懂非懂的我。我感动于老人远古沧桑的声音,感动于老者史诗般的吟唱。那个下午,赤列老人孤独吟唱,而我是唯一的听众。几天后,我登门拜访老人。与老人走街串巷最大的感触是,许多稍上年纪的人知道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非常想听老人讲说喇嘛玛尼。他们直言,老人是藏族史诗文学喇嘛玛尼的传唱者,喇嘛玛尼的根在群众中,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这个传自祖先的文化。而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拉萨喇嘛玛尼说唱传承人,希望赤列老人的说唱不会成为这座古城的绝响。  相似文献   

2.
石渠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个牧业县, 地处巴颜喀拉山南麓,川、青、藏三省(区)交界的雅砻江江源。松格玛尼城就坐落在石渠阿日扎乡的恩德尔红山脚下,距县城尼嘎镇约9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玛尼石刻城之一。  相似文献   

3.
澜沧江上游扎曲河两岸被称为噶玛沟,村落里的居民既种地也放牧,还是手艺高超的工匠,他们打制的铜佛像、金银首饰全藏闻名,在他们之中还隐匿着绘画唐卡的大师。  相似文献   

4.
奶奶的玛尼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亲爱的奶奶手持玛尼,行走在三川的土路上,这是一幅定格的图画,善良和勤勉就是奶奶温暖的叮嘱。奶奶的玛尼轻轻地转,人生的道路慢慢地走,嗡——玛尼——叭——咪——吽,白发的奶奶啊,为我缝制的花衣裳、还有绿色原野上雀跃的童年。嗡——玛尼——叭——咪——吽。  相似文献   

5.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所独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可以称得上是藏民族的百科全书。本文将从《无量寿佛》大唐卡的画面内容及材质入手,了解唐卡的起源与历史、制作与类型,从而探究唐卡画面的象征意义,重新审视宗教信仰对藏文化区域的人民审美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萱 《收藏家》2011,(6):82-82
“莲生妙相——青海唐卡艺术精品展”于5月10日至7月11日在北京恭王府展出,向参观者展现青海热贡唐卡独特的藏文化艺术风格。本次展览集聚了45位唐卡艺术大师的112幅作品,包括手绘唐卡(红唐、黑唐、金唐、彩唐)、堆绣唐卡、刺绣唐卡、掐丝唐卡、剪纸唐卡、珍珠唐卡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品构图精炼,造型生动,线条细腻,色彩丰富,风格华丽。除作品展示外,  相似文献   

7.
唐卡艺术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藏区任何一座寺庙经堂,都可以见到很多精美的“唐卡”悬于经堂四周,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精美的宗教艺术品是何时产生的?是怎样绘帛出来的?它所绘的内容有哪些?它的用途功能是什么?这是瞻仰唐卡艺术的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也是鉴赏唐卡应具备和了解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5,(11)
<正>"中国唐卡系列丛书"是文物出版社首次大范围、系统性推出的展示、研究唐卡的最新成果作品集。《中国唐卡》精选了藏区六大画派的代表性唐卡,其中大部分是画派创始人的亲笔画及画派所属寺庙的镇寺之宝。《匝嘎利》共收匝嘎利3000余幅,风格多样。《噶玛噶孜画派唐卡》收录了10余位噶举派高僧、上师的300余幅作品,系统展示了该派经典唐卡。《新概念唐卡》收录唐卡170余幅,作者用装饰性、象征性的符号、法器等来表达深奥的佛学内涵,突破了传统唐卡的思维定式,画风自由开  相似文献   

9.
吕文科 《神州》2011,(9X):22-23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风格细腻、精美、富丽,体现了精巧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唐卡本身具有色彩美、内涵美、意蕴美等特点。前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探讨,但欠具体、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唐卡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6,(5):91-91
论夏嘉同音与羌藏同源;试探“玛尼石”和“敖包”的起源;藏传佛教各宗派对西夏的影响;当代藏族学的化走向;[编按]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拉萨西藏博物馆所藏的这幅不动金刚唐卡一直是藏传佛教唐卡中早期作品的范例之一,有关其断代众说不一。本文专就此唐卡的断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广泛的比较,认为此唐卡不应是传统所认为的宋或西夏时期的作品,而应是14世纪初以早期旧唐卡为底本的一个元代缂丝仿制品。  相似文献   

12.
玛尼石,泛指刻有玛尼字样或神佛形象的石块,玛尼是佛教经咒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简称。可谓“玛尼石”一词的由来。 玛尼石是广泛流传在西藏民间一种祭祀神佛的圣物,集宗教与民间艺术为一体,是自然崇拜的延伸,是巨石文化的再创造,是本教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原始本教信仰万物有灵,认为世界是由各种不同的灵魂所组成,包括山、石、河、湖、土地、树  相似文献   

13.
玛尼堆,它是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上面还放置有羊角、牛角或整个的牦牛头骨;石堆上还插有树枝或木杆,其上挂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或由堆顶牵出一根根的绳子,绳上系挂着经幡、牛毛、羊毛等物。玛尼堆呈方台或圆台形,大小高低不等。在西藏的路口、山口、  相似文献   

14.
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西藏民间艺术丛书》图册一套八本,分别是《脱模泥塑》、《面具艺术》、《服装配饰》、《绘画唐卡》、《器具纺织》、《建筑装饰》、《玛尼石刻》、《工艺雕刻》,由张鹰、韩书力、余有心、边多等主编,共刊出图片2000多张,集西藏民间艺术之大成。为隆重推出这套丛书,本刊特选发丛书总序,以飨读。  相似文献   

15.
唐卡藏民族艺术中的秀丽奇葩伊尔·赵荣璋藏于布达拉宫的清代唐卡《作明佛母像》。1994年8月15日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竣工典礼在布达拉宫隆重举行,庆典的最后一天举行了晒佛仪式。8月17日,太阳刚刚把万道金色的光芒洒向布达拉宫时,两幅巨大的唐卡佛像沿着宫壁悬...  相似文献   

16.
唐卡是藏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卡2000余件,其中大部分属于绘画唐卡,少部分为织绣唐卡。本文以宁寿宫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的唐卡《持国天王画像》为例,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对唐卡的底层、颜料层、装帧织物以及背衬等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为唐卡的科学修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漫谈玛尼石     
当我们进入广大藏区以后,玛尼石就象五彩飘飞的经幡、桑烟袅袅的香炉、金光闪闪的玛尼转筒一样引起我们的关注。玛尼石以其独特的形式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景观。走过青藏高原也许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同样一个印象;那就是世界屋脊是石头王国。那里石头无  相似文献   

18.
玛尼石山     
如今,在西藏到处都能见到玛尼堆。记得七十年代末,当我看见当时还很新奇的玛尼堆,向西藏民俗学界的前辈雪康·土登尼玛先生请教此物作何用途?雪康先生略事思考了一下告诉我说:“是当路标用的。”显然他有他认为不便的地方,所以才做出这样的诠释。 说来也真巧,一九八四年文联组织我们考察全藏境内的玛尼石艺术,并于八五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有影响的展览。一九九一年上海人民美术  相似文献   

19.
甘丹寺藏十六罗汉刺绣唐卡为明初汉藏文化互动与交流的历史明证。本文通过对该套唐卡正面图像与背面题记的考察分析,释读出其正面图像与宋元江浙一带广为流传的十六罗汉底本一脉相承;背面题记主要由宗喀巴大师和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撰写的《文殊赞·赞颂云海》和《十六尊者恒住诗颂》构成,为17世纪中晚期之后所题写。此外,就目前学界已提出的该套唐卡为大慈法王第一次进京时永乐皇帝所赐这一观点,笔者综合《大慈法王传》等汉藏史料,对明代永乐、宣德帝赐赠大慈法王十六罗汉刺绣唐卡的事迹做了重新评估,并就史籍所载十六罗汉刺绣唐卡的赐赠、入藏事件等与现甘丹寺所藏的这套唐卡之关系作了初步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4月,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自治区群艺馆和西藏唐卡画院承办的新一届"指尖神韵"唐卡个展成功举办。37幅出自丁增平措之手的噶玛嘎赤优秀唐卡画作悬挂在墙上。一头微卷的发型,一张年轻、俊俏的面容,一身浅黄色的绸缎藏装衬得丁增平措皮肤白皙。这个看似平凡又安静的大男孩,是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人噶玛德勒的外孙,是藏族新一代年轻唐卡画师的代表人物之一。匠人之乡里的匠人之家1986年,丁增平措出生在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