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继华 《陕西史志》2001,(5):31-31,61
年鉴是人民政府主办的、为资治服务的官书。其核心内容应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应成为年鉴最鲜明的特点,因为“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当代政治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
年鉴应该如何定位,年鉴界曾有多种看法。其一是"向大众开放政府信息"说。将年鉴的读者定位为政府领导下的"群众",认为年鉴应该"向大众提供面广量大的政府信息",用政府信息"正确导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明明白白搞建设,干事业"。其二是"官书应该转轨变型"说。认为年鉴应该由目前的"综合年鉴"向"作为读者的年鉴转变",由"资治"转向"教化",由"政府公报"转向"市场信息产品",简言之,由"官书"转为"商书"。其三是"官书、民书合一"说。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加强社会文化工程建设的战略高度,对《福建年鉴》编纂工作给予了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要求《福建年鉴》努力提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在发挥年鉴资政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年鉴的教化作用;打破年鉴纯粹"官书"的观念,树立年鉴既为"官"服务,也为"民"服务的意识,这些重要指示为办好《福建年鉴》提供了宝  相似文献   

4.
罗生福 《广西地方志》2007,(2):25-29,64
对编纂年鉴指导思想的认识首先要遵循唯物主义史观,在实际编纂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掌握辩证法和编纂的有关规则;其次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四个现代化作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作为年鉴编纂的主旋律;再次是要使年鉴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增强年鉴市场为大众服务的意识,打破“官书”说,扩大年鉴功能内涵,调整年鉴的功能,防止内容单一化,从内容到形式要注意其知识性、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年鉴编辑不同于其它编辑,光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编辑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编出高质量的年鉴刊物来和真正把年鉴推向市场,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就需要年鉴编辑有广泛的社交能力。可以说,年鉴编辑社交能力的好坏,决定着他所编出的年鉴质量、经济效益,也影响着年鉴编辑部综合实力和声誉的高低。 年鉴编辑不同于出版社、报刊杂志社的编辑,主要是编出好书稿就行。而要从条目的设置、框架的确定,来构造蓝图。编辑内容的对象是各个部门和行业,读者也是各部门、各行业。在目前中国年鉴还未摆脱“官书”、“政书”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第十条明确了地方志书20年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年鉴和地方志两者是局部和全局、“年度产品”和“时代产品”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年鉴的编纂应着眼全局和长远,从体例、条目、内容上与地方志衔接,更好地为修志服务。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第十条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年鉴和地方志两者是局部和全局、“年度产品”和“时代产品”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年鉴的编纂应着眼全局和长远,从体例、条目、内容上与地方志衔接,更好地为修志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的形势下,国务院颁发《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地方志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所有方志工作者都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条例》的颁发,是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高度重视的体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性质,肯定了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条例》指出,地方志是“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个文献的提法与以往讲的“百科全书”、“资料大全”等,显然不同。我们编纂的志书应该具有历史价值,应该无愧文献这个定位。这无疑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其次,《条例》重申地方志是“官书”,是由国家地方志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编纂的“官书”,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由专门机构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权编纂的“官书”。地方志书、年鉴要体现官方立场、观点,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立言的性质和作用十分明确。第三,《条例》讲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工作既包括修志,也包括用志。很明显,《条例》是为地方志工作加了担子,它蕴含着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这是方志工作者的光荣,也是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年鉴不论内容与形式如何,其实用性的作用都不可低估,而且越来越显得突出。只有充分发挥它的实用性,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才能显示年鉴的蓬勃生命之活力。年鉴的实用性不象企业经济一样立竿见影,它的实用价值最重要的是融史料性与永久性于一体,以独特的信息优势,显示着官书的权威。我阅读过的一些年鉴,总的感受是官书色彩浓厚,而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问题以及社会需求信息,却微乎其微,不为读者所接受。年鉴,仅  相似文献   

10.
年鉴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官书”,装帧设计并非只是对年鉴进行简单的包装.而是既要突出年鉴本身的特点,又要适合读者的审美需求,还要体现设计者独到的创意和风格,三者缺一不可。1.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年鉴作为全国发行的地方综合性期刊.体现地方特色尤为重要。年鉴装帧的地方特色即地方特色元素在年鉴装帧中应有所体现,使读者翻开年鉴,从感官上能对一地风貌有所体会。2008年,《宜兴年鉴》为体现出宜兴书画之乡特色,通篇采用水墨风格的“中国风”设计,运用书法、传统国画及水墨痕迹打造清新典雅、端庄大方的格调。  相似文献   

11.
年鉴发展需要创新,但在年鉴编纂中很多进步或成果都不是创新,而是与时俱进、常编常新的。长期以来,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五个认识误区:将年鉴定性为资料工具书,年鉴不是“官书”,年鉴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过于陈旧和狭隘,主张创新是年鉴发展的主题,讲年鉴规范就是“千鉴一面”,因此,亟须正本清源,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年鉴工作才不会走弯路。年鉴规范是基础,人人必须遵守;年鉴创新是提高,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年鉴创新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来自于年鉴理论学习和研究,更来自于年鉴编纂工作实践,没有年鉴编纂工作实践的创新是空洞的、乏力的。  相似文献   

12.
最早的古书,大体是“六艺”类的官书。诸子出于王官论,从古书形成的层面而言就是诸子书出于官书。然而具体来说,周秦诸子书与史乘类古书最为密切。无论从书名、内容还是叙述方式来看,周秦诸子书多出于国史、家乘这一史实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正>年鉴作为官书,讲究高规格、高档次,而且有正面宣传作用,因而年鉴突出正面宣传,突出工作实绩,突出成就。因此,年鉴作为官方史册还有褒奖作用,以人鉴为荣,认为人鉴即入史。基于以上的目的性、倾向性,年鉴编者在观念上存在过浓的官书意识,这种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因素在年鉴工作中的反映。而且,以上思维特点,近年来似乎形成定势,影响了年鉴事业的开拓发展。因此,更新观念是年鉴事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年鉴是集众人之作的出版物。年鉴的组稿工作,是年鉴编纂全过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一部年鉴编辑质量的高低,固然有编辑人员的水平问题,但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撰稿人的素质。在目前年鉴仍作为“官书”的状况下,年鉴撰稿人员是开展年鉴工作的“主体”,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年鉴编纂的后期工作,关系到年鉴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和改进年鉴撰稿人员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年鉴工作的基础,也是年鉴编纂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年鉴撰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为领导层决策…  相似文献   

15.
钱晓琴 《新疆地方志》2003,(2):49-49,51
作为资料性工具书的地方综合年鉴 ,虽具有官书色彩、史册性质 ,但其本质上属于工具书 ,要面向社会 ,编以致用。因此包含的信息量是衡量其价值、实用性的重要标准。而长期以来 ,地方综合年鉴功能更多地定位在“资政、存史、教化”上 ,年鉴作为信息源、信息产品的重要功能得不到充分重视。各部门总结多 ,内部事务多 ,而可用性资料不多 ,资料多停留在宏观层次 ,缺乏对中观、微观层次的深入开发。编辑地方综合年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工作 ,需要年鉴编辑树立起信息意识 ,把年鉴作为一项信息产品来经营开发 ,努力扩大年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连云港市志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放开搞活“为工作指导思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地方志、年鉴工作在学习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营造有利于年鉴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年鉴要创新,要发展,首先必须旗帜鲜明、深刻到位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前提是必须把我们的思想从“年鉴是官书,不宜多变“  相似文献   

17.
一地方志工作功能定位 “地方志工作的目的说到底是应用”,而应用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后人服务,更要为今人服务。从史志事业资政、存史、教化的三大功能来说:位居第一位的是资政。放在当代来解释,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服务。“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史志工作领导体制,也决定了史志工作的服务对象首要的就应当是党委、政府本身。“官书官修”,政府主持编修的书自应首先能够为政府所用。  相似文献   

18.
年鉴要常编常新,一年好于一年,关键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依靠政府,面向市场,尽量与市场经济接轨;二是要努力提高年鉴质量,使之越编越好,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产品。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做到三个“既要……又要……”。一、在服务对象方面,既要为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依锯,又要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年鉴作为官书、政府公报性的年刊,固然要紧紧围绕当地党政中心工作进行编写。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各方面都要与之相适应。年鉴作为信息产业,只有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发挥应有的…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是政府主持编纂的“官书”,又是“学术著作”,在二者之间要保持一定张力。既要遵循官修志书的体制格局,使志书具备“官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应保持学术著作自由创造精神,在结构体式、编写方法等方面因志而异。  相似文献   

20.
王卫明在《地方志的“官书性”和“社会性”》(载《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诸多特性中,还应加上“官书性”和“社会性”。官书性主要体现在修志体制及志书的权威性方面,社会性体现在志书的内容和功能两方面,二者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