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乾隆帝弘历的书法浣花乾隆帝弘历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均有建树,使当时社会出现更加繁荣、安定局面,史称“康乾盛世”,乾隆帝被称为“盛世君主”、“太平天子”。乾隆帝的文韬武略,不逊乃祖。于书面一道,则更胜一筹。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并酷爱书画。...  相似文献   

2.
泰山为“五岳”之一,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城北,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秦始皇、汉武帝等不少帝王登基后,都曾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清帝康熙除派员来泰山告祭外,借出巡之机,曾于康熙二十三年、四十二年两次登上泰山。清乾隆帝自二十五岁即位称帝到八十岁(乾隆五十五年)的五十五年间,共到过泰  相似文献   

3.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下独龙阜。明洪武九年(1376)始建,直至永乐十一年(1413),全部工程才结束。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整个陵区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梓宫,建筑设施一如地上人间。地面建筑有显示帝王威...  相似文献   

4.
<正>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答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军队。早在1950年7月2日,周恩来就向苏联大使提出,鉴于美国已经介入战争,"毛泽东认为,为了掩护汉城,应当同时在仁川地区建立强大的屏护队,因为美军陆战队可能在那里登陆。"  相似文献   

5.
乾隆皇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初三日。九岁从翰林院庶吉士福敏学文,后又从庄亲王允禄习铁炮,随贝勒允禧练弓术。雍正五年(1727年)于紫禁城西二所(即今之重华宫)成婚后,在学业上又受到张廷玉、朱轼、蒋廷锡等名儒指导,日渐精深。他  相似文献   

6.
乾隆帝弘历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代皇帝,在位60年(1736~1795),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乾隆帝兴趣广泛,喜爱收藏古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物,有相当一部分是乾隆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1988年10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边疆史地科学讨论会上,笔者向大会提交了《乾隆进军西北失误刍议》一文,提出乾隆帝统一天山南北,为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误,包括:一、对待达瓦齐的失策;二、错用阿睦尔撤纳;三、急躁冒进,粮饷不足;四、自树敌国,黑水被围。当时限于篇幅,只写了乾隆失误的一部分,今将乾隆失误的其他几方面予以阐述,以就教于中外明清史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起居注册 ,简称起居注 ,是我国古代一种记载帝王言行的专册 ,由历代帝王的近侍臣工担任记录编撰 ,属于编年类日记体史料 ,也是后世史官纂修正史的主要依据。由于年代久远和封建王朝兴替、战乱等诸多原因 ,历代的起居注册大都已损佚殆尽了。所幸只有清代自康熙朝至宣统朝的起居注册尚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现主要分别珍藏于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处 (北京国家图书馆等地也有少量收藏 )。 1 984、1 993年中华书局相继出版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康熙起居注》(铅排本 3册 )、《雍正朝起居注册》(影印本 5册 ) ,受到了海…  相似文献   

9.
英国近代著名学者德昆西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充满激情地写道:“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象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的无垠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和那样激动人心的了”。德昆西在这里称誉的那个“轰动于世”而又“激动人心”的伟大事业,是指一七七一年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土尔扈特蒙古,在其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重返祖国的动人事迹。早在明末清初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的我国漠西蒙古的一支土尔扈特蒙古,之所以能够胜利地重返祖国,一方面是由于土尔扈特人民虽然身居异域,但始终怀着一颗“恒归向中国”的“积诚”之心;另一方面,则由于乾隆帝对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执行了正确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许多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在土尔扈特蒙古重返祖国的整个过程中,乾隆帝先后下达了近三十道谕旨,从  相似文献   

10.
乾隆帝四次东巡盛京谒陵礼成并在盛京皇宫举行升殿大典及筵宴后,还要进行祭神活动,地点主要是在旧宫正寝清宁宫。至于祭堂子,乾隆八年盛京内务府佐领根柱等曾为此呈请王大臣定准,进行与否不见记载。仅乾隆四十八年盛京堂子重新维修后,九月十八日皇帝“出抚远门诣堂子”祭天祭神,又派随行的皇子、王等于“二十一日在堂子竖杆、挂纸、打扎板”。此堂子祭亦有萨满念祝辞请神。清宁宫的祭神活动则始终受到乾隆帝的高度重视。“国朝礼重祭神,必于正寝,兹旋故宫,执豕荐醑,一遵旧制,弗敢废也”,成为他四次东巡盛京谒陵礼成驻跸盛京期间的一项重大活动。乾隆  相似文献   

11.
满清于一六四四年入关,传位到第四代皇帝乾隆,已近百年。因为久处升平时期,满人难免骄逸自安,把弓马之技逐渐废弛了。不少满人受汉人的影响,甚至以通晓汉文、吟诗作画、自侪于士林为荣。乾隆帝对  相似文献   

12.
《文物天地》2021,(5):10-15
<正>乾隆皇帝崇儒重道、爱好诗文,在其执政期间共八次亲诣曲阜祭祀孔子,并颁赐孔庙及衍圣公大量御笔墨宝,主要包含御制碑、匾联、诗赞。这些活动不仅将祭孔推向了万众瞩目的地位,还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孔府档案》为核心资料,结合馆藏文物及《清高宗实录》《钦定四库全书》《曲阜县志》等古籍文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乾隆皇帝之生母,并非汉人"钱氏",乃京畿宝坻县汉人彭氏所生之女,生父是满人钮祜禄氏凌住。由于凌住及其上辈有汉人血分,因而此女的汉人血分也较多,她与雍亲王胤禛所生之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也有汉人血分,而且其汉人血分稍多于满人血分,并有少量蒙古血分,是满汉蒙混血。文章认为,留存于现今的雍正帝册封弘历生母为汉人"钱氏"的谕旨资料,疑问颇多。之所以谕旨中出现"钱氏"字样,实际情况当是,面承雍正帝册封嫔妃口谕的贝子允祹,因速记、简写受封者钮祜禄氏为"钮氏",字迹潦草,交官吏撰拟谕旨草稿,形近而讹,误写为"钱氏",草拟册文,也沿用"钱氏"二字。在将册封文镌刻于"金册"以赐予受封者时,才发现误写,主管此事的允祹难辞其咎,因而在册封嫔妃之事上因"误写妃姓"而被惩罚。乾隆生母为汉人彭氏所生一事,也是清廷虽禁止满汉通婚而实际存在满汉结姻的较重要史实。  相似文献   

14.
正"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作镇曾闻古,钟祥亦匪今。邠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这是清乾隆皇帝巡视吉林城,在参加望祭长白山盛典后留下的一首诗,标题为《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远在京城的乾隆帝,为何巡视吉林城?又留下了哪些文字呢?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天生聪颖,自小深受父亲雍正皇帝和祖父康熙皇帝的喜爱。乾隆元年(1736年)即位,在位60年,崇拜祖父康熙。  相似文献   

15.
张长虹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9):54-67+144-145
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罗汉题材的绘画,曾命丁观鹏、姚文瀚等宫廷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罗汉画,还亲自对罗汉的名号和座次进行考订,并依章嘉国师编纂的《同文韵统》重定了罗汉的名号。十六罗汉的座次则与章嘉国师所编《诸佛菩萨圣像赞》中的一致,系遵循了藏地的传统。十八罗汉中的最后两位接纳的是汉地的降龙和伏虎。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有两个失误:第七和第八、第十七和第十八尊者的译名对译错误,位号错置。本文对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两个失误的详情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从中亦能窥见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认知和宗教取向。  相似文献   

16.
清朝在建立之初,吸取元朝不足百年而亡的历史教训,调整统治策略,积极谋求与汉族知识分子集团的妥协合作,确立和巩固政权的统治合法性。其中,颇具典型意义的措施就是沿袭历代王朝尊孔崇儒的政策,继续承认孔子及儒家学说在文化思想领域的至高地位,以期达到拉拢具有强大话语权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目的。为此,清朝前期的几位君主在入关之初对儒家祖庭曲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康熙、乾隆二帝亲临阙里孔庙,高规格祭祀孔子,尤其是乾隆帝更是八临曲阜[1],其动机与到明孝陵祭祀明太祖颇有相似之处,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7.
崔岩 《史学史研究》2012,(1):121-126
乾隆帝雅好作诗,自称"平生结习最于诗"①,"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②。作为封建帝王,乾隆帝关注历史兴衰,故而好咏史,藉此来表达自己的史学见解。他曾援《史》、《汉》入诗,评点《史》、《汉》,议论马班,抒发史识。自乾隆十五年(1750)至五十七年(1792)的43年间,创作了咏《史记》、《汉书》诗及相关诗作达近百首。这些诗作大都由诗序、诗文和诗注三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
王学深 《清史研究》2023,(6):148-156
<正>众所周知,关于乾隆帝生母为汉人的流言从清中叶起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对于这一问题,学界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晚清时期,旗人富察敦崇在《皇室闻见录》中即有“辩诬”一节,否认了雍王府邸“以女易男”送还海宁陈氏的说法。((1))其后,孟森和郑天挺均著文驳斥了乾隆帝为海宁陈氏之子的论断。((2))如孟森所言,“高宗对海宁陈家之态度,足以觇流行语之无一可信矣”。((3))郭成康也对高阳和庄练所提出的乾隆帝生母为热河李氏的说法给予了驳斥。((4))  相似文献   

20.
杨永康 《史学月刊》2006,(12):114-118
乾隆年间编撰的《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以下简称《金鉴》)以史为鉴,批判了传统的嫡长子立储原则,确立了秘密建储的家法,促进了清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发展,在清代官修史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此书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但是对它进行专门介绍的文章尚未见到。本文就其成书背景、编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