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是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建立之后,在左翼电影勃兴的现实威胁下更趋保守的反映,也是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形成并完善的重要环节,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国民党对电影的集中管理与控制。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既有对前教育、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工作的继承性,也有其自身工作的拓展性。就国民党创设其初衷而言,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自有其成效,但又并不完全似国民党当初之预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左翼电影",不仅与程季华等学者定义的"左翼电影"有别,而且与当时国民党提倡的"教育电影"有别。在国民党方面看来,20世纪30年代获得其推崇和褒奖的电影,并非"左翼电影",而是"教育电影"。作为两种政治属性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教育电影"与"左翼电影"可谓界限分明。尽管如此,在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中,"教育性"与"左翼性"的元素常常同时并存,使得它既可成为具备政治合法性的"教育电影",又可成为"左翼电影"。这导致国民党党政部门在给这些电影定性时出现混乱,在1933年的"浙省密报事件"和"艺华事件"中互相指责,并导致了国民党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改组与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但由于"左翼电影"的制作策略等原因,不管是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还是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都对他们认定为"左翼电影"的电影,大多采取修剪而非禁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永祥 《安徽史学》2005,10(6):55-61
以成立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为标志的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从兴起到抗战全面爆发,始终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和直接领导,无论是电影创作与生产,还是电影理论批评,都显示出中国电影发生了巨大转变.很多本身即为共产党人的左翼文艺工作者,通过与电影界的交往、合作,广泛吸纳电影界人士加入左翼阵营;而当时的电影演员也大多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运动,他们通过发表电影评论,开展电影创作,使左翼电影深入社会各阶层,大大传播了中共的主张,发扬了进步电影艺术,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显示了中共夺取新的文化阵地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冯秀辉 《神州》2012,(16):216-216
美术是古老的艺术,在它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影,美术促使电影的形象、场景、道具、光色等因素更艺术化,美术规律帮助电影艺术产生意境。美术和电影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我们虽然不能说电影完全派生于美术,但美术对电影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5.
李莎莎 《神州》2012,(5):177-177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外来电影的文化冲击对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中国电影需要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创新,使电影产业改造面向国际化市场,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商业电影主导整个电影市场的时代,李康生还依然坚持艺术电影的理想,尽管不被观众与电影圈理解与认可,二十几年风风雨雨却仍能不回头地走下去,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就了。  相似文献   

7.
单滨新 《文史精华》2012,(12):58-62
电影艺术.1896年由法国传人中国以来,一直发挥着独特的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等功能。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美育奠基人蔡元培(1868—1940)对电影情有独钟,利用电影开启民智,推广教育电影,支持进步电影,为中国电影发展作出了鲜为人知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林珏冰 《区域治理》2022,(9):186-189
在金融资本和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在其他传统媒体遭受寒潮侵袭的时候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中国电影企业在深耕国内市场、积极整合业内资源,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已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好、增长最快的第二大电影市场.本文主要从金融领域资本和互联网的齐齐涌入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入...  相似文献   

9.
周禹 《神州》2013,(36):288-288
电影剪辑是电影制作过程中关键环节,是对电影的第二次创作。为此,剪辑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把握好电影剪辑的技巧。本文就电影剪辑与电影中的时空关系加以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民国时期的电影发展史 ,不仅为电影史和民国史研究所应为 ,而且对当今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艺术的进步亦不无借鉴与启示。未来研究中应将电影史视为一般历史学研究之一部分 ,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扩大研究选题 ,实事求是地确立对民国时期电影的评价标准 ,客观评估其发展历程 ,以推动电影史研究融入历史研究之主流 ,使其得以更为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因为没有很好的英语环境,所以学生听力困难,语感不佳,口语表达很不地道,满口的中式英语。1989年电影在法国诞生,一种新兴的艺术娱乐形式出现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和电影爱好者,我尽量把经典的英文电影带到课堂,寓教于乐,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教学成果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加拿大电影史专家的访谈,回顾了加拿大电影的起源与发展,揭示了加拿大电影事业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府对时局的把握,国家电影局、加拿大电影发展公司、女性电影制片厂的成立都是政府支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韩国电影在本土成功站稳脚根,走向世界成为电影标杆型国家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韩国政府积极的电影政策是其飞跃的外部因素,但从电影内在发展上看,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韩国电影自身的发展尤为重要,而重中之重的是韩国电影母题元素的选择,尤其以近几年来的年度十佳电影来看,温情元素的运用成为韩国电影成功游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近年来韩国电影突飞猛进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4.
汪朝光 《文史博览》2007,(11):26-28
为维护新生政权、清除美国的社会影响,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在电影文化上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最终将美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实行了为期数十年的全面禁绝。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开埠以后100年的发展历程,糅杂了中与外、土与洋、旧与新等多重因素,形成了极具国际性、现代性而又不全脱本土特质的风貌。电影是上海的特色产业,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之  相似文献   

15.
许卓艺 《神州》2013,(8):37-37
电影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艺术。美国电影无论从思想还是电影拍摄技术及内容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美国的电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侵略"。中国电影只有以自身传统为基点,进行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逐步打破美国电影的垄断。  相似文献   

16.
《贵阳文史》2012,(1):15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时期,通常被称为"十七年"电影,并把它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的蓬勃发展;(2)1956年前后的电影发展;(3)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电影文革;(4)60年代初至文革前的电影。"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作品普遍体现出一种质  相似文献   

17.
王金雪 《神州》2014,(17):154-15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英文电影涌入中国的影视文化市场,英文电影的汉译名,对于中国观众的观影选择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影业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电影名的翻译应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电影应达到的信息功能、美学功能和尤为重要的商业功能。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把电影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探索电影名的汉译策略,以满足电影产业化对电影名翻译所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肖璐瑶 《神州》2011,(1):82-82
近几十年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断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它的文学性,在电影的创作中文学性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我国电影文学的内涵,以及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从我国电影文学创作的现状出发,深入的分析了我国电影文学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晓鹏 《神州》2012,(35):185
赵季平在电影音乐创作中实现民族特点和中国魅力的有机结合,是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电影作曲家。他使用超前艺术结构和电影实现紧密结合,给广大电影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音乐艺术。研究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特点,对提升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音乐创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晓峰 《神州》2013,(24):236-236
在未来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电影可以结合游戏的参与性理念变得更好玩;借助医学和数字技术,电影直接以视网膜为屏幕直接观看;更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在大脑皮层呈现影像。畅游表象与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