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秋 《旅游纵览》2023,(23):142-144
福州船政文化是有鲜明时代性的先进思想文化。当前对船政文化的旅游开发正处在历史机遇的重要端口,而其离不开当地居民的认同与支持,故本文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居民对福州船政文化旅游开发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并针对船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旅游开发融入文化创意,加强科技赋能;打响船政文化旅游口号,打造新IP形象;构建船政文化旅游共同体,延伸产业链条,以期为后续福州船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清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自强,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其辉煌历史孕育了优秀的船政文化。一百多年来,船政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过,笔者通过史料、船政老照片等考证,发现被学术界经常引用的:民国15年(1926年)福州船政局改称"海军马尾造船所",民国15年福州海军学校改称"马尾海军学校"及民国6年福州海军学校第一、二届转入烟台海军学校就读等三处有误。其实,民国  相似文献   

3.
赖晨 《文史春秋》2013,(11):30-33
目前史学界对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又名福州电气学塾、福州电报学堂、福州电气学堂、福州电报学塾)专文叙述极少,笔者经查阅相关史料,特撰小文对福建船政电报学堂的创建背景、学堂的开办、毕业生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一些爬梳整理。  相似文献   

4.
赖辰 《文史月刊》2014,(3):74-77
目前学术界对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又名福州电气学塾、福州电报学堂、福州电气学堂、福州电报学塾)还没有专文进行论述,笔者对相关史料进行爬梳整理,论述三个问题,即福建船政电报学堂的创建背景、开办情况、学堂的贡献,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红彬  高玲 《人文地理》2005,20(6):52-55
本文在理解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起源和概念基础上,从西方国家对工业遗产保存和再利用的模式中受到启发,分析了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条件,突出马尾造船厂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及其船政文化的内涵,强调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特色在于对"工业遗产"的保存和利用、对近代船政文化的发扬光大,而不仅仅限于现代造船工业的观光。在借鉴国内外工业旅游开发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福州马尾区的传统和现代工业相结合的工业旅游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6.
近日,黄晓炎局长、李毅强副局长带领省旅游局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前往福州市考察,研究如何进一步落实省委代理书记、省长卢展工对发展福州旅游产业的指示精神。调研组在两天时间内马不停蹄地考察了寿山石文化、马尾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遗址和三坊七巷等福州四大文化旅游品牌的保护与建设情况,并听取了福州市旅游局、晋安区和马尾区政府的旅游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7.
陈奇 《福建旅游》2005,(2):14-14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大做强福州旅游产业,必须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构建”八闽古都、有福之州”的整体旅游品牌与形象。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推进昙石山、马尾船政、三坊七巷,寿山石等四大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福州旅游的”龙头”产品,最终形成以四大文化旅游品牌为主体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品牌。  相似文献   

8.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建议在福州马尾设局制造轮船、整理水师。同年十二月,求是堂艺局正式开学。由于校舍尚未建好,暂时借用福州城内定光寺、仙塔街等地。次年五月迁回马尾新校舍.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将其改称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学堂,  相似文献   

9.
潘健 《福建史志》2010,(1):52-55
1866年12月福州船政局成立.面临着燃料供应问题。当时清政府所创办的几个大型近代军用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所需的煤炭。都是依赖洋煤供应.但“一遇煤炭缺乏.往往洋煤进口故意居奇”.不仅价高,而且受制于洋人,一旦与供应国关系紧张.输入即断绝。而煤矿资源丰富的台湾与福建仅一水之隔.因此,福州船政局创办后,即部分依靠台湾民间所产的煤炭。  相似文献   

10.
正清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之自强以抵御外来侵略,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素有"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之称。其中,福建船政轮机厂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工业厂房之一,在此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自制船用蒸汽机,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2001年,仍保存至今的船政老建筑官厅池、轮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孙中山"向来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的经验总结清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建造轮船。并附设前后学堂,以培养造船和海军人才。同治九年七月(1870年8月),船政大臣沈葆祯奏请以李成谋为福建水师提督,将马尾厂自制的兵商两用船和英法购回的炮船编组为福建水师。随着船政学堂毕业  相似文献   

12.
福州马尾区现存有闽安协台衙门、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闽安水师左右营遗址、郑爷鼻遗址、谢国标故居及其家族墓、福建船政建筑群、协和大学教学楼等重要涉台文物。本文拟从这些文物入手,阐述马尾与台湾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清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倡议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福建船政是洋务运动时期诞生的近代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之一,是清季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近代造船厂,它的出现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由传统手工业迈向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开端。晚清时期,福建船政除制造兵舰、商船外,还曾经两次铸造货币,但铸造时间短暂,数量不多,故而其史事鲜为人知。(一)晚清福建船政的第一次铸币活动是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次铸币的始末原委,在张寿镛等人编著的《皇朝掌故汇编·钱法二》中可以了解一些端倪。据该书记载,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浚、船政大…  相似文献   

14.
<正>把历史翻回到150年前,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轻易轰开了晚清中华帝国的大门,痛苦中的当局者不得不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由此而掀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福州马尾,马限山右闽江畔的福建船政(如今的马尾造船厂)正是这一段轰轰烈烈自强救国历史中最具阳刚之气的一笔。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奏清政府,主张自造轮船。1866年7月14日清廷批准左宗棠奏折。1866年秋,清廷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1866年8月19日,左宗棠到福州马尾选择厂址,"相度地势,参照西法,择于闽省马尾江之三岐山下??"1867年7月沈葆桢正式上任首任船政大臣。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书是与史书并列的古代基础文献典籍,海峡两岸共编志书与共编史书同样属于史志文化事业,它对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中华民族认同感,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集合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编纂出版《船政志》为例,从修志传统、渊源关系、学术基础等方面论述了海峡两岸共编志书的可行性,再结合福州《船政志》的工作实践,总结两岸共编志书的立项筹划过程、编纂运作方式和志书体例与写法,以及共编志书所存在的问题困难等,试着对今后两岸合编志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40年1月至1945年8月,中国海军在皖南、赣北等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水雷游击战,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也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这些英勇的海军战士,如欧阳晋、林遵、王国贵等人,均是马尾海军学校(又称福州海军学校,前身是福建船政学堂)的学子。他们秉承船政先辈们爱国图强、团结御海,舍身救国的民族精神,前仆后继、英勇抗日,在中国海军抗战史上写下了壮烈的篇章,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7.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陆续出现了外国领事馆、教堂、医院、学校、船政建筑、洋行、别墅等西洋建筑。这些建筑物,采用西方国家的形式和风格,与当地民间建筑的传统格调并存;也有中西融合,形成近代建筑特有的风格。它们丰富了福州的建筑形式,对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资料,福州现存近代西洋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福建船政建立一套“中西合璧”的近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制度,其培养造就的众多杰出人才,建树卓越,开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先行者和肇基者。船政人因此成为近代中国之亮眼群体,是福建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福建史志》2013,(5):22-24
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建船政成立。在创办过程中,福建船政共建造近代舰船40余艘,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孙中山赞许船政“足为海军根基”。从福建船政走出的学子不但在抗击外来侵略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战,而且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也责无旁贷地担当先锋。本文简述在清政府收复东沙岛、勘察西沙群岛这一捍卫国家海权过程中,船政学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复与方伯谦同是福州人.同是福建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后学堂轮船驾驶专业首届毕业生.又同被派赴英国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严复主要在北洋水师学堂执教.方伯谦主要在北洋海军中任职,都成为海军界栋梁之才。不同的是。严复成为著名的社会科学启蒙思想家和优秀的爱国者.方伯谦则因甲午黄海海战中的表现问题被处以极刑.其是非得失至今仍颇费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