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耶龙船“旋锅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扒龙船,是湘西里耶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自古以来,在这个土家《梯玛神歌》咏唱的东方诺亚方舟——八面山下,为纪念齐天大水、神船渡人、兄妹成亲的龙船赛,格外特别、格外热闹。从五月初龙船下水,到五月二十“龙相会”船上岸,湘渝两地总有数十条龙船参与比赛。赢的,赢得硬棒,输的, 输得含服,其中的故事和滋味一直要讲到第二年新龙船下水。既然是赛,就必然要较真,甚至会出现一些过火行为,难怪许多人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赛中发生的群殴、三十年代比赛中发生的枪战事件,至今还见仁见智激动莫名。  相似文献   

2.
扒龙船,是湘西里耶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自古以来,在这个土家《梯玛神歌》咏唱的东方诺亚方舟——八面山下,为纪念齐天大水、神船渡人、兄妹成亲的龙船赛,格外特别、格外热闹。从五月初龙船下水,到五月二十“龙相会”船上岸,湘渝两地总有数十条龙船参与比赛。赢的,赢得硬棒。输的,输得含服,其中的故事和滋味一直要讲到第二年新龙船下水。既然是赛,就必然要较真,甚至会出现一些过火行为,难怪许多人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赛中发生的群殴、三十年代比赛中发生的枪战事件,至今还见仁见智激动莫名。  相似文献   

3.
最近采集到一枚渔措博戏镜,类型学称之为六乳纹带镜。该镜黑漆占色,形制为圆形,半圆钮、圆钮座,双凸弦纹中夹“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十二字铭, 主纹为六组浮雕纹饰,下面分组描述。第一组:帆船纹饰主体三舱船,中舱甲板两边有护栏,后舱另一高台,前舱与中舱连结处树起一桅杆,杆上挂一帆。帆被风鼓得很满。由两羽人驾驶,一羽人掌舵抬  相似文献   

4.
独木龙舟节是清水江畔台江县施洞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盛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风情古朴浓烈,被美誉为节日中的明珠。独木龙舟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龙头用水柳本精雕细刻而成,施以金、红、黄、绿、白各种颜色。龙眼部嵌入小玻璃片,须发飘飞,神彩飞扬,栩栩如生。最为独特的是,龙头上弯弯的大牛角,两只角上分别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词儿。这缘于苗族的“龙”是“水牛龙”之故。舟体则一律用三根粗大的长条杉树挖成槽形并排捆扎而成。中为母船长21~24米,宽约0.7米,挖成六个舱,每舱长约1.8~5米不等;两侧为…  相似文献   

5.
包大肚     
1 很长一段时间里,包大肚被视为黄平县(或台江县)人。因民国《施秉县志》中,有“黄平属革夷(今名德立,属台江)地方,有顽苗包大肚者”的记载。其实,包大肚却是施秉竹子寨人。清同治辛未年(一八七一年),在苏元春帐前当过书记官的徐家干所撰《苗疆闻见录》中,早已写着“新城,四面皆山,在清水江北岸,为施秉县属境”。“距城四五里之间,城右,沿清水江上下七八里,有寨胆、竹林、平寨、鲤鱼塘、铜鼓塘互相犄  相似文献   

6.
温沉 《风景名胜》2011,(5):83-84
端午时节,在温州各地都有龙舟竞渡,并“悬赏夺标”,俗称“划龙船”或“划斗龙”。时间一般是五月初一前的开始,到初十左右结束,也有至月半者,平阳江南则是四月初一。温州各乡都有龙船,各庙宇设香官神,专管划龙船。每逢端阳节,有些地方耍做新龙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香宫神,开始造船。各地乡风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开殿门,祭神后即开划,俗叫“上水”,龙船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冼巷”,并把河龙船翻转,次日再翻正,抬到庙中保存,还要祭时官神,相传这香宫神是喜欢玩弄人的小儿神,所以俗语说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  相似文献   

7.
清代清水江木业市场的形成发展引来了省内外“三邦”、“五淘”、“十八帮”木商云集“内三江”。随之,也暴发了清代清水江木业断断续续200余年的“争江”斗争。“争江案”的断决,既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更有军事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清水江下游所产之杉木,已成为远销省外的商品。为了争夺开设木行的权利,锦屏县的毛平、王寨、卦治三寨(内三江)和天柱县的坌处、清浪、三门塘三寨(外三江)展开了长迭二百多年的诉讼,即“争江案”。本文试图以“清浪碑”为主要材料,对“争江案”作简要述评,从一个侧面揭示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与乡村社会变化的关系以及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五月五,龙船鼓”,泮塘的扒龙舟活动,相传有300多年历史了,今天仍保留着传统的形式和浓郁的乡土味。农历“五月五”之前,村民们就把去年藏在涌边泥土中的龙船挖出,叫“起龙”。起龙时,要在涌边点香火,烧元宝,响炮竹。村里精壮甚至老年人,只要抽得出身的,都前来用泥斗或用手舀泥。  相似文献   

10.
邹滢颖 《风景名胜》2013,(10):41-46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始下江南,舟船前后相衔两百余里,水陆人员多达二十万人……每条船有十根彩缆,每根彩缆用十名少女,再加十只羊一起牵拉,拖动龙船……为了下江南,他把大隋朝折叠成了一条血泪之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南与太平洋的史前交通工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春明 《南方文物》2008,(2):99-109
一、百越先民航海、舟船的探索 在中原、“中国”华夏人文视野中,“四方”边缘的东南“岛夷”、“百越”以“善于用舟”而著称。《尚书·禹贡》语:“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淮南子·主术训》语:“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黔舟而浮于江湖”;《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载:“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相似文献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四宋真宗天禧三年十二月乙未条(标点本2174页)云: “三司奏,准诏与内藏库议,自今拟盐税钱及岁别出钱六千万赴左藏库给用,从之。”此条中,“六千万”当为“六十万”之误。据同书卷一二○仁宗景祐四年正月甲午条(标点本2820页)记载,内藏库主者言:“岁出缗钱六  相似文献   

13.
唐、宋之际,在藩镇割据,天下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刘氏在山高皇帝远的岭南地区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南汉。南汉的历史自刘龚后梁贞明三年(917)在广州称帝,至971年为北宋所灭,共历四主,55年。南汉四主各有“特色”。了解南汉四主的这些“特色”,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明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自私、残酷、愚昧、荒淫、奢侈等劣根性。  相似文献   

14.
施秉县双井区凉伞村苗族踩鼓,时间主要集中在“二月姊妹节”、“五月龙船节”、“七月吃新节”等较大的民族节日,并多在傍晚夕阳西下时。该村共有三个鼓场,一在白沙井(游方场),一在新寨寨口大树脚,一在新城(区、镇政府所在地)场坝上。踩鼓时,以一直径1.5尺、长3尺左右,两端牛皮蒙面的木鼓,放置鼓场中央,用一四脚凳凳脚朝天为鼓架,有时则用人掌鼓。鼓手多数由一务娄(老年妇女)担任,也有由一个六,七岁小女孩在一位务娄指导下击鼓的。参加踩鼓,人数不限,年龄不拘,凡在场者无论男女老少皆可。人多时可围成两圈或三圈。踩时,入场者均面对中央,随着鼓点  相似文献   

15.
临汝县文化馆藏“北齐造像题记”石刻一块,高0.80、宽0.24米。像右镌刻“太子像主严遵礼”等三人姓名,左刻“西堪像主静觉”,下面竖列三排造像人姓名,上排“北堪像主仇畅”及“邑子寇社钦”等七人;中排“邑子严安国”等三人;下排“邑子杨胡女”等八人;左下记时为“大齐天统三年(公元561年)年岁次丁亥十二月丁卯朔九日  相似文献   

16.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仲夏的一天,在远离祖国大陆东南海上的一个小岛边,一只庞大的豪华楼船被困在那里。夜里,飓风大作,十一根泊船的缆绳一下子全都断裂,船像一只失去控制的野马,被抛向狂风暴雨中无边的黑暗海洋……接下来的情形,清人袁枚在《子不语》中这样描述:“……舟子主人正共悲泣,忽见水面红灯万点,舟人狂喜,俯伏于舱呼日:生矣!娘娘至矣!果有高髻而金环者,甚美丽,指挥空中。随即风住,似有人曳舟而行,声隆隆然。俄顷,遂出黑洋。”350年前,一个好莱坞式的海上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黄梅戏“三十六大本”正本戏的产生和发展,与黄梅县流行的说唱文学有着密切关系。宋、元以来,黄梅民间流行的弹词、宝卷、道情、旱龙船、莲花落、鼓词、锄山鼓、凤阳花鼓、山歌、采茶歌、门歌、喝摊神、明清小曲等说唱艺术,对促进黄梅戏“三打七唱”阶段剧目的形成,声腔的积累、表演的借鉴、流行区域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弹词,包括由弹词、宝卷演变的旱龙船,鼓词的脚本,是黄梅戏传统剧目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题材宝库。一、弹词(一)弹词历史沿革与黄梅戏有关剧目弹词:属于诗赞体的说唱文学,是由宋代的涯词、陶真演变而形…  相似文献   

18.
孔先生所著:“中国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問题之研究”發表于你刊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号,(原新史学通讯),五六年又經作著在已發表的看法基础上充实写成“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改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三联書店出版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中。文中曾引清乾隆时人赵翼的“簷曝杂記”中“广东蜑船”一节(註:经检閱原在你刊發表之“中国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問题之研究”未引该节)孔先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从上述記載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广州珠江蜑船中的普通脂粉手工业作坊是相当發展的,每船有十余人,‘恃以依  相似文献   

19.
吴越舟楫考     
古之吴、越是以擅长舟楫而著称海内的。其俗谓船为“须虑”或“舡”。越王勾践自称其民是“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而吴国也被称为是“不能一日废舟揖之用”的国家;甚至到西汉,吴地的船,还被视为是国家兴亡的象征。显然,吴、越与舟楫密切相关。然因古史湮没,历代学者对其舟楫型式,专门研究者少,故略陈管见,发其端倪,以就正于大方。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两国,地处今苏南、浙江的大部分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着广袤的水域。为了适应这一地理环境,这里的原始居民通过不断地实践,早就发明创造出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如浙江余姚河姆波遗址就发现有一件模拟船形的玩具——陶舟(图一),在第三、四文化层中(距今约6~7千年)出土过六支船桨,均柄翼相  相似文献   

20.
地处黔东南的清水江林区,面积广褒,林木蓄积量居全省的首位,是我国著名的杉木林基地之一.锦屏接壤湘黔,扼清水江下游,船筏集散,历来是“苗杉”运销的中心。今之县城古名王寨,早即以“木头城”习称传闻遐迩.作为一种拥有广大销路的商品,锦屏木材产销的日臻发达,对推动社会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三访锦屏,收集一些民间文献资料,谨就此作一概略的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