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淄博出土宋代影青瓷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公安分局在挖防空洞时挖出一批瓷器,1978年交本馆收藏。其中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器,十分精致,现择要介绍如下。影青瓜棱带盖执壶一件。通高25.3、口径6.9、盖径7.4、腹径12.2、底径8.6厘米。胎质洁白致密,釉汁均匀,釉色白中闪青,整个器面呈现碧色。盖顶内凹,中有一  相似文献   

2.
兰溪市博物馆藏有一批宋代影青瓷器,皆为历年出土文物。以日用器皿为主,有执壶、小碟、托盘、高足杯、小碗,以及供放妇女化妆用品的粉盒,是研究宋代影青瓷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被冠以江南特有器物,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一对铜角状器,实际上与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的两两成对的铜三角形器,从类型、材质与功能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孙桂恩所推测的弓弭,而殷墟卜辞与后来的礼书又都称之为"捍",是射者的一种贴身佩具。墓葬之中,最早出现以"捍"敛葬的,属于殷墟IV期的商奄集团。沿着这条线索,可以发现商奄的这一风俗,被后来的越国贵族墓所接纳,越墓中所出现的以陶质或瓷质角形器敛葬的习俗,正是商奄以"捍"敛葬礼俗在越地的延续。通过对这一习俗在时间、空间上的梳理,我们看到商奄入越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山东大盖遗址出土商铜器的文化属性特征,提出对山东大盖遗址出土商铜器进行鉴赏分析。主要针对商虎纹铜鼎、商铜方彝以及相关兵器进行鉴赏,以铜器的造型为基础,分析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并总结了商代铜器在外观装饰、铜金属材料加工以及铜器造型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1980年8月27日,吴县枫桥水泥厂职工在何山取土施工中,发现了一批晋代青瓷器。兹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理环境和出土情况 何山,位于苏州城西五公里,是一处海拔仅63.8米的独立小山岗,属吴县枫桥乡。该山“旧名鹤邑墟,故山名鹤阜,梁代隐士何求、何点葬此,改今名”。东有虎丘山、西有华山、北有徐侯山、南有狮子山,均属苏州城西南名胜古迹,名人古冢之地。“自晋时起,历有名僧高士,逸民遗老,以山宜就隐,乃营墓立宅,避世隐居”。1967年以来,吴县文管会曾在狮子山东麓清理过四座西晋墓葬,出土了120多件遗物,其中有二座带有纪年铭文遗物的墓葬。何山这批青瓷器就在山的西南斜坡上发现的。器物出土时,周围没有发现墓室,仅在器物的下面有一些铺地砖。  相似文献   

6.
山东嘉祥宋山1980年出土的汉画像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79年冬,嘉祥县满硐公社宋山大队社员在村北山坡取土时,发现两座古代石室墓。1980年春进行了清理。这两座墓距离前年发现的一号墓约20—25米之间,乃编为二号墓和三号墓(M2、M3)。清理时,墓顶均已揭开,墓壁石块亦已部分移动,室内积满淤土。  相似文献   

7.
山东掖县古墓出土的鎏金器和其他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掖县双山区坊北村在展开农业生产建设打井时挖毁了一座古墓。一开始,山东文物管理处得到许多破坏古墓的反映,就派员分赴各处调查,及时报告上级。省人民委员会作了紧急措施,适当的予以制止。我是被派往掖县调查的,1956年1月14日在县文化馆看到这个墓中出土的铜器等文物,即同高乐民馆长去现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山东临淄山王村俑坑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彩绘陶质文物,为了了解彩绘颜料结构和成分,采用粉末偏光显微法、剖面观察结合拉曼光谱分析对彩绘文物表面颜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质文物表面彩绘是以白灰做地仗层,由碳酸钙、白土、铁黑(Fe3O4)、铁红(Fe2O3)、朱砂等颜料调和而成,且厚度不均。在个别样品中发现了少量的中国蓝颗粒(BaCuSi4O10),这是这次分析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此分析结果也可为考古研究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墓出土乐舞陶俑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为配合济(南)青(岛)公路建设工程,在章丘县绣惠镇西北的女郎山西坡取土场清理了一座战国中期大墓,出土陶俑等各类器物300余件,各种串饰6000余枚。章丘在战国时期属齐国,清乾隆《章丘县志》引《三齐记》,传此墓为齐国大将匡章之墓。墓葬整体呈甲字形,东西长13.5、南北宽13.2米,南侧有一条宽1.8、残长4.5米的斜坡墓道。墓中间为主室,主室南北长5、东西宽4.6米。主室为重椁单棺,外椁上有一被肢解的殉人。主室随葬品分别放在内、外椁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徐州,古称“彭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刘邦封其异母弟刘交于楚,都彭城,辖东海、彭城、薛3郡36县,地域大致相当于今苏皖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及鲁南一带。西汉一朝此地共有楚王12位,东汉初徐州始封仍为楚,传1位楚王,后来改封彭城国,传5位  相似文献   

11.
江苏武进县淹城农业社在1958年4月下旬,因积肥运动,結合开辟魚塘,在內城河里的草苔(泥炭)下面挖出独木船和一批銅器及几何印紋陶罐等(参看本刊1958年11期80頁报导)。出土銅器有尊三(图4)、三足盘一(图5)、三輪銅盘一(图1)、牺(匚也)一(图2),出土时牺(匚也)叠置于三足盘中,三輪銅盘复在牺(匚也)的口上(图3)。此外还有句鑃一組七件(图6),器身毫无銹痕,如初出范的器物一样。除句鑃素无紋飾外,其它銅器上花紋則已較工整精細,正如郭沫若先生在"两周  相似文献   

12.
<正>铜镜的起源、发展源于爱美之心,在一万年前的遗址中就发现有用兽牙、蚌壳、骨管等串成的项饰。无陶时代,古人以水观容;陶器时代,用陶器盛水照容;青铜时代,鉴为盛水以观容;铜镜出现后古人就以镜观容。铜镜与吉人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故在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数量很庞大。由于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故在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夏、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到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13.
郭伟 《文物天地》2020,(1):34-38
东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齐鲁文化共同构成了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潍坊作为海岱区域东夷文化的核心,其北濒渤海,南望泰沂,左挽潍水,右领淄河,地兼山海,物阜民丰。自八千年前,后李文化蕴生伊始,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相序承继,绵延不绝。其后时势与历史深度交融碰撞,孕育出了璀璨的远古文明和辉煌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钱币》2007,(2):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5.
山东长清出土的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64,(4)
1957年,山东省长清县南三十里兴复河北岸,在王玉庄同小屯村之间,发现了一批青铜器。省文物管理处即派路大荒同志前往调查,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协助下,大部收集起来,其中多数完整,部分已残破。计有容器十六件、兵器五十八件、生产工具十一件、车马器十四件,共计九十九件。并收集到陶罐、石器等多件。经修复完毕,现介绍如下:容器鼎二件(10、27号)(见《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23页,下称《选集》)器形基本相同,惟10号鼎较大。器身厚重,直耳,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7,(1)
1975年6月,浙江绍兴县南池公社上谢墅大队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于尹相公山腰发现了一些古代砖块和青瓷器。这个大队党支部和社员群众,平时对文物保护工作较为重视,立即在已经掘过的地方,作了比较仔细的挖掘和清理,共出土了青瓷器八件,并派人专门护送至县文管会。我们在当地社员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到现场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这些青瓷器是从古墓葬中出土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范家窑子乡西窑子村农民张同小,于1958年5月间在村西约1公里多的沙窝子里掘得一批铜器。这批铜器埋藏在一座东西向小山沟的南坡,距地表深约1米许,同时并有灰色陶片出土。这批铜器已于今年1月由当地送交内蒙古博物馆保存。 1.戈一件(图2),素面,短援有脊,四穿,内上又有一横穿,通长18.3厘米。 2.短剑一件(图3),刺有脊,两面刃部有  相似文献   

18.
西安解放后,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展开,清理发掘出大批唐代文物,其中出土的金银器,虽不及三彩器等丰富,但在制作方面达到了工艺水平的高峰,现就其中最精美的几件介绍如下: 生活用具生活用具方面出土的有鎏金银盘、银杓、银碗、银鏟、银筷、银羽觞、鎏金银盒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有鎏金银盘和鎏金银盒。一、鎏金小银盒出土于西安市东南洪庆村,尚2厘米,长5厘米,盖的上面饰以卷曲的花草和生动的人物,人物穿插在花草盘曲的枝叶间,动作姿态不一,有的舞蹈,有的拨弄乐器,有的双手高举,具有浓厚欢乐气氛。器底外部用繊细的阴刻线条刻绘出一对并立的男女象,象的上方,縱刻着清晰的"二人同心"四字,象的周围,衬以精美的花草纹(图1、2及34页图4、6) 二、鎏金(?)鸟大银盘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的西边,直径84厘米,出土时残缺一半,器底的  相似文献   

19.
傅华墓是山东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北朝时期墓葬,一次性发现的三尊大型石俑,材料优良、雕刻精细、保存完整,既有当时上层主流文化的体现,又兼具地域文化的特色,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南北朝时期山东的人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泰山一带是山东省四大画像石出土地之一,其中以肥城、大汶口两地出土的画像石最多,并且已多有著录。1965年1月,在泰安市郊区的旧县村发现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一组画像石。石刻内容包括拜谒、乐舞、车马出行、珍禽瑞兽等,雕刻技法分为减地平面线刻和浅浮雕两种。现将其中一块比较重要的画像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