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云贵 《文史春秋》2008,(11):46-48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果夫更被誉为“国民党教父”,他与其弟陈立夫跻身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之列。谈起陈氏兄弟的起家,人们大都知道是蒋介石为报答陈氏兄弟的二叔陈其美的提拔之恩。在陈家声名最显赫的是陈其美,当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自任总理,陈其美任仅次于总理的总务部部长。  相似文献   

2.
“宋家一直是生活在‘大贪宫’的阴影下。”宋曹刑璇轻轻地叹了口气。2011年秋,作为蒋宋家族的代表,她受邀出席复旦大学举办的近代史研讨会。 宋曹琍璇是宋子安之子宋仲虎的夫人,千练、充满活力。她也是美国湾区很有影响力的华人社会活动家。近年来,她一直努力推动蒋、宋历史档案在两岸三地的解密、出版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前后五十年,蒋一直是个被奉为“神”的人物。我从1920年出生,到1948年出国,在蒋介石统治下生活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间,我和蒋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盲目崇拜阶段,那时他是我心目中的一座“神像”,这种心理是愚民教育的结果;第二个阶段是我做了记者以后。  相似文献   

4.
从九一八事变至我党发布五五通电这段时期,中共对蒋政策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党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这一时期中共对蒋政策应是抗日反蒋,根据有四:一是“抗日反蒋”提法载入中共中央文件;二是“抗日反蒋”提法见诸我党和红军负责人的言论中;三是“抗旧反蒋”口号符合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的变化;四是“抗日”反蒋”是党史学界权威著作较为普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李良志 《百年潮》2007,(7):53-58
1986年12月,我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就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有关处置蒋介石的方针问题,作了一次发言,首次提出,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并非一开始就确定了“放蒋”的方针,而是经历了由“罢蒋”、“审蒋”、“诛蒋”到最后“放蒋”的思考、转变过程。嗣后我在《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西安事变后我党处置蒋介石的方针问题》一文,对上述观点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6.
父母订的是“娃娃亲” 父母的婚姻始缘于封建家庭之命。1897年,爷爷的结发妻子陈氏不幸病故。不久,爷爷续娶了我的奶奶朱氏。爷爷与前妻感情很好。续弦时,他与陈家相约,下一代人一定与陈家再续姻亲。  相似文献   

7.
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经过了“胁蒋转向”、“倒蒋立新”、“汪蒋合流”、“世界规模压蒋”、“对华新政策”和“拉蒋谋和”六个阶段。下面,我们将依次进行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8.
蒋、汪的矛盾斗争发轫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山舰事件”,到改组派发起反蒋活动,则演成了真刀真枪,势不两立的架势。1932年,改组派烟消云散,蒋、汪握手言欢,分掌军政权力,开始了所谓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时期。但彼此始终同床异梦、勾心斗角。抗日战争爆发,蒋、汪矛盾尖锐激化,暗斗渐为明争代替。“联共抗日”与“反共降日”的政见分歧,伴随着权力之争,加上日本诱降、扶汪弃蒋的催化作用,导致蒋、汪间貌合神离的关系彻底破裂,造成了国民党的又一次大分化。  相似文献   

9.
董国强(以下简称董):蒋老师,我们希望从您这里了解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情况.我们是不是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谈起? 蒋广学(以下简称蒋):好的.在我的印象当中,1966年春《二月提纲》下来以后,南大方面最初没有什么反应,匡亚明校长当时正在按照中央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进行南大的文科教学改革,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建设溧阳分校上去了.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日本广播协会记者在1990年8月采访张学良时提出:“你与蒋介石的分歧是何时开始的?”张学良答:“从开始我们两人就存在这方面的分歧意见,但没有后来这么尖锐。”“我同蒋总统存在政见之争,就是蒋总统主要是安内攘外,我就主张攘外安内。”沿着这一线索我研究了这个大家较感兴趣,然至今尚存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23日,是蒋介石政权撤出南京的一天,也是我一生中大转折的一天.现将蒋政权撤离南京时我的亲历、亲见记述于后:我原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本部机要组少将组长,后又代理总长办公室主任.我作为参谋本部的机要核心人物,曾承担启封、分办、承转过许许多多关系着所谓“党国”命运的机密大事.诸如签署着“中正”的蒋介石的手令,由我加盖陈诚、顾祝同私章的参谋总长的签呈,全国各战场的国民党政府高级将领的速密电等,多经我手呈转.如傅作义将军请准扩编三个骑兵军,以确保平津的建议;东北保安副长官郑洞国困守长春时所谓“不成功、便成仁”的效忠电;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康泽求援最紧急电和蒋的空头慰勉,称兄道弟的亲笔函;杜聿明等多次请求空投军火与给养的特急电等等.我  相似文献   

12.
李红艳 《民俗研究》2005,(4):112-120
读《宋书》及《南史》等均见一种历史现象,即南朝人祭祀“苏侯神”。如《宋书·二凶劭传》:“以辇迎蒋侯神像于宫内,启颡乞恩,拜为大司马,封钟山郡王,食邑万户,加节钺。苏侯为骠骑将军。”《通典·淫祀兴废》卷55载:“(宋)明帝立九州岛庙于鸡笼山,大聚群神,加蒋侯爵位至相国、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加钟山王。苏侯骠骑大将军。四  相似文献   

13.
杨瀚 《纵横》2011,(6):30-33
探蒋虚实 1月10日晨,杨虎城再次接见王化一、吴瀚焘,对王、吴说:“我不同意张副司令亲自送蒋,自投罗网,但抗日救国的主张,我和张副司令始终是一致的。遵照张副司令意见,停止军事行动。关于张副司令恢复自由,军队改编、待遇、善后诸问题,须双方协商,然后决定。”  相似文献   

14.
徐州路遇蒋纬国 1947年3月,我在徐州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部中校参谋,蒋纬国任装甲兵中校营长,其少校副营长蒋铎 (黄埔13期,孝感人)到总部找我,请求设法调动。我说: “你与蒋纬国同事,你姓蒋, 那还不好处?”蒋铎说:“他性情古怪,我们难以相处。”我说:“他古怪在什么方面?”蒋铎说:“我们装甲兵待遇较好,士兵夏秋军服是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杨奎松在今天的不少人看来,张学良始终公开表示“拥护领袖”,捉蒋后仍反复声明愿意拥护蒋、服从蒋,最后为维护蒋个人威信,不惜丢下东北军,“负荆请罪”,送蒋回京,以致身陷囹圄,对蒋介石几乎“忠诚”到了“愚”的地步。他自然是绝对不会有反蒋...  相似文献   

16.
四抬巷,位于福建太姥山(4A级景区)脚下佳湾古村陈厝旧宅西侧(今已废),巷子南北走向.巷东为陈家贡士宅,原巷子为古时福建福宁府杨楫(朱熹高徒,宋湖南提刑)家族祭祖路.全长70多米,宽仅2米,路面为大青石铺就.因仅容四人抬轿通过而得名“四抬巷”.巷子的由来.有一段让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陈氏家族的瓦解与“义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氏家族的瓦解与“义门”的影响许怀林宋仁宗嘉七年(公元1062年),下令江州义门陈氏分家。陈家曾经受到朝廷多次褒奖,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仁宗敕赠陈家祖宗五代为公爵,希图“率土之人咸化同堂之义”,为什么后来仁宗要拆散这个“义门”?陈氏分家之后,由...  相似文献   

18.
简评张学良送蒋返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十四天后,张学良得到蒋介石口头表示的以“人格担保”停止内战准备抗日后,迅速做出送蒋返宁的释蒋行动,令周恩来、杨虎城等感到意外。对于张学良的这一决定,史学界有颇多说法,有人认为张学良此举是“遗憾的结尾”和“心血来潮”,是“匆忙之举”,是“忠君义气”。还有论者以蒋介石回南京后背信弃义造成的西安局势紧张,来全盘否定张学良的送蒋返宁之行,似乎杀死蒋介石便会解除南京对西安的压力,凡此种种。本文认为,张学良送蒋返宁是明大义、识时务、舍小我、顾大局的明智之举,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张学  相似文献   

19.
经富 《南方文物》2001,(1):107-109,112
去年五月上旬,我到上海参加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中国家谱学研讨会”。会前得知会议将 组织赴杭州一日游。获此信息,大喜过望,因陈三立、陈衡恪墓在杭州,正好前往拜谒。于 是写信给小从女史,请她告知详细的地址、路线。她很快就回了信,并寄了一张寅恪先生长 女陈流求1996年前往修复墓地在歧路边所摄的照片,以便准确地找到墓地。这样,我的沪杭 之行,便带着两大任务:一是查阅上图所藏的陈家文献资料;二是拜谒陈家杭州祖墓,以了 多年心愿。陈家的祖墓共有四处:老家江西修水竹土段里,这里安葬着陈氏家族数十位祖先;湖南平江县…  相似文献   

20.
1949年4月,蒋介石在溪口收到上海、嘉兴发来的急电:贾亦斌昨晚叛变……。蒋暴跳如雷,痛骂蒋经国“用人失策”,立即手令国防部调兵遣将堵截,并悬赏5万银元购买的头颅。贾亦斌在《我率蒋经国“太子军”嘉兴起义》一文中回忆了蒋氏父子的关系,讲述了起义前后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