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墓葬,也就是"坟墓",是生者为死者所营筑的栖身之所。它不仅是死者灵魂的栖居之地,也是生者依据现实世界的模式为死者设计的另一个世界。如同生者的世界,死者的世界一样精彩纷呈,随墓主人而葬的随葬品通常表示着墓主人生前对这些财物和生活方式的占有性质,  相似文献   

2.
镇墓罐也叫镇墓瓶 ,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随葬物 ,流行于东汉中后期 ,陶制。罐上有朱书、墨书文字 ,多有固定题文 ,其作用在于使生者家宅安宁 ,死者冢墓稳定。以“天地使者”的名义为主人解罪 ,为死者求福 ,安慰并约束亡灵 ,使其认识生死有别 ,勿事纠缠。罐上除了这些题文外 ,还要详记死者姓名 ,卒时年、月、日、时 ,纪年准确 ,可考古断代 ,有极高的补史、证史作用。东汉晚期 ,巫道盛行 ,镇墓罐应与巫术有关。1980年 ,在敦煌市佛爷庙头层台一夫妻合葬墓中 ,出土了两件朱书镇墓罐。其中M3∶15镇墓罐上有朱书题文 :“麟嘉八年闰月 ,甲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塔儿坡墓地不同类别墓葬就墓葬形制、墓葬方向、葬式等各种构成墓葬的基本因素进行的统计与分析,指出埋入该墓地的不同类别墓葬的墓主人之间,尽管可能有社会阶层或身份地位的差别,但由于随葬器物已商品化,尤其是各类墓在墓葬形制、葬式上表现出来的多样化,表明埋入塔儿坡墓地的死者生前可能属于不同的人群或不同的文化传统.其背后所隐含的应该是这些死者生前居住在同一个聚落共同体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当是一种地缘的关系,而这样的聚落共同体就应该是一种地缘组织.  相似文献   

4.
"文参"1957年第3期发表了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所写的"兰州中山林金代雕砖墓清理简报"一文。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墓室各壁的雕砖内容,并刊出了有关照片,这对我们了解金代的雕刻和建筑艺术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其中几幅以孝子故事为题材的人物雕象,对我们工作上更有很大参考价值。但是,在对雕象内容的考证上,有一幅是错误的,因此把它提出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关清凉寺墓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凉寺墓地的墓葬可区分为三个阶段,但它们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一庙底沟二期文化,该墓地的年代不晚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在以大型墓为主的第二阶段,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并且出现了殉人现象。关于大型墓墓主人的身份,作者认为,这里与运城盆地仅一山之隔。运城盆地有一个著名的盐湖——解池,大型墓的主人,生前可能隶属于负责食盐外销的某个常设机构。而清凉寺墓地,便是该机构成员死后的葬身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古代墓葬中的画品,总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画是要给人看的,将它们置于密封的墓室,除了死者之外没有人看得见,这样做有何意义呢?与此相联系,墓主人必然是绘画所预设的欣赏者吗?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所发现的遗物或许为此类问题给出了答案。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轪侯(卒于公元前一八六年)墓(二号墓)相关,墓中遗物分别属于轪侯夫人(卒于公元前一六八年之后)和她的儿子(卒于公元前一六八年)。本文要讨论的画作  相似文献   

7.
今日陕西西安市南郊有个高地叫做凤栖原。2007年,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处占地面积很大的家族墓地,发掘工作直到现在仍在进行。最近国家文物局正组织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该家族墓地赫然在列,并很有可能最终当选。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规模宏大,还在于大墓主人的显赫身世。有媒体在报道中对墓主的描述是“三朝重臣,九世封侯”,他究竟是什么人物呢?文物部门根据出土的“张”字铜印和“卫将长史”封泥,断定大墓主人就是西汉名臣张安世。  相似文献   

8.
<正>墓道坊,又称陵墓坊或墓坊,是牌坊建筑系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古代墓葬等级制度,以及地方葬俗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它的设置,不仅反映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而且还蕴含着诸多文化内涵。福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繁荣,在科举教育制度下,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官吏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他们百年之后,经地方政府上报中央批准,家族为死者营造了豪华墓园,以供后人瞻仰追思。这些林林总总的古墓葬,历经岁月的洗礼,保存至今的屈指可数,尤其是地面附属建筑墓  相似文献   

9.
孙玉祥 《文史天地》2005,(12):60-61
所谓“谀墓”是指人死后,家里的孝子贤孙不惜重金去请一个有名的文人用生花妙笔将死者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丰功伟绩歌颂一番,再将这等文字刻在石碑上,让死者借文字之力永垂不朽。因为这等文字乃无原则地说墓主好话,所以称为“谀墓”——谄“谀墓”主。  相似文献   

10.
墓葬是人们灵魂观念的表现。特别是在古代认为人死后是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于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死者生前的生活“如实”的搬到墓中去,以供死者在阴间长期享用。由于有灵魂不灭的观念,所以人们在埋葬死者时,就需要考虑如何保存尸体,使其灵魂不受侵害,这样一系列的防腐技术便由此产生。 一、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有关尸体不朽的情况 关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采用的防腐措施,在考古发掘和文献当中就有大量的发现和记载。如《晋书·卞壶传》载:“其后盗发壶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水经注·湘水》引郭颁《世语》说:“魏黄初  相似文献   

11.
焦作南朱村发现商代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朱村位于焦作市西14公里。1984年5月,当地农民在取土烧砖瓦时,发现一件铜爵。笔者闻讯后,即赶赴现场调查,并进行了清理,确认此爵是这两座墓葬中的一座所出。这两座墓的形制为土坑竖穴墓。墓室长度不详。M1的墓室几乎全部破坏,仅保留墓室的一端。墓的方向180°。墓室南北宽0.53—0.60、深2.10米。未见腰坑。死者头向东。从残存的墓主人的下肢骨看,当为仰身直肢葬。M2在M1西略偏南20米处,方向105°。墓主人头向东。俯身葬。未发现葬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日写了一篇关于甘肃墓葬出土简牍的短文,主要是探讨甘肃墓葬出土简牍与社会习俗的关系。经过对出土简牍的排比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甘肃墓葬出土的简牍大体以汉代为界,汉代以前(包括汉代)出土的简牍文书以死者生前用品为主,是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死后作为随葬品一并埋入墓中;汉代以后墓葬出土的简牍文书多是为了陪葬而做成的简牍,或称“遣策”、或称“衣物疏”。  相似文献   

13.
墓葬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死者的处理方式,而种种处理方式都遵从一定的原则,应与墓主人生前所从事过的活动及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有关。由于葬俗具有很大的延续性与保守性,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之下,不同的葬俗可能就反映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这一点在早期秦文化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近年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开展,发掘了一批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秦墓,本文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历年西汉水上游以及宝鸡地区汧河、渭河流域春秋早期及以前的秦墓资料,对早期秦墓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墓葬所代表的人群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揭示早期秦人的人群来源和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7年3月,北京市门头沟区色树坟乡南港村一座清代墓葬被盗,墓室内绘有多幅壁画,门头沟区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派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1.墓葬概况墓葬坐落在南港村东0.5公里的高坡上,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整片墓地有数十个坟丘,是一处马姓家族墓地,墓前有石供桌和小墓碑。这次被盗的墓墓主人名马怀印,墓碑中有他为父母立的碑,落款年份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马怀印墓在其父母合葬墓的右侧,坐北朝南,墓丘高1。08、  相似文献   

15.
蒙古风格特色的墓主夫妇并坐图是蒙元时期墓葬壁画的一个新特征,据此一些学者将这些墓葬的墓主人族属划归为蒙古族。本文将从考古资料出发,对北方蒙元墓葬中墓主人形象与其族属问题进行反思,并试图揭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文章将从墓主、画工和格套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墓葬中墓主人形象与其族属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阿能 《文博》2011,(6):38-43
唐代墓葬中镇墓四神俑形象多有出现,目前学术界虽多有论述,但其具体名称及在墓中所起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文试就唐章怀太子基所出镇墓四神俑展开讨论,指出两镇墓天王俑其学名或称当圹、当野,在墓中用以驱鬼辟邪保护基主肉身及灵魂不被侵犯;其脚踏之小鬼或为天王眷属,又因其得进食太牢者而被视作善的对立面。两镇墓兽或为"祖思"、"祖明",在墓中起着镇慑恫吓、驱除鬼怪"守护"死者亡魂及墓内随葬器物不被侵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果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殷墟五号墓墓主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话,那么它丰富的遗物(包括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就可以作为殷墟考古学中武丁及其前后几个商王时期的断代器物。有了这些器物,我们就可以根据类型学、地层学和绝对年代来研究商文明在殷墟273年中的演变史。我认为这就是殷墟五号墓发掘和研究的主要意义。根据五号墓和十七、十八号墓的发掘材料,以及这几座墓的出土遗物与战前发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作祟的畏惧,排斥死者亡魂的表述在东汉买地券、镇墓文中比比皆是。买地券、镇墓文强调死生有别,通过直接的、委婉的、决绝的或含蓄中带决绝的语句,要求死者不得返回阳间与生者交往。日本学者池田温认为买地券、镇墓文中畏惧与排斥死者的内容"五、六世纪以后逐渐消失"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排斥死者的文字在隋唐以后确实减少了,但并没有消失,而是长期存在于丧葬仪式和随葬文书中。  相似文献   

19.
1973年6月,在简阳县城西1公里处,四川拖拉机厂修建子弟校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南宋纪年墓。此墓为竖穴石郭墓,墓向西偏北约20度。墓室距地表1.2米。死者骨架无存,随葬品零乱地散放于墓底,其中有: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家祭仪式中凶祭所使用的家用桌椅几筵,从中唐开始进入中原地区民间砖室墓葬的图像中,经历五代逐渐成型为宋金中原地区仿木构砖室墓中普遍流行的砖砌桌椅以及逐步发展为宋金时期的"墓主人对(并)坐图",其象征含义是在墓室中为死者安置的灵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