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中国,皇帝乃真龙天子,万乘之尊,至高无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堂堂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不相信舍我中华之外另有什么文明所在,唯我独尊,傲视世界,邻边各国及和中国打交道的邦国都被国人视作未开化的“夷”“狄”和“番”等,他们的使节必须向中国皇帝行跪拜礼,这些国家必须定期向中国纳贡,接受中国保护,承认其藩属地位,其国王须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 然而,历史的车轮行至近代,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国蓬勃兴起,欧风美雨开始逐渐飘临东方古国。皇帝也开始拜洋  相似文献   

2.
安宏 《文史月刊》2012,(2):45-45
皇帝的嘴巴子是管不住的,因为他是"老子天下第一"。皇帝的吃喝是一件大事,必须有一批臣子来为皇帝的嘴巴子服务。于是,在清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部门——内务府。这是一个"油水最肥"的机构,因为它在服务好皇帝的嘴巴子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在封建政权中,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先秦时期,已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到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后,更是“何求而不得,何使而不能”。因此,历代皇帝中滥用民力,穷奢极欲者颇多。不过,其中也有一些皇帝以节俭而著称,南朝宋高祖刘裕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自称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西晋战乱后迁至晋陵丹徒(今属江苏)。父亲刘翘曾出仕为郡功曹,但刘裕自幼家境贫寒,他以耕种为生,亦曾捕鱼伐获,深知衣食来之不易。刘裕在东晋末投军,屡立战功,逐渐…  相似文献   

4.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一条学者经常引用的资料 ,即“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似乎一元化的君臣名分在西周就确立了 ,其实这与事实不符。稽考史籍 ,先秦社会士的君主观绝非如此 ,甚至到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已经建立 ,君主专制政体已相当完善 ,一部分士大夫还没有把皇帝奉为自己唯一的君主。他们的君主观具有两重性 ,不仅认为皇帝是君 ,举主、府主等人亦可作为“君”。君臣名分多元化乃是先秦秦汉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5.
宋人出使辽金“语录”研究赵永春一"语录"释义宋辽、宋金对峙时期,双方外交往来十分频繁。当时规定,每年正旦(阴历正月初一),双方必须互相遣使向对方祝贺,称"贺正旦国信使",简称"正旦使"或"贺正旦";皇帝生辰,对方亦必须遣使祝贺,称"贺生辰国信使",简...  相似文献   

6.
自康熙后,历朝清帝都是鼻烟嗜好者兼鼻烟壶的收藏爱好者。初到中国的西洋人,以及文武大臣觐见皇帝时,也往往以鼻烟为见面礼。鼻烟壶由于具有艺术及经济价值,也成了行贿送礼的重点。不仅如此,甚至还成了敲诈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喜欢唱戏,特别是在得意之时,总不免手舞足蹈哼几句戏文。那段日子,朝思暮想要当"皇帝"的袁世凯,听说即位大典的筹备事宜已安排就绪,不需多久他就会坐上皇帝交椅,于是整天心花怒放,喜形于色。回到新华宫中,经常开口大唱戏文,所唱的不外是"孤王酒醉桃花宫"、"我薛平贵也有今日一天"及《大登殿》之类。  相似文献   

8.
天坛,从建造伊始,就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哲学内涵,也成为皇权至上和神权至尊的体现。即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至此也要走下玉辇,脱去龙袍,换上祭服,虔诚跪拜,敬畏上苍。走入天坛,只觉一片空旷,仿佛能听见天的呼吸。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13,(2):93-93
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贪财的皇帝。为了达到敛财的目的,他想出了许多荒唐的点子。例如,他常常找出各种借口,命令政府部门向他进贡钱财。有一次,一个妃子生了女儿,他就要求户部向他献上白银十万两以示庆祝。公主出嫁,则要讨取数十万两银子作为嫁妆,若是皇子娶妻就要献得更多。  相似文献   

10.
刘知几论实录代继华一、唐初政治和刘知几的"实录"史学主张唐初统治者十分注重总结隋朝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当今之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①然而受阶级立场及偏见,时代认识水平、思想方法等条件限制,他们把隋朝盛衰兴亡系于皇帝一身,认为皇帝个人的贤明与昏乱...  相似文献   

11.
林颐 《文史月刊》2014,(7):14-14
康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有一套比较开明的人才观,并用之于治理国家。他对"天才论"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不承认有天生之才。群臣赞颂他知识渊博是"由天授,非人力也"。康熙身居高位,头脑却很清醒,他认为群臣的称赞,恰恰否定了他勤学的优点。"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就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康熙本人正是一个勤于治学的皇帝,他自学了天文、历算、西方的解剖学及拉丁文等新鲜知识,并且十分重视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2.
坐轿这件事     
轿子是清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有权有钱的人都想靠它代步。然而,在清代,从皇帝到各级官员,能不能乘轿、怎样乘轿都有具体规定。潘洪纲在《细说清人社会生活》一书中介绍:在清代,皇帝、皇后可以坐36人抬的奢华的轿子,其他官员,旗籍亲王、郡王、大学士、尚书准许乘轿;贝勒、贝子、公、都统及二品文臣,只有年老体弱或得到皇帝特许的人才能"乘舆"。  相似文献   

13.
新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1,(20):16-16
我行贿了 日前,有媒体发表《印度网站‘我行贿了’蹿红》文章,介绍了印度反腐败网站“我行贿了”的成功经验。很快,国内已出现三家效仿的克隆网站,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吸引许多网友在上面发帖,揭露自己行贿的内幕。  相似文献   

14.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1,(20):16-17
新词我行贿了日前,有媒体发表《印度网站‘我行贿了’蹿红》文章,介绍了印度反腐败网站"我行贿了"的成功经验。很快,国内已出现三家效仿的克隆网站,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吸引许多网友在上面发帖,揭露自己行贿的内幕。  相似文献   

15.
《沧桑》1993,(3)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三月十五日,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西巡来霍。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霍州城乡,男女老少奔走相告,不约而同地扶老携幼到霍州衙门争睹皇帝龙颜,一饱眼福。当在霍州署前丹墀内千万人向皇帝朝拜三呼万岁时,皇帝想起了盛唐时代群臣朝贺皇帝时王维和贾舍人诗句,于是御笔书写:“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为其歌功颂德。康熙皇帝出巡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物阜民安。所带随从亲信内员每到一县,各县县官为了其在皇帝面前给他  相似文献   

16.
张丽 《文史月刊》2012,(2):32-32
过山车许多人坐过,可象羊献容那样在皇后的位置上,也坐起了"过山车"的人却绝无仅有。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成为两个敌对国家皇后的女人,羊献容先为傻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后又成了敌国皇帝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并在皇后的位置上被五废六立,  相似文献   

17.
王秀玲 《收藏家》2010,(5):47-52
二.凤纹凤乃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有非常漂亮的羽毛,称百鸟之王,《禽经》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之为长......"在封建社会中凤被视为最高女性的代表。皇帝称龙,皇后称凤,龙凤便成为皇帝皇后的象征。在出土织物中,"凤纹"图案的设计,多使其飞翔于花卉之间。  相似文献   

18.
雷埠 《文史月刊》2012,(4):45-45
大明洪武年间,常熟县普通农民陈寿六,因为积极学习并认真执行皇帝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刑律,一夜之间迅速蹿红,成为一颗民众"嘴巴点击率"最高的政治明星。  相似文献   

19.
赵羽 《收藏家》2010,(10):71-78
中国最早的扇子,传说始于虞舜。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说:"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也。"由此看来,最早的扇子主要并非风,而是帝王们为了广开视听,招贤辅政,将治国的主张写在扇子上,用来昭示清明。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随着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资本家中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采取向国家干部行贿等种种非法手段向工人阶级进攻.在资产阶级的腐蚀下,部分国家干部沾染和滋长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习气,有的甚至蜕变为资产阶级的代理人.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在全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