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寿山石雕艺术是我国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古往今来诸多雕刻艺术家的智慧结晶。为此,笔者拟在本文中以寿山石印章雕刻艺术为例,进一步探讨寿山石雕艺术的深刻内涵及深远意境。  相似文献   

2.
杨明 《东方收藏》2023,(5):130-132
中国画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又逐步产生了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逐步深入,绘画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寿山石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以其特有的雕刻技法和艺术神韵著称于世。笔者在从事寿山石雕创作时广泛借鉴了中国画的绘画原理,在此就中国画表现手法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林银 《福建史志》2000,(6):54-54
福州寿山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寿山石雕东门派传人林寿堪雕刻工艺及艺术风格尤为独特,作品多次获奖,值得欣赏和珍藏。  相似文献   

4.
薄意是寿山石雕中独具特色的技法,自其诞生起,便与文人画息息相关。薄意是同时兼有国画与雕刻特点的艺术,创作过程犹如在石头上作画,其题材囊括了山水、花鸟、虫鱼、人物等,国画中的闲情逸致皆可在寿山石雕中觅得。因而,笔者欲在此文中与大家共同探讨寿山石雕中的薄意技法,分析其中的奥妙,共赏内蕴精神与文化。  相似文献   

5.
林霖 《东方收藏》2022,(4):117-119
寿山石雕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精华,是匠人一刀一凿之下诞生的智慧结晶,更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寿山石雕的历史渊源流长,其最早始于南朝,并在历史的演变下,形式更加丰富,如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流派。而圆雕是石雕技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又被称为立体雕,能够恰如其分地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正是这各式各样的技法,进一步扩宽了寿山石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由于资料的局限,人们对乾隆以前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本即以现存实物为考察对象,结合有关的档案献,对清前期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在寿山石雕的历史上,清前期是一个极为繁荣的时代,其题材广泛,表现技法多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同时期其他材质的雕刻相比,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水平是毫不逊色的。  相似文献   

7.
冯伟 《东方收藏》2022,(3):68-70
寿山石雕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囊括了仙佛人物、动物花鸟、果蔬虫鱼等题材,在技艺方面则融合了玉雕、竹刻、绘画等门类的技艺精髓。笔者从事寿山石雕多年,尤其钟爱花卉果蔬、鸟虫瑞兽等题材的刻画,故而欲在本文中对寿山石雕中花鸟题材的布局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福建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早在商朝就已有这种石雕。清代,寿山石雕刻技艺盛极一时,雕刻艺人根据寿山石的形状及石质的优劣,因材施刻,创作出印章、文  相似文献   

9.
陈智楠 《东方收藏》2023,(12):134-136
古典美学写意深刻体现着古代哲学思想,《易经》中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中国式审美精神的源头,来自于包容万象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从对自然之大的观照和包容,进而延伸美学美感写意。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门类,寿山石雕以其特有的雕刻技法和艺术韵味著称于世。在其雕刻手法中,便是借鉴了中国古典美学原理,从而实现寿山石雕的美学写意。  相似文献   

10.
左一刀 《东方收藏》2022,(2):101-1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艺术领域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时代风貌。落到艺术家个体上,有的赓续传统,秉持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埋头前行;也有的将传统工艺美术形式与先进的美学理念相结合,力求在艺术领域中开辟出新的天地。笔者从事当代石雕艺术创作多年,在继承寿山石雕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于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追求雕刻创作的新境界,并在传统创作思想与当代雕塑理念之间不断锐意创新。因而,笔者拟在本文中与大家共同探讨当代雕塑设计语言在石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寿山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寿山。石以山名。蕴涵“福海寿山”、“金石同寿”之意。寿山石是一种晶莹温腻、五彩斑斓、十分珍贵的彩石。它质地凝腻、晶莹湿润、色彩绚丽、刚柔适中。具有“细、凝、腻、灵、透”五德。素有“天遣瑰宝”、“石中之王”之美誉。为“国石”之首。寿山石品种繁多。由于它“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作雕刻的材料,已有1500多年的开发历史。从而形成了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2.
孙玉茁 《神州》2012,(25):88-88
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学书简》中提到美育指"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可缺少,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学生个性充分全面的发展;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清代满族人崇尚华丽精致,钟爱文玩把件,民间手工艺因此得到提高发展,寿山石雕也因此迈入鼎盛时期。顺治年间出现的艺坛巨匠杨玉璇,继往开来,发展形成了寿山石独特的雕刻技艺,创造出儒工雕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世传其曾被招为御工,然无从考证,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作品甚多,足以证明清廷皇族对杨玉璇雕刻艺术的赏识和钟爱。杨玉璇,又名杨玉璿、杨璇、杨璿。据《漳浦  相似文献   

14.
冯宝麟 《收藏家》2009,(2):67-72
寿山石是篆刻家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印材之一。它的发现和利用,是明清以降篆刻艺术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寿山石与篆刻的结合,是自然与人文最高妙、最完美的结合。宋代学者黄干的《寿山》是目前可考的最早关于寿山石的文字记述,就是在这首诗里,有“石为多文招斧凿,寺因野火转荧煌”的句子。黄干认为,寿山石“招斧凿”的原因是其“多文”,  相似文献   

15.
磁州窑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民窑,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推动磁州窑陶瓷艺术融入学校美育具有可行性,既能够为磁州窑的传承和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也能够让学生们充分感受陶瓷艺术内在的美学价值,对于提升其自身的美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磁州窑陶瓷艺术进校园作为切入点,揭示其与美育教学相结合的深远意义,并探索其在学校美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刘士刚 《收藏家》2006,(2):85-85
高6.6、宽9.5厘米。寿山石质柔润,净洁如玉,颜色有米、紫、青、黄、黑、白等。近年来因资源日益枯竭,品质佳者或属旧坑的寿山石雕刻作品身价迅速攀升。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就有以寿山石雕制作的明器出现。到明清时期,寿山石雕刻十分兴盛,且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雕刻名家辈出,如杨璇、尚均,就是当时刻石名手,所刻精品多为宫廷收存。据传康熙年间尚均曾被招为御工。此件弥勒像,盘坐式,面容微笑,左手抚膝,右手挽串珠。头部雕刻有细细头发,服饰上面刻龙凤及勾莲纹,雕刻精细。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体态容颜特征,形象逼…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石雕创作题材领域,一般来说囊括了仙佛人物、山水花鸟、祥禽瑞兽等,而在当下则明显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笔者从事寿山石雕多年,尤其喜爱和擅长石壶技艺创作,故在本文中就此展开探讨,与大家共同分享笔者在石壶创作中的所感所得。  相似文献   

18.
李竞艳 《东南文化》2012,(2):110-114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美育对培养健全人格以及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实施美育教育中,博物馆丰富的艺术藏品为美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藏品的直观性成为美感的最佳培养形式;具有强烈融入感的博物馆陈列语言以及博物馆教育的公众性特征与美育教育的特点相得益彰。由此进一步认为博物馆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之一。关注博物馆建设,既是关注社会美育教育的具体表现,同时也符合美育发展之公例。  相似文献   

19.
展览     
<正>石工坊寿山石文化系列活动第二回·品石3月28日至4月15日,北京石工坊艺术馆开展了2015"一树一菩提,一石一世界"寿山石文化系列活动的"第二回·品石"寿山石体验季,邀请著名的寿山石文化研究专家方宗珪先生举办寿山石文化主题沙龙,以"品"为关键词,使寿山石爱好者通过与寿山石文化专家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对寿山石雕精品的欣赏与了解,更深一步领略寿山石的内在精神和人文内涵。此次主题沙龙活动也是方宗珪先生从艺55周年的纪念出版物《寿山石泰斗——方宗珪》精装本的首发仪  相似文献   

20.
骆芃芃 《收藏家》2009,(2):56-62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篆刻艺术院承办的“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它的名称从字面上看包含四层意思:第一,这个展览是中国首次举办;第二,这个展览是篆刻艺术展;第三,这个展览的作品载体是寿山石;第四,“金石”在这里代表篆刻、“永寿”在这里代表寿山石,这个展览是篆刻艺术与寿山石的结合,正如它所蕴含的意义一样——艺术长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