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百多年前的一天,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在福建沿海旅行,烧瓷窑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述:“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七百多年后的一天,中国救捞总公司与英国探测打捞公司合作,在南海上下川岛阳江海域发现一艘古代沉船。  相似文献   

2.
德化窑是民窑之一,明清时期达到繁荣鼎盛,其中尤其以何朝宗为代表制作的德化白瓷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白"。德化瓷器具有质地纯净坚硬,色泽明亮洁白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欢迎。德化瓷器外销也有悠久的历史,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做出重要的贡献。福建古志中对德化窑和德化瓷器、德化瓷外销情况、何朝宗等瓷雕艺术家和制瓷工匠对德化窑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等均有详细记载,是研究德化窑和德化瓷器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世界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的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中国举世瞩目。马可·波罗笔下那个遍地是珍宝和黄金的文明占国,大大勾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和渴望。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人是何时介绍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呢?早在1929年5月《东方杂志》的第26卷第10期所刊向达《元代马可·波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一文中,就考证出中国最早介绍《马可·波罗游记》的文章为,同治十三年三月(1874年4月)映堂居士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直到80年代余雄士著的《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和《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年)两书,仍在沿用此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可·波罗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长林马可·波罗这位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1275年到达中国的大都,足迹遍及中国南北,历时17年之久。他回国后口述出版的《游记》,是欧洲第一部介绍东方世界的名著,在中世纪史、亚洲史、中西交通史、蒙古史、元史、地理学史...  相似文献   

6.
我看过《徐霞客游记》,也看过《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是中国人,马可·波罗是外国人。虽然徐霞客(1586—1641)比马可·波罗(1254—1324)晚出生332年,但有趣的是,他们两人都写了有关中国某些地方的游记。 按说,虽然同是游记,外国人写的和中国人写的,不大好比较。但由于马可·波罗到过的诸如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的某些地方,徐霞客在三百多  相似文献   

7.
德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瓷都,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月记瓷器作为德化陶瓷史上的代表性瓷器,见证德化瓷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辉煌。本文通过对月记瓷器实物的赏析,介绍了德化瓷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马可·波罗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家,他的《游记》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并曾游历过中国的许多地方,这已为绝大多数的西方学者所接受。但是,至今仍有个别学者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撰文,认为马可·波罗只到过中国的北方(主要是北京),而关于南方各地的情况则是他间接获得的。1982年,当意大利、中国和美国合拍的电视巨片《马可·波罗》在西方公映  相似文献   

9.
德化窑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非官窑窑场之一,主要以烧制白瓷为主,同时兼烧青釉瓷及釉下彩。其烧制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烧制瓷器风格当属宋代以后。在此时期,德化窑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地区虽然都烧制白釉瓷,但不同阶段烧制出的白釉瓷的瓷胎、釉层的质地和颜色均有细微的不同。文章主要以已发掘的德化窑址及出土器物标本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总结德化窑瓷器胎釉原料、窑炉及窑具的发展和演变规律,以揭示宋代以后德化窑瓷器发展的科学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10.
马可·波罗(1254—1323年)是中世纪世界驰名的大旅行家,旅居中国17年,周游了大半个中国,考察了中国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他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增进中西方人民的友谊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由马可·波罗口述,经传奇作家鲁思蒂谦诺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真实地记录了他此行的见闻,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争相传阅,不胫而走,以致手抄本达140多种。自从1477年第一个印刷本问世以后,至今世界上也有译本130多种,《马可·波罗游记》成了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11.
七百年前,马可·波罗横跨欧亚大陆来到中国,他的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成为几百年来的传奇。作者沿着马可·波罗进入中国的路线探险旅行,沿途所见所闻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2.
宋奕  徐安 《中华遗产》2005,(5):62-73
大元帝国宏伟壮丽的首都——《马可·波罗游记》中神奇繁荣的“汗八里”城(突厥语,意为皇帝之城),让古今中外的人们无限向往。我们问投身此项考古研究多年的徐苹芳先生:“元大都在哪儿?”老先生用手向下一指:“在下面呢!”于是我们试图穿越时空迷雾,去寻找这座消失了的梦幻之城……  相似文献   

13.
提起福建,不少旅游爱好者想起的首先是省会福州和副省级城市厦门,而低调的泉州则没那么受人关法。实际上,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马可·波罗游记》称它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这里的瓷器和茶叶曾经载着“中国”这个名字漂洋过海、走遍世界泉州的版图多次变迁,连本地人也未必能尽数这座城市的行政区划,可我却因为铁观音而对当...  相似文献   

14.
李厘 《南方人物周刊》2013,(30):103-103
1253年圣方济会传教士鲁不鲁乞来到中国西北边界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他呈交给路易九世的亚洲报告成为第一份用欧洲文字写下的中国见闻。真正激发起欧洲人好奇心的是鲁思梯谦根据马可·波罗的口述写下的长篇游记。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一大奇书”的诞生水天长公元1298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一所中世纪城堡的阴暗而潮湿的牢狱内,旅行家马可·波罗靠着墙根席地而坐,此时,他不过才四十多岁、但长期的旅行家生涯,加上牢狱中的折磨。使他显得格外的憔悴苍老。他的对面坐着的是意大利比萨城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帕米尔盘羊     
公元1271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和叔父来到中国。他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在元朝做官长达17年之久。期间,他几乎游遍了整个中国。在新疆时,马可·波罗在帕米尔高原腹地塔什库尔干发现当地有一种体状似毛驴的动物。这种动物的体重达250公斤,头顶有一对又粗又大又弯曲的犄角,犄角几乎螺旋形地盘转了两圈,快把头颈包住了,两个犄角角尖之间的距离达1.3米。马可·波罗回国时,把中国塔什库尔干出产这种珍贵兽种的消息带回了意大利,继而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欧洲各国的动物学家为之轰动。他们把这种兽…  相似文献   

17.
明代后期瓷塑工艺具有杰出的艺术成就,当时福建德化窑、江西景德窑都有出色的作品。这些瓷器塑像具有各种不同的精神形象和表现手法:有单纯简括的、也有精雕细琢的,互有优长。德化窑传说以嘉靖万历年间瓷工何朝宗所制瓷塑最好,传世德化窑瓷像的座垫往往用海水作为装饰,以及其他仿铜器作风的器皿,这与万历景德窑的某些作品相类似,但其表现手法,各有特点。德化窑系白釉,瑩润如玉,素静淡雅。景德窑多用色釉衬托,神采奕  相似文献   

18.
马可·波罗历史介绍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自幼便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风景秀丽的著名水城,也是商贸繁荣之地,诞生过许多闻名于世的巨商。马可·波罗于1271年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直至1292年才返回威尼斯。他在中国时,受到了忽必烈的礼遇。他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考古事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很大发展,水下考古也得以实现与提升。文章就水下考古德化窑瓷器进行研究,介绍了水下考古及德化窑瓷器水下考古遇到的困境,并对德化窑瓷器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可·波罗游记》95章《大汗用树皮所造之纸币通行全国》和其它章节,作者介绍了元代纸币币材、制造工艺、形制、元大都造币局、纸币流通、调节措施、物价、法令等见闻及认识。其币种为:“幅最小之纸,值秃儿城之钱(denier)一枚;较大者值物澳齐亚城之银钱(以mvdriitien)半枚;更大者值物溺齐亚城之银钱一枚;另有值物溺齐亚银钱五枚、六枚、十枚者。又有值东罗马金钱(twesantd6r)一枚者。更有值二枚、四枚、五枚以至十枚者c仍分为十一等。马可·波罗认为,制造使用纸币,是“方土之点金术”,“每年制造此种可能给付世界一切努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