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汉时期交趾设郡之後,其下辖县名的沿用和变更,成为观察当地社会华夏化进程的重要线索。《汉书.地理志下》记载,交趾郡辖县十:羸阵、安定、苟扁、麓泠、曲易、北带、稽徐、西于、龙编、朱载。另九真郡辖县七:胥浦、居风、都庞、余发、咸骥、无切、无编。其中除“安定”县属“锡以嘉名”外。其他县名显然都是当地土语的音译。  相似文献   

2.
悬泉汉简ⅡT0214①∶130和ⅤT1611③∶39所载道路里程与路线可以进行比较与演算。简ⅡT0214①∶130所载酒泉郡最东端一置不是表是,而在表是以西;表是县在当时属张掖郡。简ⅤT1611③∶39所载的武威郡治不在姑臧,而可能在番和。简ⅤT1611③∶39所示“东南”驿道,干道经天水通安定,基本上即传统认识的长安至河西的“北道”,并有支路通金城。基于以上结论,大致可以复原出简ⅡT0214①∶130的完整面貌。两简共同反映出西汉某一时期河西的部分驿道与政区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因地理概念不清或地理统辖关系不明而误断多处地名。现摭拾五则如下。1 《魏书·明帝纪》 :“(景初元年十二月 )分襄阳郡之叶县属义阳郡。”按 :“”后应顿开。 ,后汉侯国 ,属南郡。叶 ,后汉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 ,魏武帝分南郡、南阳郡置襄阳郡 ,二县属焉。① 景初元年 ,又改属义阳郡。此盖因不明、叶为两县致误。2 《魏书·王基传》注引司马彪《战略》 :“诏征南将军王基部分诸军 ,使 (胡 )烈督万人径造沮水 ,荆州、义阳南屯宜城 ,承书夙发。”按 :“荆州”后不应断开 ,因义阳为魏荆州属郡 ,魏文帝置于…  相似文献   

4.
<正> 《晋书》卷一五《地理志》:青州,统郡国六,为齐国、济南郡、乐安国、城阳郡、东莱国和长广郡。城阳郡下说:“汉置,属北海,自魏至晋分北海而立焉”。城阳郡既由北海郡分出,则北海郡当与城阳郡并置。齐国下又说:“秦置郡,汉以为国,景帝以为北海郡”,似当时的齐国即  相似文献   

5.
东晋南朝西阳郡沿革与地望考辨石泉,鲁西奇一、东晋南朝西阳郡沿革《宋书·州郡志》(卷37,下简称“《宋志》)郡州刺史“西阳太守”条云:“本县名二汉属江夏,魏立弋阳郡,又属焉,晋惠帝又分戈阳为西阳国,属豫州,宋孝武孝建元年,度郢州.明帝泰始五年,又度豫,...  相似文献   

6.
眴卷县是西汉安定郡辖县之一。元鼎三年(前114年),北地郡划出西部地区设置安定郡时,已经有该县建置。眴卷县位于卫宁平原的黄河南岸,是安定郡北界的沿河交通枢纽,富饶美丽的引黄灌区,也是当时宁夏川区五个县之一。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新莽政权,眴卷县在战乱中消失。南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明帝纪》“为汝阴郡”中的“为”字属于衍文性质,“汝阴郡”乃宋县的上属郡。曹魏时期新置的汝阴郡由汝南郡析置,辖域范围以汝南郡东南部颍水流域为中心,同时兼取汝水下游部分区域。这样的区划不仅在地域上易于分割,同时也体现了魏晋之间政区的连续性。汝阴郡拥有汝南郡东南部除城父、山桑县外的全部辖境,至少领有十四个县级政区。  相似文献   

8.
张家山汉简释地六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是研究汉初政区地理的重要材料,本文对其中六个有问题的地名进行重新考释,认为沂阳位于今山西介休县西,汉初属上党郡;第455号简原释作“郑”的字,实为“邺”,属河内郡;销县又见于里耶秦简牍,当即楚金币“少贞”之“少”,六朝之“霄城”或“宵城”县,在今湖北天门东北;南陵和阳城并属南阳郡;南乡并非广乡,而是高帝母昭灵后的陵园所在,在今河南开封东。经过考订,简文地名排列的规律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放蛊”真相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如今相信的人极少了,但过去曾盛传过苗族会“放蛊”。就连老版《辞源》“蛊”词条也如是说。从迷信色彩来解释蛊字,最早见于梁朝顾野王《舆地志》:“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这种说法与谣传中苗族放蛊的方式很相同,所异的是,《舆地志》所指的地域是“江南数郡”,,未确指苗八。贵州在秦朝属黔中郡和象郡,是否在“数郡”之列姑且不论,“数郡”中的其他郡自然也包括了早已生活在那里的汉民族。这一推论于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已得到证实。《搜》卷十二有三则“蛊’事,此择其一:“荣阳郡有一…  相似文献   

10.
杨忠 《宁夏史志》2006,(2):35-36
史志界因历史名人皇甫家族引起的争议涉及4市12县区(即:固原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原州区、彭阳县、镇原县、西峰区、宁县、正宁县、泾川县、崆峒区、崇信县、灵台县、华亭县、安定区),争议的主要问题是:1.原州位置争议涉及固原、镇原、宁县、平凉、泾川,以原州区冠名而基本结束争论。2.安定郡位置争议,涉及固原、平凉、定西、宁县、正宁、泾川、镇原。3.泾州位置争议,涉及泾川、平凉、镇原。4.朝那县位置争议,涉及彭阳、灵台、崇信、华亭、平凉、镇原、西峰、宁县。目前主要是灵台、彭阳在争持谁是皇甫家族的故里,也就是谁是最古的朝那县。5.由地名争议引出对历史人物的争议,主要是历史名人皇甫家族;上述4市12县区,几乎都将皇甫家族的10多个历史人物列入乡人而引以自豪。从明清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进而又涉及到两汉的梁氏家族、胡太后等等历史人文资源。其实焦点问题是朝那县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北魏时期顿丘县有二,一属顿丘郡,一属黎阳郡。关于此二顿丘县的治所,历代史志资料的记载颇多含混,不可不辩。据《魏书·地形志》,顿丘郡“晋武帝置”,领顿丘、卫国、临黄、阴安四县,其中顿丘县“太和中并汲郡,余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有鱼阳泽、帝颛顼冢、帝喾冢”...  相似文献   

12.
徐达元 《安徽钱币》2005,(4):10-11,13
南宋蕲春监设于蕲州。蕲州,“北周置。隋改为蕲春郡。唐复置,又日蕲春郡。寻仍为蕲州,治蕲春,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北。宋日蕲州蕲春郡。元为蕲州路,省蕲春县人之。明初为府,旋降为州,属湖北黄州府。清因之,民国改州为蕲春县”。“味时,“蕲春属淮南西路,治蕲春、蕲水、广济、黄梅及罗田五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  相似文献   

13.
《广西文史》2007,(1):52-52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统一岭南,将郡县制推广到岭南地区,设桂林、南海、象三郡,是为“岭南三郡”。据考证,今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大致今广西北起兴安、南抵扶绥和右江一线,东起玉林、西抵河池一线属桂林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从古老文明走向新的辉煌中共平凉地委书记丁泽生平凉地区行署专员徐拴龙朋友,当你沿着古丝绸之路北线西行,欢腾不息的泾河水会伴你踏上“陇东第一重镇”─—平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平凉地区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属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和...  相似文献   

15.
在西漢時期交趾設郡之後,其下轄縣名的沿用和變更,成爲觀察當地社會華夏化進程的重要線索。《漢書·地理志下》記載,交趾郡轄縣十:羸、安定、苟屚、麊泠、曲昜、北帶、稽徐、西于、龍編、朱。另九真郡轄縣七:胥浦、居風、都龐、餘發、咸驩、無切、無編。其中除"安定"縣屬"錫以嘉名"外,其他縣名顯然都是當地土語的音譯。據《續漢書·郡國志五》記載,後漢時期的交趾郡下轄十二縣,分別爲:龍編、羸、安定、苟漏、麊泠、曲陽、北帶、稽徐、西于、朱、封谿、望海。與西漢  相似文献   

16.
大同古城历史悠久,公元前300年,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属雁门郡,这是历史上最早关于大同地区设置行政管理的记载。秦灭六国,大同仍属雁门郡,汉时置平城县,是大同设置城市的最早记录。近年来的考古实践逐步证明,汉时的平城县就在今天的大同古城的北面与火车站之间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朝义阳郡沿革与地望考辨石泉鲁西奇一、魏晋南朝义阳郡沿革(一)汉末章陵郡与魏、晋、宋义阳郡《宋书州郡志》(卷36,以下简称《宋志》”)司州刺史“义阳太守”条云:“魏文帝立,后省,晋武帝又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何《志》并属荆州.徐则南豫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曲艺中,卖艺与经商合为一体者,甘肃平凉等地的“摇麻糖”即是一种。它诙谐、活泼、风趣,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和欢乐的生活情趣。“麻糖”是平凉等地对“麻花”的俗称,是一种油炸面食。平凉卖麻花的小贩在实践中创造了一种绝招儿,叫做“摇麻糖”。小贩把当地称作...  相似文献   

19.
近日看了《中州今古》刊载的《千年“橘井”之谜》 ,该文作者王凤林先生说在河南商城县苏仙石乡有“苏仙石”和“龙井” ,“破解了千年‘橘井’之谜” ,并断言“我国其他地方也无与“苏仙石”同名者或类似的地名”。读后 ,对“苏仙”传说流传之广颇感兴趣 ,并想介绍一下郴州有关“苏仙”的传说和名胜古迹。郴州市秦属长沙郡 ,西汉高帝五年 (公元前 2 0 2年 )设桂阳郡治。这里有关“苏仙”的传说和古迹甚多 ,几乎是尽人皆知。据史料记载 ,“苏仙”原名苏耽 ,西汉桂阳郡人 ,生于惠帝五年 (前 1 90年 )七月十五日 ,母潘氏 ,家住郡城东门外 (今…  相似文献   

20.
固原,地处祖国黄土高原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一座边关重镇,曾是拱卫关中平原的北大门,素以“三秦门户”称。因此,自西汉置高平县始,曾是汉安定郡、北魏至隋唐原州、宋镇戎军、金镇戎州、明清固原州的建置地。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地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