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汉画中的蟾蜍李真玉在目前已出土的许多汉代画像中,蟾蜍的出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为女蜗手捧月亮的象征;有的在天文画像中以同阳乌相对应的动物出现;有的则单独处一画面;有的是和西王母、玉兔、桂树等传说中的仙界灵物同一画面等。对于蟾蜍在汉画中以不同的形象和...  相似文献   

2.
正中秋的习俗大同小异,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你知道中秋节与道教文化之间又有何渊源?据《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喜爱月亮,所谓“明月常在目,明月常在心”。贾岛的《绝句》形象地表达了人们这种思想感情:“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月亮自古入诗,别称之多,非其他事物所能比拟。月亮的别称,既多又雅,饶有佳趣。这里仅就笔者阅读古典文学所得,综述如下: 月兔传说月中有兔捣药,后因称月亮为月兔。宋陆游《梅》诗:“月兔捣霜共换  相似文献   

4.
江苏沛县栖山一号石椁墓,中椁东壁画像中有戴胜扶几端坐的西王母形象。刘辉《沛县栖山石椁墓中的西王母画像管见》一文认为,所谓的西王母应为女墓主。我们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作者并未明了西王母与女墓主的辨识问题。西王母图像志的主要标志是戴胜、玉兔(捣药)、蟾蜍、三足乌和九尾狐等。这些均为西王母图像系统中比较普遍和相对稳定的附属物像。  相似文献   

5.
1973年3月,河南省南阳县王寨村出土的汉画像石墓中有一幅彗星图,是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新发现。彗星图刻绘在墓葬前室石梁下面。墓葬坐东向西,蹲坐在墓葬前室里可以仰视这幅彗星图:画像西边刻有背负日轮的一只阳乌,东边刻一满月,月中有蟾蜍。画像表现的是日落月升的傍晚景象,日月之间刻有六星连线组成“?”形,是省略的天庙星。月亮右边又有六星也有线相连,是与天庙星相邻的东欧星。东欧星上下各刻一彗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汉画像中均可见到一种力士鼓唇吹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汉代人塑造的风神风伯。风伯或出现于雷电云雨之神出行的队列中,或张口弄舌地吹掀屋顶,或与箕星为伴驰骋于月夜星空。通过对诸类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风伯神话是在先秦流行的箕星信仰与飞廉崇拜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风伯画像作为汉代丧葬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承载着佑助墓主灵魂升仙的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7.
白马 《中华遗产》2021,(1):54-61
生肖之兔,兼具月兔之美,自然之灵,以阴生阳,以柔克刚。兔本阴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与月亮,关系密切。月中有玉兔,兔望月而孕。月亮是至阴的“太阴”,而十二生肖中,兔对应的地支卯,也是阴性的。多种阴柔的意象,相互交融,令人们相信,属兔者拥有阴柔、尿和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文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丰富,在画像石和画像砖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曾被史学家称赞为“绣像的汉代史”。对汉画像中胡人形象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多集中于胡汉交战图的研究。在庞大的汉画像体系中,胡人形象不在少数。根据归类,其类型可分为胡汉交战图、佛教胡僧、守桥护堰偶像、胡奴和乐舞百戏。虽然这些图像中的胡人各异,但是由于当时汉人对西王母的狂热崇拜,以及佛教的初步传入,所以这些画像中的胡人的形象可能离不开神仙崇拜的范围。它主要与汉代人们的思想有关,很容易将异域人理解为仙境中的人物。文章着重于对这些汉画像中的胡人形象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汉代是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看,至迟于东汉晚期梁桥、拱桥、索桥三大桥型~([1])已形成,且大量为木结构桥。而汉画像(画像砖、石及墓室壁画)所提供的桥梁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反映了汉代桥梁的面貌。本文通过搜集汉画像中的木构桥梁形象,结合已出土实  相似文献   

10.
吴扬 《黑龙江史志》2014,(5):278-279
犬在汉画像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庖厨、狩猎、畜牧等场景中均有出现。这说明它不仅以其自然物的有用性得到了汉代人的喜爱和信赖,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对徐州汉画像中的犬图像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对汉代人驯养类动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试析汉画像中戟的图像马华民戟是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较常见的图像。朝的研究除了涉及汉代冷兵器发展情况外,还涉及到汉代社会等级、思想意识、军事制度等问题。本文仅对汉代朝的形象、形制、工艺、效能等问题探微钩沉、求教于方家。一、汉画像中戟的表现形式与作...  相似文献   

12.
柴天磊 《神州》2012,(17):199-199
在克里姆特的肖像画中,背景和人物本身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背景是确定画面氛围的重要因素,更是被作为人物内在特质的表现平台。"克里姆特画中的花苞和花蕊、精子和卵子等象征性形象,就内在的穿越了人和自然。这些象征符号所承载的爱欲的基本信息,贯穿了肖像画、寓意画和风景画。"  相似文献   

13.
汉代"天马"形象在汉画像及墓壁画、雕塑中较为多见,尤其生有双翼的翼马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从文献资料中亦可看到汉代对天马的诸多描述,可知最初"天马"多以西域良马的形象出现,而非生有双翼。那么汉代天马形象何以从良马到翼马,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以论之。  相似文献   

14.
顾雅男 《神州》2013,(3):200-200
汉代曾经是我国封建王朝经济、文化、艺术比较发达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内形成的各种艺术样式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舞蹈艺术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徐州地区的汉画像中呈现的舞蹈形象,论述了汉代舞蹈最为典型的审美特征,并结合当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了该特征形成的原因,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汉画像中桥梁图像的年代、题材和象征内涵等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通过对桥梁图像中描绘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桥梁图像反映出的汉代社会生活、风俗和信仰,认为桥梁图案在汉图像中有三方面的内涵:现实世界中的建筑、历史故事的发生地以及冥界、生境和仙界三个世界中起着连接作用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墙从古代的一种城防工具到统治权威的象征,在晚清以后被视为故步自封的标志,是中国城墙通常走过的道路。上海城墙经历了因“夷”而建,因“夷”而拆的兴废历史。它的功能和象征意义随着城市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在近代上海城墙日渐失去军事防卫功能的同时,对城市定位的改变、华洋之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使上海官绅对城墙的观念发生分歧,引起有关拆城的争论。最后它作为一个旧政权、旧时代的象征被拆除。但城墙作为现代性的对立面的象征意象却至今仍然留在人们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17.
象征主义喜欢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观念,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着眼点不是描写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主观的幻觉;喜欢用象征、联想、暗示、烘托等手法,重视雕塑美、音乐美和朦胧美。以帕特里克·怀特为代表的现代派文学是这个时期的主流。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更是怀特小说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怀特的大部分小说都深深地植根于象征之中,象征成了他思想的载体。他善于从平凡的世界里发掘出超凡的内涵,并赋予看似一般的生活一种深刻的寓意。他借助于象征手法,从多个侧面来反映小说的内在意义:或以人物为载体,或以题目为象征,或以题材取胜,而更多的是以小说主题和细节来揭示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滚兔岭文化和凤林文化是三江平原汉晋时期的两支考古学文化,这两支考古学文化的族属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滚兔岭文化和凤林文化的时空范围与黑龙江地区古代"肃慎族系"的活动区域多有重合。梳理文献记述与研究的挹娄、勿吉的民族特征、生活习性,将滚兔岭文化和凤林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滚兔岭文化、凤林文化分别与文献记述与研究的挹娄、勿吉相符,得出滚兔岭文化属于挹娄、凤林文化属于勿吉的结论,并推演出凤林文化是在属于挹娄系统的波尔采文化因素为主体,融合、吸纳了包括团结文化、泡子沿上层文化、滚兔岭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而构成的。  相似文献   

19.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其实质是墓主人的灵魂从地下世界赴墓地祠堂去接受祭祀。此类题材在画像中的频繁出现,证明祭祀祖先活动的图象是汉画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内容中,人首蛇身形象很多,是一种从外形到内涵都很丰满的艺术题材。关于它的定名,基本为一种意见。即认为那种有性别之分、呈对偶状态的人首蛇身像,是神话中人物伏羲和女娲。山东地区的画像石上对这类形象有“伏羲”榜题,为这种形象的定名提供了可靠依据。伏羲女娲形象在各地汉画像中大量存在,展示出不同的特征。所以,分析其形象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