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雒三桂 《收藏家》2010,(11):80-80
在清代中期的扬州画家群中,罗聘是一位才能比较全面的多面手,其绘画题材极广,举凡人物、佛像、山水、花卉等无一不精,而尤其精于画鬼。在罗聘的笔下,各色鬼影构思奇妙,寓意深刻,所谓"鬼中画出官人影",画得是鬼魅,其实就是人间生活的写照。罗聘曾多次绘制《鬼趣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作品之中,《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巫鸿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250-262+349
郎世宁创作并题有乾隆诗作的《平安春信图》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一幅关键作品,与养心殿西暖阁西壁贴落及另一幅"双胞胎"挂轴具有共同的核心图像。这组画作近年引起学者们的热切关注,研究者对其内容提出了许多不同解释。本文的目的是重返作品本身,注目于画作的形式、比例、色彩等方面,并发掘与创作过程有关的档案材料。同时,作者以《平安春信图》上一个被忽视的图形为切入点,思考了其创作动因及与其他两幅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昭君出塞图》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一幅人物画.此图纸本设色,绫裱.纵92、横52.5厘米,无落款.只在左下方有两方朱印:“罗聘”、“遁夫”.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安徽歙县人,寓居扬州.为金农的得意弟子,工诗善画.所绘《鬼趣图》尤负盛名.“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一带的有名画家.因为他们在绘画风格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另外,他们多出身于没落地主阶级,常以卖画谋生,一生几乎都是过着笔墨游食、  相似文献   

4.
世传清初著名画家王翚的肖像不止一幅,但真正能够反映其形神的作品,是与他相识多年、以肖像画称著的禹之鼎所绘《骑牛南还图》。本文通过叙述王翚请禹之鼎创作《骑牛南还图》与遍邀名流、友朋题诗的情况,阐释了像主和创作者各自的企望,同时,画家对像主还乡心情的体会深刻,也终令画作得以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5.
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合乐图》,其创作年代曾在学术圈引起较大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合乐图》与《韩熙载夜宴图》之间关系匪浅,属同一时期的画作。日本音乐学家岸边成雄在《合乐图中的乐器》一文中认为,《合乐图》描绘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欣赏左、右教坊竞奏的场面,系宋人摹本。也有民间爱好者以画中人物的腰带形制作为切入点进行考证,从而判断《合乐图》为明代作品。文章试从图中所绘乐器角度,结合诸多资料比对研究,论述画作年代。  相似文献   

6.
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诗文书画样样皆精。《秋风纨扇图》是其生平仕女画代表作。本文首先依据作者不同时期笔性特点,对作品创作时期进行分析。继而结合作者创作背景,从作品的创作构思、作品笔墨技法及表达意境等方面对画作加以赏析,以期探寻唐寅精微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聘金图》卷无标题及画家款识,虽然学界一般认为是描绘宋金交聘的历史政治画,但作者和画意并无定论。本文根据画中山水风格和人物服饰、宋金交聘礼仪和使节往返路线,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环境,论证此画可能为仕金汉人杨邦基(约1110-1181)为金主海陵王(1149-1161年在位)所创作,时间为1150年代晚期。其创作目的是借南宋国使在金境备受轻慢的现象写宋廷之不堪,默许海陵统一中国的野心和女真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性。该画在以宣扬国威、中兴为主旨的历史政治画传统中地位独特。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针对故宫博物院藏《维摩演教图》图本样式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该图是在唐代《维摩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作品突出维摩不二、天女散花的形象,体现了北宋后期以来文人士大夫的信仰和情感;2、图中文殊一侧的会众中,除菩萨及青毛狮子外,还有善财童子、佛陀波利、文殊化现老人和于阗王,他们以文殊使者的身份出现在这场法会中;3、从文殊使者进入与文殊相关题材图像的时机,以及该图与《降灵文殊、普贤像》中部分图像样式的相似上来看,二图创作的时间应接近,因此金维诺、方闻先生认为该图绘制于金是有道理的,二图对《新样文殊》的利用、改造,反映了南宋时代(包括金、西夏)宗教画创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唐寅创作的别号图以数量多而著称,据刘九庵先生《吴门画家之别号图鉴别举例》一文考证,可知者有《毅庵图卷》、《事茗图卷》、《双鉴行窝图册》、《梅谷图轴》、《桐山图卷》、《守耕图卷》、《款鹤图卷》、《梅谷图卷》、《琢云图卷》、《梦筠图卷》等十帧。本文述及的《悟阳子养性图卷》则是他除此批之外早已存世尚未经考辨的又一幅别号图,对于丰富此类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别号图是以他人别号为创作题材的写实性绘画作品。因为写实,即有真人真事,真情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郑之侨《六经图》久传于世,甚少有学者研究,其图内容真伪迄无考论。今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郑之侨《六经图》为研究文本,勾稽相关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郑之侨《六经图》部分内容有可商榷之处,今指擿其失,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针对故宫博物院藏《维摩演教图》图本样式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该图是在唐代《维摩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作品突出维摩不二、天女散花的形象,体现了北宋后期以来文人士大夫的信仰和情感;2、图中文殊一侧的会众中,除菩萨及青毛狮子外,还有善财童子、佛陀波利、文殊化现老人和于阗王,他们以文殊使者的身份出现在这场法会中;3、从文殊使者进入与文殊相关题材图像的时机,以及该图与《降灵文殊、普贤像》中部分图像样式的相似上来看,二图创作的时间应接近,因此金维诺、方闻先生认为该图绘制于金是有道理的,二图对《新样文殊》的利用、改造,反映了南宋时代(包括金、西夏)宗教画创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普庆升平图》是表现北京香会的画作,由晚清宫廷画师张恺、王继明、张启明与屈兆麟集体创作,现藏故宫博物院。本文通过对比《普庆升平图》与《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分析了《普庆升平图》的画面内容,并讨论了北京香会与天津皇会的异同。此外,作品的宫廷绘画背景,揭示了晚清时期民间香会虽不被官府与士大夫认可,却与宫廷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徐进华 《东南文化》2000,(3):119-119
清代王翚作品《竹坞幽居图》无论其笔墨和意境都达到了气韵生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黄小蜂 《中华遗产》2013,(1):148-151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在这幅名为《冬心先生蕉荫午睡图》(摹本)的画上,将自己的老师,同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描画成了赤裸上身的模样。这是为何?金农的好友丁敬,看到画中金农身后的芭蕉树下还有一打盹的童子,戏谑此画是否是暗示老友有断袖之癖?事实上,罗聘想的没有这么复杂,除了寓意老师不为世俗羁绊,更是暗示了金农作为画家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故宫博物院藏有王鉴康熙壬寅年(1662)仿黄公望《陡壑密林图》轴。王鉴在王时敏处得以目见黄氏原件,其对临或师仿黄氏此轴至少有六次,现存世四件,为立轴三件、册页一开,各各不一。检视康熙元年王鉴《陡壑密林图》轴,与同年所作《仿宋元山水》册相比,笔墨不及后者板实圆厚,非典型的王鉴笔墨特征,同时,《陡壑密林图》轴中题跋的墨色、行笔亦不如《仿宋元山水》册。作者基于这一结论,再结合王季迁原藏黄氏之《陡壑密林图》等存世作品,尝试进一步厘辨清初“四王”存世作品的真伪。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初,为核实夫子庙相关资料,翻看了《千秋秦淮夫子庙》,内有一折页,打开一看,为孙元亮先生《秦淮胜迹图》(局部),是一段夫子庙地段的生活画。孙元亮先生在《我创作〈秦淮胜迹图〉的经过》一文中言:"2009年春,……《秦淮胜迹图》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批准的特许书画类作品,其理由为:‘批准《秦淮胜迹图》为上海世博会特许艺术品,是因为该作品精彩再现出明代古都南京的民俗生活、自然风光和历史胜迹,将古代的秦淮文化生动的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其内容又与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细看,发现不对劲: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5)
正张大千1982年创作的泼墨泼彩作品《桃源图》4月5日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2.4亿港元成交,再创张大千个人作品拍卖的新纪录。《桃源图》以3000万港元起拍。竞拍开始后,电话竞投买家和现场举牌买家轮流出价,竞争激烈。该作品宽92厘米,高209厘米,为张大千晚年泼彩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332-341+351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养心殿屏风后的照壁(又称罩壁)上曾先后贴过"油画鹿"、"老虎画"和《百鹿图》,其中《百鹿图》留存至今。本文结合档案查证出《百鹿图》的作者、创作时间及粘壁沿革,指出贴于养心殿私密位置的《百鹿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物题材画,而是幅反映乾隆帝的室内装潢趣味及企盼寿享遐龄的吉祥作品。  相似文献   

19.
《菊石图》是钱载的绘画作品,《大仕图》是金廷标的绘画作品。钱氏与金氏都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中,此二图为盛京皇宫原藏的绘画作品。钱载《菊石图》轴(图一),纸本。全纵304、横97厘米,画心纵185、横79厘米。绘峭石挺拔,以淡墨轻轻勾勒外轮廓,石纹及阴阳凹凸以勾松皮的方法画出,所用的皴法与时尚的披麻皴不同,别开生面。石纹又用浓淡墨的苔点点缀,更具文人画的特色。石  相似文献   

20.
《十咏图》及其对宋元吴兴文化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购藏的《十咏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11世纪作品。在综合近人对《十咏图》考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北宋绘画基准作品的历史重要性及其对吴兴一地的文化影响。这卷叙事性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园”之景开创了“家产山水”的范例。在南宋史学家的笔下,《十咏图》呈现了特别的文化史价值:它被用作修纂《吴兴人物志》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的创作成为中国史学上较早的以图像证史的自觉实践。在宋亡之际,收藏界开始将张先视为《十咏图》的创作者,即文人画的早期代表。配合文人艺术在吴兴这个元初绘画中心所形成的新格局,《十咏图》直接激励了赵孟顿等大画家确立起的反映主观自我意识的山水境界。这些新的山水创作不仅突出了地域景观特色,而且表现出文人画家们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努力显示自己的家庭财富及文化优势的鲜明个性。在此过程中,整个元代绘画的风格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