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丽 《收藏家》2013,(2):51-57
墨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用品,还是一件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收藏和鉴赏的双重价值。沈阳故宫院藏有多种清宫墨,仅乾隆时期的御墨就有百余件之多,其墨模、图案、装潢都非常精美。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应有赆有;质量精美,形式多样,墨品均是采用上等材料,并由技法超群、造诣精深的墨工制作而成。可以说,院藏乾隆御墨无论从形式到装饰内容都达到了制墨工艺的极至。笔者现将院藏墨按院藏乾隆御墨、院藏乾隆集锦墨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孔雀图     
《收藏家》2021,(5)
正纸本设色177×95厘米题识:辛丑新春雪涛时首都说明:米景扬鉴定并题跋、山东重要私人艺术馆藏画刘松林撰文:王雪涛"孔雀图"的创作主张及绘画风格:画法上突破了过于工细的策略,工写结合;色彩上创造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等多种策略,巧用色彩,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写生以及对绘画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形式,擅于在情与景结合中把握趣味。王雪涛描绘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擅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形态,无论舒展的孔雀、还是绽放的桃花、矗立的金石、坚挺的松枝,均可夺物精魄,无不具有灵动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文献》2020,(3):F0003-F0003
《何绍基日记》(全二册)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编2020年5月出版特精装8开定价:880元本书为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推出的"近墨堂法书丛刊"之一种。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是由收藏家林霄、陈钦夫妇设立的非盈利慈善基金会,2013年成立于香港,旨在鼓励和推动中国书法史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基金会以收藏明代书法为主,藏品从东晋、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覆盖多个品类.  相似文献   

4.
仁和 《收藏家》2000,(7):8-15
“满洲入关,典章制度,多仍明旧。而于华夏文艺,尤存情宏奖”。这是马宗霍在《书林藻鉴》清代诸家书法评传中的一段导言。典章制度如此,清代初期的宫廷书法同样如此。清代宫廷书法与宫廷绘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即宫廷书法与绘画都按照宫廷内部自身的发展规律,形成宫廷内特有的风格,与宫廷外书法差别很大。不同之处,即绘画在接受前代绘画遗风的同时,又融进西洋绘画技法,而书法则“多仍明旧”。顺治“以武功定天下”,营造大清帝国。到康熙时开始完善朝纲,同时开拓文化领域,尤其对书法的关注,主要表现为南书房的建立。《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  相似文献   

5.
文静 《神州》2013,(8):222-222
早在远古时代色彩已经是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在绘画之中,在绘画中色彩是最基本的要素,色彩是能够将我们真正的反映出真实的生活,还可能描绘出人们的语言,它的非凡的表现能力会因为呈现的状态影响到人的整个生命机能和心理,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西方的绘画中,色彩早都已经是绘画中的一部分,色彩最早期是来源于人们生命中本能的最基本的色彩,这一特点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在当代派的绘画中全部都是在凭借艺术家们的思想还有知觉来进行自由的表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们已经是从最基本的本能中大胆的运用了色彩来进行创作。本文就是对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力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徐谷春是一位具有个性的、对艺术追求极为执著的书画家。他笔下的绘画和书法,折射着人生的哲理,体现着大自然的情趣和生气。  相似文献   

7.
名家翰墨     
《收藏家》2002,(8)
白伯骅,一九四四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对绘画兴趣已浓,且好古文,多习碑帖。一九六五年夏,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在四年的学业中,于造型、色彩、书法方面都受到严格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薛永年 《收藏家》2003,(1):24-29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问题,影响至为深远。书画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书入画,二是以画入书。(1)赵孟颊向来被认为是在以书入画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对赵氏的“以书入画”,以往的著述大致有两种诠释,一种以为是“运用书法于绘画之中,丰富了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的形式美”。(2)另一种以为关键在于“追求以书法用笔来融合自我与物  相似文献   

9.
李啸 《东方收藏》2023,(8):39-41
文章深入研究了傅山书法绘画的创作技法、艺术风格及其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其在艺术界的影响与传承。通过对傅山艺术生涯与艺术影响的介绍,以及对傅山书法绘画的主要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揭示出傅山独特的艺术特点,并详细探析了傅山书法绘画的基本技法、用笔特点、颜色运用、构图技巧、纸墨选用与质地运用,以及笔墨意境与表现手法。文章阐述了傅山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包括早期风格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期风格的转变与创新、晚期风格的成熟与特征,以及风格演变的原因与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傅山书法绘画的艺术影响力、学派传承与发展,以及当代艺术家对傅山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创新。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傅山书法绘画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傅山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和演变历程,为中国书法绘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晓陆 《收藏家》2005,(2):73-76
考古学出土资料证明,中国玺印源自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实用印章由东周的繁盛而到秦汉发展到顶峰,由文人或印人创制的艺术印章体系,则要晚出许多。到了公元十世纪的赵宋时代,以绘画、书法为代表的文人艺术,风格与技法都达到前无古人的极高境界。正是此时,兼擅诗文、绘画、书法的大师巨匠苏轼、米芾之流,开创了文人治印的艺术先河。尤其米芾,有若干枚书法上的印章可认定是其手出,表现了源自绘画的布局规划,源自书法的线条掌握。因为草创,这些印章的面目难免稚拙。  相似文献   

11.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问题,影响至为深远。书画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书入画,二是以画入书。赵孟頫向来被认为是在以书入画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对赵氏的“以书入画”,以往的著述大致有两种诠释,一种以为是“运用书法于绘画之中,丰富了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的形式美”。另一种以为关键在于“追求以书法用笔来融合自我与物象”。最近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亦给予  相似文献   

12.
宋代绘画中普遍存在穷款、隐款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宋代画家的书法水平不高所致,其实,这仅仅是其表面现象,而非主要原因。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宋代绘画所追求的真、格物致知的审美境界;其二、绘画中题款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其三、宋代画家的地位、审美、性格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历代书画家、理论家但知中国画受书法之影响,却忽略了中国书法也受着绘画的强烈影响。本文从艺术史角度阐述了书法中引入画法的过程,论证了书画在视源性即形象性上同源;分途独立之后,书法以笔法影响绘画,绘画则以墨色影响书法。从而于书画的本质及其关系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沈鹏 《收藏家》2006,(8):53-54
笔、墨、纸、砚通称“文房四宝”。传统的文人拥有精良的“四宝”是人生乐事。 时下,毛笔书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隐退.社会上对“文房四宝”的观念也起了变化。练习书法的人以墨汁代墨,当然前者比后者简便。我到过一些书画家的工作室.有墨汁.却没有墨。取消了墨锭,中国书画特有的“墨分五色”的审美趣味肯定会降低。“执笔如壮士,磨墨如病夫”的感髓,还有“非人磨墨,墨磨人”的体悟等等,都大为减退。  相似文献   

15.
赵启斌 《收藏家》2013,(6):19-25
傅抱石的绘画创作往往洋溢着巨大的激情,通过水与墨的浑融、喷涌倾泻出来,得水墨之性灵。傅抱石无论用水、用墨,几乎都达到了中国画的极致,中国绘画史上鲜见象他一样如此用水运墨的画家,在水墨世界里展现出了全部的才华和深邃的内心世界。傅抱石的绘画得水墨之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技法方面,一个是绘画题材方面。在绘画技法方面,他不惜大规模地用水、用墨,不断加重水法、  相似文献   

16.
刘知白先生为中国当代绘画大家,其书法艺术也有相当的造诣,却少为人所论及。本文从书法用笔的角度,将刘知白先生之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加以比较,从中分析书法线质和绘画线质在其作品中的一致性,呈现刘知白书法艺术中以画法参书法,笔法互用,心象自出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7,(7)
<正>清朝随着科举制度的恢复,书法在考核中成为重要标准之一,许多文人纷纷仿效董、赵字体。乾隆年间,随着弘历帝对赵孟頫书法的喜爱,朝野士人中帖学书风由尚董转为崇赵,圆腴丰润的赵体取代了纤弱疏秀的董字。康、雍、乾时期,遂形成了"馆阁体"书法,追求"乌、方、光"分行布白,纵横合乎阡陌之经,引笔著墨,浓淡灿乎珠玉之彩。缩率更、鲁公于分厘之间,运龙跳、虎卧于格式之内。精能工巧,遏越前载。大小一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色彩有其独特的品味和审美品质,色彩关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注重中和之美。在彩墨画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色墨创造性的融合,表现个性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08,(2):97-97
1947年入读刘海粟创建之上海美专。 1948年转入北平国立艺专得徐悲鸿氏亲授,并得吴作人氏传授油画色彩。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 1953年受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960年拜国画大师李苦禅学习水墨大写意及书法。  相似文献   

20.
郭世军 《中原文物》2012,(2):92-94,111,112
开封博物馆原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2002年许钧后人又向开封博物馆捐赠了许钧的书法及绘画作品。这不仅弥补了开封博物馆没有许钧绘画藏品的空白,同时又为研究许钧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