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喇嘛帽山的千佛院是陕西麟游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佛教遗迹。本文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千佛院的五处佛教遗迹。它们包括第2号窟唐高宗时期的三坐佛像,中唐时代的八世纪晚期相继雕凿的第4号千佛壁主龛像与第3号大龛的等身立佛像,北宋开凿的第1号龛、第5号的二小龛、第4号千佛壁主龛之外的麟游地方风格浓厚的众小千佛像。这些窟龛造像为我们研究初唐至中唐、北宋时期关中一带的佛教艺术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常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3):101-120+150-151
山西省祁县子洪圣觉寺石窟共有八座洞窟、七所摩崖佛龛,主要开凿于北朝时期。第一期大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太和年间,主要为三壁三龛式洞窟形制与三佛、千佛造像题材,佛像主要着传自印度的袒裸右肩式大衣与通肩式大衣,可能受到了平城以及其他地区的影响。第二期洞窟的主要形制也是三壁三龛式,佛与菩萨像主要着传自南朝的汉民族式服装,并有秀骨清像风格出现,应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北魏晚期,与平城、洛阳的影响有关。该期第5号窟的释迦与交脚弥勒、倚坐弥勒菩萨的组合,是本地石窟的特色之一。第三期洞窟开凿于北齐时期,属于三壁设坛窟,坛上雕三佛造像。第1号是一所开凿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儒教洞窟。圣觉寺石窟为我们研究北朝山西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杨方冰 《四川文物》2005,(1):6-8,55,F003
大足石篆山北宋石窟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新发现了三龛造像,依次编号为第10、11、12号龛。本文详细介绍了此三龛造像内容及题记,并对其进行定名,认为其应为“炽盛光佛十一活曜龛”、“观音菩萨龛”和“山王龛”。  相似文献   

4.
四川安岳圣泉寺地藏十王龛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四川省安岳圣泉寺中的地藏十王龛像作了详细介绍,论及地藏十五龛像的状况及独特价值.认为其雕造时代应属五代,但表达更为精深.此龛构图的回旋特点,与四川绵阳北山院第9号晚唐地藏十王龛像有接近之处.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在四川与重庆地区地藏十王题材至少可分为三个环系,即绵阳与资中的晚唐龛像、内江与安岳并大足部分五代龛像、大足所存北宋及南宋龛像.  相似文献   

5.
四川安岳卧佛院第3号龛涅槃变中的卧佛,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尊唐代卧佛造像,而且其造型还突破佛教仪轨,采取左胁而卧的特殊姿势。并且在卧佛腰部位置还有一背对观者、面向卧佛结跏趺坐的不明比丘形象。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试图从经变故事时空秩序的角度,论证安岳卧佛龛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与其收官弟子须跋陀罗依依惜别的场景。  相似文献   

6.
窟龛号:第0五一位置:西崖大佛最底下建造时代:北魏  宋明重修窟龛型制:方形平顶敞口摩崖龛,正壁左右上方各凿一小龛。造像:正壁塑结跏趺坐佛一尊,左侧塑大弟子阿难、胁侍菩萨一尊,右侧塑大弟子迦叶、胁侍菩 萨一尊。左壁塑结蜘趺坐佛一尊。有壁塑结跏趺坐佛一尊。小龛空。壁画:龛顶画迦楼罗、童子、飞天、仙鹤及乐器等花纹图案。佛两侧画护法天王及帝释天。左右 两壁画护法天王四身,底层隐见早期画飞天。题记:无窟龛号:第0五二位置:西崖大佛西下建造时代:北周窟龛型制:四角攒顶窟,顶后部残。造像:正壁塑菩萨一尊。左壁…  相似文献   

7.
大足石篆山石窟第2号龛摩崖造像,历来被认为是宋刻春秋战国时代建筑大师鲁班像,此龛被称作"鲁班龛"。"鲁班龛"一说,最早见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型典《游石篆山记》:(此龛像)"左手携尺,右手执剪,旁一弟子肩挑法物,中一碑,刻‘匠师宗坊’四字者,有鲁班龛"。1955年陈习删《大足石刻志略》  相似文献   

8.
以往调查和研究皆认为广元千佛崖莲花洞(535号)开凿于初唐时期。近期开展的配合莲花洞保护工程的考古调查,对其始凿年代有了突破认识,千佛崖现可认定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洞窟除了第226(三圣堂)和726号(大佛窟)外,还增加了莲花洞(535号)。此次考古调查在窟右壁新发现烟苔覆盖下的两则武周时期题记,更加确认了大窟改造为三壁三龛的时代下限为唐武周时期。改造后的莲花洞造像题材除三壁大龛为三佛题材外,还包括了大量小龛中雕造的一佛二菩萨像、单尊菩萨像、单尊地藏像、指日月瑞像等,造像题材和风格都反映了与长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物》2020,(1):79-96+2
<正>石窟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城北20公里的解愁乡阳摩寺村北的阳摩山,地理坐标北纬38°4′50″,东经113°7′(图一)。石窟群位于山体上部的崖壁,海拔1600米,开凿长度约200米,呈东西走向,属亚湿润中低山谷型地质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岩质。现存洞窟4个,三佛龛1个,摩崖千佛造像龛6组,分布于崖壁西、中、东三区。西区崖面部分向南突出,摩崖千佛造像1~5组;中区连接段崖面整体退后,开凿6~9号洞窟;东区崖面朝西,摩崖千佛10、11组(图二)。  相似文献   

10.
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东崖部分)项一峰窟龛号:第00一(涅洞)位置:东崖最东端。建造时代:北魏,唐、宋、明重修。窟龛型制:三间四柱、平顶长方形崖窟,横宽7.78米,高2.13米,进深2.89米。造像:高坛基上作石胎泥塑涅佛一尊。长6.3米,经后代修绘。...  相似文献   

11.
剑川石钟山石窟石钟寺区第8号窟,座落在石钟寺后一垛巨大的石崖右端,背靠东南,面向西北,开凿面积约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由大小不等之9个小龛组成,分别雕有佛、菩萨、天王造像。在上层4龛正中显目处,增长天王、持国天王两龛造像之间,有一稍大之拱门形龛洞,龛洞高0.9米,宽0.6米,深0.65米。龛洞内壁两侧平底上,阴线刻两铺佛、菩萨、侍从造像。龛洞迎面正中须弥座之莲台上,雕一高0.42米之锥状物,中间刻一凹槽.酷似女性生殖器之外阴.  相似文献   

12.
宜君县秦家河摩崖造像共4龛。其中1、3、4号龛为佛教造像,2号龛为道教造像。1、2号龛造于西魏,3、4号龛造于唐代,是研究这一时期造像艺术和宗教信仰及民族融合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夹江千佛岩091龛三圣僧造像的中尊是僧伽,左尊是宝志、右尊是万回。三圣僧都是观音的化身,龛壁雕刻的的岩山、花树和祥云可能代表了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三圣僧的共同神异功能是护佑水路航运的安全,三圣像与西方净土的组合具有加强护卫的特殊含义。便于携带的檀龛像成为远距离艺术交流的最佳载体。091龛的开凿时代应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6,(1)
杭州是十世纪以后中国佛教及其艺术的中心之一,保存着内容丰富的佛教石窟与摩崖造像。天龙寺摩崖造像即为其中之一,原属吴越王钱假出资建于北宋乾德三年的天龙寺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存天龙寺遗址中有三龛造像,其中第1、2龛造像应雕于乾德三年前后,且有统一规划。第1龛的主尊为未来的弥勒佛,包含唐代遗风。同龛内的胁侍菩萨与天王像则具有鲜明的吴越国地方特征。第2龛内佛像表现阿弥陀佛,反映了吴越国对西方极乐世界及其教主的崇拜。二龛结合,反映了吴越国佛教信徒对来世所寄予的期望。天龙寺第3龛造像表现水月观音,是中国佛教僧俗创作的一种观音形象,年代约在至正三年重建天龙寺完工前后。  相似文献   

15.
碧水寺在绵阳市区涪江北岸的碧水崖边,背依龟山,俯临涪江,风景秀丽。寺依崖而建,崖有唐佛教摩崖造像和金刚经,(图一)另有石刻观音像一尊。 造像分布在寺内凸出的巨石上。巨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2.3米,壁面共有佛教造像十八龛,其中南壁二龛,即1号、2号龛;西壁十六龛,即3至18号龛。另有金刚经一方。龛皆为圆拱形,龛内造像大多为三尊或五尊。因年代久远,大部分造像风化剥蚀严重;面貌不清,仅1、4、5、16号龛和金刚经保存较完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4,(6)
编号:第一三三号(俗称万佛堂,又称碑洞) 类型:方楣平顶型与覆斗藻井混合建造时代:魏晚期建筑:窟内复室叠龛,结构特殊。依壁筑龛,大小高深不同,亦不绝对对称。地面龛十一。大者超过两公尺  相似文献   

17.
鬼子母佛考     
四川北部的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巴中南龛是名的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区,第68号龛龛基前浮雕有这样一组图像:一位体态丰颐的妇女头挽圆饼状发髻,穿双领下垂式半袖外衣,外着长裙,盘腿而坐,怀中抱一小孩,左右侧各坐四个小孩;小孩个个肥胖可爱,戴项圈、手镯、脚镯。画面看起来象一位多子多福的普通妇女,带着自己的一群小孩子(见题图);南龛第74号龛外龛右壁中部也有同样的一组像。此妇女衣着简单,形态朴实,一般老百姓见其周围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因此称她为“送子娘娘”。  相似文献   

18.
巴中西龛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中西龛石窟,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城西1公里的凤谷山西龛村,现存造像91窟龛,2120躯。分布在西龛寺、流杯池、龙日寺三地。编号1至52号分布在西龛寺,又称佛爷湾,53至55号分布在流杯池,56至91号分布在龙日寺(图一)。1956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舆地纪胜》云:“西龛在城西二里,盖郡治之主山也。”《名胜志》云:“化成县设凤谷山下是也。上有西龛寺,唐名龙日寺,绝壁悬岩,镌佛子大小数千于中,创始无考。”由于西龛保存较完好,造像水平较高,曾引起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近些年我们结合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集中人  相似文献   

19.
迁安万军山三世佛造像碑具有中印度艺术风格,其原型可能是浮图澄携来的.笔者经考证认为,该处建寺立碑是辽西鲜卑大单于段波(段末杯)于330年前所造.这是中国最早的野外大型佛教造像,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20.
小佛湾造像均为南宋的作品,位于圣寿寺左侧,与大佛湾毗邻,是宝顶山摩岩造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全部刻于用大石条砌成的墙上。千佛壁坐南朝北,从东至西约长7米,壁高1.72米,雕像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刻“地狱变相图”,上层为手持器物,形态各异的小圆龛造像,计5排,每排33个,共165个,龛径0.32米(图一人其中:第1排:33个圆龛均为佛像。第2排:第1、16、17号(编号均从左至右,下同)造像为髦发人,第26号造像为技发齐耳人。第3排:第9、19、24、33号造像为夜发人。第12、13号造像为技发齐耳人。第4排:第8、9、11号造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