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瓦当四神图形在秦汉时期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它的造型艺术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秦汉时代造型艺术的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利用"适合造型",以炉火纯青的造型艺术语言创造了经典的四神形象,运用夸张和变形的造型手法来抒情写意,对传统神灵形象的升华和再创造。西汉四神瓦当表现出一种富于时代和民族精神、生机勃发的艺术精神和本质。  相似文献   

2.
宋昊 《文物天地》2023,(12):61-65
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礼仪,并以礼仪制度来约束臣民,区分社会阶级,权利、规范伦理道德、衣食住行无一不被礼制所约束,建筑自然是礼制中的组成部分。根据文献与现代考古研究,墓葬、门阙、宫室等建筑都属于礼器(礼制建筑)。在近年汉代考古工作中,汉代建筑上的四神图像极多,且常见于墓葬、门阙、宫室等礼制建筑上,通过研究可知,四神图像应是作用于礼制建筑。  相似文献   

3.
"召陵宫当"瓦当早在清末就已出土,但学术界对于其出土地点一直以来存在着误判。文章通过收集此类瓦当拓片并梳理文献资料,认为"召陵宫当"瓦当的准确出土地应为今河南省郾城市东15公里的召陵故城遗址,再通过"召陵宫当"瓦当与安徽阜阳所出的"女阴宫当"瓦当的对比分析,可基本确认"召陵宫当"瓦当的年代为西汉中期。  相似文献   

4.
刘芳  朱晨薇 《东方收藏》2023,(8):137-139
如今,西汉时期的墓葬壁画《四神云气图》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四神云气幻影杯”便是其中较为优秀的设计产品。文章从其文化内涵、构图特征及纹样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应用在文创产品中的方式,围绕形态提炼、色彩归纳和文化意境美,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的关系,进而挖掘文创设计的新思路,加深文创设计与古典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刘怀君  贾麦明 《文博》2000,(2):80-80
前不久,陕西省眉县第五村乡第五村附近出土一巨型瓦当,当径78.3厘米,高53厘米,轮宽1.9厘米。上饰变形龙凤纹,为秦代遗物。第五村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位于眉县县城西5公里处,山环水绕,风景宜人。据调查,第五村一带可能是秦汉成山宫遗址,原出土绳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条砖等物。此次发现于该遗址的巨型瓦当之大,超过今存世所有瓦当,堪称“瓦当王。”眉县出土“瓦当王”@刘怀君 @贾麦明  相似文献   

6.
邵文宣 《文物天地》2023,(12):57-60
“与华无极”与“与华相宜”瓦当,出土极多,据考证,其二者为西汉中晚期瓦当,且仅见于汉华阴故城、汉京师仓、汉集灵宫遗址,此三遗址均在今华阴市市区及周边县城。目前对于“与华无极”“与华相宜”瓦当的考释,将其认定为对“华山”的赞颂以此求寿命长久。根据相关文献和学者研究,从文字训诂与地理人文上对“与华无极”“与华相宜”瓦当中的“华”字进行考释,华在秦汉语境中多指代树木,言华山则是比喻:山形如树木高耸,山势盛大美好。“与华”系列瓦当的释义自然不是简单地和华山一样长久,而是华山赠予某人或某物可以盛大美好。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画像中,最常见的布局是“对举”,即构图两相对应地布置。如:日神与月神、伏羲与女娲、天禄与辟邪、青龙与白虎的对举等。这种布置方式有的是因两个构图中心的需要、有的是方位的原因等,更多的则带有哲学寓意——阴与阳的统合等,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学进行过研究。为便于进行这篇章下面的探讨,我们将这种“对举”现象姑称为汉画中的“二”。  相似文献   

8.
王子今 《文博》2013,(6):23-26
武关道是联系秦楚的交通要道。商鞅封地在这条道路上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行经此道,完成了重要的历史表演。陕西丹凤武关镇出土"武候"瓦当和有"武"字戳印的板瓦,是有助于明确战国秦汉武关位置的重要文物资料。而武关道的走向,也因此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9.
耿丽萍 《沧桑》2011,(4):71-74
墨学产生于儒学背景,而后"非儒"倾向却十分明显。汉代以降,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环境使儒学独显,墨学隐而不彰。但在今天看来,墨家一些"非儒"思想蕴涵着具有历史穿透力的现代价值。这主要体现为":天志"观否定"君王至上"的平等意识、"兼爱"超越"仁爱"的旷世情怀以及"义利统一"平衡"重义轻利"的务实精神。对此体认和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霍艳洁 《丝绸之路》2013,(24):11-12
汉代铜镜类型多样、铸造精良、镜背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铜镜作为一种重而常见的文化遗物,其背面纹饰和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可以发现汉代民众强烈的神仙思想以及对长寿、孝道、富贵、高官、爱情的追求。汉代铜镜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实物遗存。  相似文献   

11.
夏日和朋友到南疆去采风,在和田地区喀拉喀什(今墨玉县)吐外特穷克里乡集市上,见老乡手拿一小陶罐里装满钱币,并把它买下,事后得知,是老乡翻修旧宅,在房屋附近取土时得到的。陶罐为夹砂红陶,已破残,全部钱币锈蚀比较重,经过整理,一部分保存比较完好。这批窖藏版式比较多,主要为面“五铢”素背钱,而另一部份无素背,是轻而薄的“五铢”小型钱。现根据内廓、外廓、肉、穿、面、背、重量将其分为九个类型三十个品种(图见封三)。  相似文献   

12.
陶质文物表面析出物中含有机酸盐的现象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离子色谱仪(I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化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超景深显微镜(DM)对一件馆藏汉代“华仓”瓦当表面析出物进行了表征和检测。结果表明,瓦当表面析出物主要由少量的二水硫酸钙和大量有机酸钙盐[Ca3(CH3COO)3Cl(NO3)2·6H2O]组成,两种盐的形成与瓦当的制作过程、埋藏环境和灰尘有关,有机酸盐的形成还与馆藏环境中的乙酸有关。这种析出物不仅影响瓦当表面的真实文物信息,还会进一步腐蚀瓦当本体,建议从展柜中取出瓦当进行脱盐处理,存放在无酸的环境中。本检测分析为这件瓦当的保护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类似文物样品的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史学思想与社会变动之间持续着一种互动。秦亡汉兴的历史巨变,促使了汉初史学"过秦"思潮的出现;汉家天子起于闾巷的特殊身份,以及光武中兴使得汉家天下失而复得,引起了汉代史家从神意角度对汉皇朝政权的合法性作出论证;汉代国家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扩大,使得汉代史学具有着浓厚的大一统观念;"汉盛于周"的历史定位,决定了汉代史学具有强烈的"宣汉"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以往有“瓦当之位置,正在榱头之上,或因此得名”,“瓦当的作用是用以蔽护檐头”的说法。有文物资料证明,瓦当与檐椽就数量与位置而言,均未必对应。四川汉代崖墓考古收获更提供了充分的相关信息。古来释瓦当为“椽头饰”,“椽头当”的说法,看来并不确当。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自从先民们懂得保存和使用火,饮食也就逐步变成以熟食为主。最初的熟食方式是通过篝火来烧烤食物,但这种方式不利于保存火种,于是人们尝试着另外的熟食方式。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火塘遗迹,它们一般位于房屋中心,或圆或方,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灶,是早期灶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常山长昌"、"常山长贵"两种圆瓦当出河北赞皇县,现藏民间,是河北地区新发现的汉代文字瓦当品种。二瓦当与1976年河北元氏县汉元氏故城遗址所出"常山长贵"瓦当有相似之处,应皆属汉常山郡、常山国官署建筑用瓦。  相似文献   

17.
马洪波 《沧桑》2012,(4):40-43
仙车是古代作家、画匠表现墓室魂灵在天界、仙界、现实世界和地下世界高升、拜谒、神游、巡视、出行的一种车乘形式。一方面,在古寺庙、古墓、古祠堂等的壁画、画像石(砖)画、帛画中存在着周汉代仙车的图像信息;另一方面,在古籍记载中,如诗歌、汉赋和楚辞中存在着周汉代仙车的文字信息。通过对周汉代仙车的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比较研究,本文基于仙车体系的概念研究周汉代作家、画匠设计绘制仙车的思想,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等级思想和浪漫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陕北的榆林东部(以及山西吕梁地区)是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近50年来的发掘、收集和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然而我们对它的认识深度并未赶上资料增长的速度。本文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将陕北汉代画像石当作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来看待,以纪年画像石为依托,通过追踪题材的衍生、配置与消长,图像与造型的变化,尤其是以西王母图像的演变为主要线索,试图建构图像的类型与年代框架,深化和促进对陕北汉代画像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和合"思想对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诗外传》是汉代思想发展变化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处在学术分化和综合的坐标之内,在思想变化轨迹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对汉代及以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