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静 《四川文物》2003,103(1):47-50
古琴与华夏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厚的关系,其历史、艺术价值在古今都非同寻常。古琴之所以珍贵,在于优质木材难寻及复杂的制作程序。本重点介绍了三件不同时代的馆藏传世古琴,其中最罕见、也是最珍贵的是一张唐琴。  相似文献   

2.
古琴遇知音     
宋梅 《神州》2011,(16):106
古琴又名瑶琴、七弦琴,上古伏羲氏所制。古琴是我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历史最悠久的古典雅乐。可由于古琴的深涩高古,难以被一般人接受,在我国濒于失传,几乎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古琴是由丝木做成,七根弦,着深红色漆,1米3长,一头宽一头窄。如放之林  相似文献   

3.
颉玉娟 《沧桑》2013,(4):57-59
本文从科技的角度出发、以宋代文人笔记为范围、以笔记中的古琴音乐现象为研究对象,讨论科技对于宋代古琴音乐发展的推动力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宏 《收藏家》2008,(8):47-50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艺术水平最高,最具有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艺术特征的乐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古琴的造型美观流畅、错落大方。它集乐器、书法、篆刻于一身,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绿绮等,它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本文收集从战国到清代的古琴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世乐器,以其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而受到中国历代文人的青睐。千百年来,斫琴、弹琴、修琴技术一直是古琴研究专家钟爱的事业,但由于古琴传世量相对其他文物较少,本身又有一定的特殊性,迄今为止,国内外极少有文物保护修复单位对古琴的保护修复进行研究。本文在总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古琴修复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古琴的传统修琴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云菁 《收藏家》2023,(8):98-107
明鲁荒王墓出土的“天风海涛”琴,是目前仅见的考古出土的全箱式七弦古琴。本文揭示了该琴从宋元明三代至今的流传经历,又从唐琴和雷琴的斫制历史入手,结合有山东流传经历的三张唐琴来总结唐琴和雷琴的特征,据此对“天风海涛”琴展开再讨论。最后对“天风海涛”之雅名进行了分析,并概述其延用状况,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古琴的保护和传承,期待古琴在新时代演奏出最大气恢宏的“华夏正声”。  相似文献   

7.
琴谱是古琴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古琴在古代有过高于一般乐器的地位,被列于雅乐之中,是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重要形式。清代古琴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古琴美学却停滞不前,并且排斥种种新变。《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琴谱的著录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鲜明地反映出馆臣的音乐修养,同时,馆臣撰写的提要也折射出馆臣陈腐、保守的音乐观念。  相似文献   

8.
古琴之制,其形若伏羲、神农、仲尼、伶官、连珠、落霞、蕉叶、正合,林林总总。其名若唐之九霄环佩、大圣遗音,宋之玉壶冰、梅梢月,元之戛玉、清籁,明清以还,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9.
怀旧一束     
已有三千年悠悠历史的中国古琴,又称琴、瑶琴或七弦琴。关于七弦的由来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中国古人把音律定为“宫商角徵羽”五类,据说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遂为七弦。大约自一百年前,古琴开始淡出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乐坛上的古董,操琴者多为占乐专业人士,士大夫已不为之。只是在西洋乐喧嚣的间隙,古琴偶露峥嵘,然而知音不见,琴弦不断。古琴已经成为乐坛上一个小小的点缀。我为古琴的被冷落深感痛心。因为它优雅古朴,并无短处。  相似文献   

10.
窦忠如 《纵横》2012,(8):48-52
神秘的古琴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弹拨乐器,古琴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创制而成,古谓之为“琴”或“瑶琴”,而今还有“七弦琴”之称。不过,最初的古琴只有五根弦,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便增加一根弦为六弦琴,到了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气,又增添一根弦,故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相似文献   

11.
王莉 《收藏家》2020,(10):41-45
裴铁侠(1884~1950),四川成都人,民国时期重要的川派代表琴人,先后成立了"律和琴社""岷明琴社",并有琴学论著《沙堰琴编》《琴余》等传世。裴铁侠酷爱古琴收藏,稍有积蓄便四处寻访,倾其所有购买名琴(1)。所藏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琴,约30余张(2)。大小雷琴最为珍爱,曾仿制大雷琴,其琴室即为"双雷琴斋"(简称"双雷斋")。  相似文献   

12.
《中华遗产》2008,(12):10-15
驾一部CROWN皇冠的感觉就好比随着流水沉静圆柔地滑过路面,而这时车里放的音乐恰是古琴演奏家管平湖演奏的千古名曲《流水》。与这首曲子相伴的是《高山》,很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故事,周天子的司乐太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相知让这两首古琴曲穿越几行年的时空,  相似文献   

13.
孙荣华 《收藏家》2007,(9):7-12
"伏舜文王、孔子之遗",昭示了中国古琴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多少年来已成为炎黄子孙和文人雅士的向往与推崇。古琴艺术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关注,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岭南文史》2008,(4):F0003-F0003
杨新伦,字克定,号振玉斋主人,广东番禺鸦湖乡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我围著名古琴艺术家、武术家,岭南派古琴一代宗师。原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上海音乐研究学院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广州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15.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史上重要流派,对于中国古琴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扬州梅花岭史公祠很早以前就是广陵琴社琴家们的弹琴雅集之地。此次成立的广陵琴派音乐史料馆将通过文字、图表、实物等,从琴史、琴人等侧面介绍广陵琴派,普及世界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基本知识,这是中国第一个展示古琴历史的纪念馆。中国首个古琴史料馆落户扬州@孙文飚  相似文献   

16.
李雨潇 《环球人物》2020,(9):100-102
打开这条全网播放量超过600万的视频,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吹箫的人穿着张小敬(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男主角)同款长袍,衣领标志性地往外翻;打鼓的人气质阳刚,身着崔器同款背带铠甲。弹古琴、古筝、琵琶的仕女们,挽着许鹤子(《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角色)一样的发髻,眉心点花钿,底妆瓷白。  相似文献   

17.
<正>《红楼梦》高鹗续本第八十六回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这里所说的琴谱,正是自唐朝以来就一直传承的古琴减字谱。琴韵悠扬?艺道绵长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至今仍在鸣响的古老乐器。古琴之于中国人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读者论坛     
《山茶》2009,(12):16-17
古琴小议 《华夏》十月号刊登了郭晨子女士撰写的《古琴考》一文,文中.郭女士详细介绍了古琴的历史、来源.探讨了斫琴、琴弦、琴谱等问题,并对今天的古琴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郭女士的主业是戏剧,术业有专攻.在我看来,她撰写的这篇文章,有些地方稍显主观.有失公允。故撰此文.以补郭女士之疏忽。  相似文献   

19.
王莉 《文博》2013,(1):80-85,41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十九张古琴,对这批古琴的整理与研究尚属空白,无人涉猎。本文以来源方式为索引对这批长期收藏于库房一角、重要而珍贵的古琴,从造型、用材、斫制、修漆、断纹、槽腹、名称、落款、提拔、印章、装饰、修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整理与研究;对一些古琴的定代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特别是馆藏潞王琴的修漆、槽腹开挖、内腔与外底刻书、印章、凫掌斫制等的研究与深挖,对现存"潞王琴"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琴记     
戴冰 《贵阳文史》2010,(6):95-96
2009年8月的一天,五之堂主人舒奇峰约几个朋友喝酒聊天,大谈他穷搜贵州古籍的种种故事,其中颇多峰回路转的戏剧性情节,在场众人无不听得津津有味。后半场,话题不知怎么突然转到了古琴上。因为妻子黄冰和表弟邹欣都学古琴,我也跟着捣弄过几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