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旅游”云服务发展模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旅游”云服务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首先对“互联网+旅游”的发展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互联网+旅游”云服务发展模式的创新之处,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在线上旅游服务平台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为游客精准推送,借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打造线上协同旅游服务平台;再次探讨该模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游客个人信息安全和从业者专业素养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促进该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究南通民间蓝印花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 《东南文化》2005,(1):56-58
探究南通民间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美学价值,探究南通对民间蓝印花布的保护做法和引发的思考,旨在提高我们对保护民间蓝印花布重要性的认识,使民间蓝印花布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省14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月11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有161位民间艺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中我省有14人榜上有名,成为获得“大师”称号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中南通蓝印花布技艺传人吴元新还是建国以来蓝印花布领域获得“大  相似文献   

4.
宋彦霖 《东方收藏》2023,(1):137-139
蓝印花布是在唐代兴盛的夹缬、蜡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包括制布、制版、制缸(制染料)、刷浆(草木灰制成的防染浆)、染色、晾干、刮灰等流程。明清两代是灰缬蓝印花布生产和使用的鼎盛时期[1],目前景象保存较完好的蓝印花布亦可追溯到明末。因而,本文选取明清蓝印花布景象,结合当代传承人对蓝印花布的创新实践,从视觉效果出发,初步分析建构蓝印花布景象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洁 《风景名胜》2021,(7):0198-0198,0200
由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面临着时空、气候及自然灾害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中的问题,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发展旅游业进行了探讨,并出了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创新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完善自媒体平台建设,加大宣传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曹寒娟  王超然 《风景名胜》2020,(2):0341-0341,0344
伴随着“互联网 +”大背景的形成,侗锦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赋能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融入文化创意,聚焦时代环境,创新专业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互联网+”技术平台与侗锦非遗校园赋能相结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传承、研究,目前已经是设计创新专业整体开拓与彻底优化的枢纽。 本论文结合当前地方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要求,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开发地方文创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高校设计开发地方侗锦文创产品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红 《风景名胜》2021,(1):0321-0321,0323
鱼骨庙·日照云村特色文旅小镇发展模式主要思路是探索鱼骨庙·日照云村特色文旅小镇发展模式,依托鱼骨庙千年海域龙神文化,整合当地渔耕文化内容及丰富表现形式,结合云村互联网电商平台推广手段,打造个性化文化旅游 IP,提高项目文旅吸引力。探索鱼骨庙·日照云村特色文旅小镇项目实现路径,提升项目商业价值,致力于打造特色小镇产业化发展路径。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研究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小镇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凝聚乡情,传承当地特色文化,构建文旅小镇产业化运营模式,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在创建全省涉藏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以来,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直面历史遗留问题,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三治"融合,打造大数据、互联网+社会治理平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以抓乡促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为目标,实现农村牧区的绿色发展,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独具特色、可借鉴、可复制的涉藏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温倩 《旅游纵览》2023,(19):136-138
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继承至关重要。同时,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需要可持续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性地活化和传承遗产。故宫凭借其强大的IP在互联网走红,这一现象对文化遗产的创新与活化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以北京故宫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将故宫IP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继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IP形成途径。在此基础上探究文化遗产如何借助“互联网+IP”形式实现可持续的文旅结合,以期能对文化遗产的创新与活化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缪海霞 《旅游纵览》2023,(11):166-168
沉浸式体验属于新媒体时代网红型体验业态,多用于教育行业、娱乐产业,而在旅游业创新发展期间,可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方向。基于此,本文从时空局限、沉浸式体验、目标客户三个角度讨论“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的应用优势,进一步提出“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在沉浸式体验视角下的实施策略,旨在借助“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加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王懿荣纪念馆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影响,指出当前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互联网+宣传教育”的策略。在“互联网+”持续发展的环境中,“互联网+宣传教育”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博物馆应该基于技术创新,融入新型的宣传教育模式,找到“互联网+宣传教育”的实施路径。博物馆应当利用大数据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模式,应用数字化手段拓展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博物馆内外部的跨界融合与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12.
黄兰婷 《旅游纵览》2023,(12):90-9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智慧旅游的“云旅游”作为信息时代整合旅游资源、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线上旅游新模式,给红色旅游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本文将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5G时代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文旅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实际情况,研究其红色“云旅游”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策略,以期助力博物馆“红色文旅+智慧旅游+云旅游”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互联网背景下其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创新提出新思路。从历史溯源、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中推究磁州窑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和现今传承困境,以“静态”“活态”两个角度提出数字化保护策略。例如,搭建磁州窑数据库,将器物信息、技艺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打造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信息库为基础进行多样展示;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等。数字化保护具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其数字化开发所带来的文化产业优势可以与当代互联网传播相结合,顺应大众喜好的同时也使磁州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4.
韩意颜 《旅游纵览》2022,(16):141-143
当前,互联网俨然成为各行业革新的必要资源及发展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互联网+”概念应时而生,也就是把互联网技术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在新领域形成一种新业态,当中的旅游产业变化及改革尤其明显。“互联网+”大环境下,旅游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同时衍生出在线旅行社模式、离线商务模式等。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在线旅游发展现状,其次分析在线旅游营销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在线旅游营销建议,以期提高在线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在线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内容,是地方志应用现代化手段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随机选出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志网站作为样本,从技术、用户体验、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优势与不足,探讨今后的创新与发展,力求对地方志网站建设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李翠军 《旅游纵览》2022,(23):172-174+184
“云消费”时代,“互联网+旅游”产生了诸多的新消费模式、新场景和新业态,并以“云旅游+”模式不断实现在线旅游消费和营利模式的创新。本文总结了“云消费”时代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国家的"金色名片"。2016年,国家制定"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国内网民规模达到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1]。新媒体平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渠道,而是带动产业融合、升级、创新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直播”的跨界联手让历史“可感知”,让文物“会说话”,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使博物馆成功“出圈”。运用互动仪式链的相关理论,对其展开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发挥“直播”在博物馆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中的助力作用。并提出了创新内容与形式、丰富情境焦点、聚焦情感赋能、进行KOL传播、建构视觉消费仪式、文创销售“锦上添花”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与旅游市场不断发展,传统旅游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为“互联网+旅游”手机软件(Application,App)的创新设计提供良好的市场,促使游客花费较少的时间得到高效的旅游体验。本研究对旅游App进行用户调研,基于用户实际需求,尝试进行“GO鸭”App创新设计实践,并对旅游类App的创新设计提出相关策略,以期帮助游客解决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为其提供简约、有趣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20.
叶德辉 《风景名胜》2020,(1):0134-0135
随着交通的便利,经济的发展,传统封闭落后的侗族特色村寨面临村寨人员流失、文化传承断代的空心化问题,而日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重新建构了新的数字新社区景观,结合疏导的模式,整合现有互联网工具、建构新的管理模式,形成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相结合的二元并存的传承模式,可以促进侗族特色村寨景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