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高丽  管群  丁航 《南方文物》2022,(2):282-284
<正>考古人都知道,在汉代墓葬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名之曰“卮”的器皿,其类别主要有木卮、陶卮、漆卮、铜卮和玉卮、牙卮甚至铜框玉卮和玳瑁卮等。最早最简单的当为木卮,器形都作圜形。一般来说,木厄、陶卮甚或漆卮多为民间百姓所用,而铜卮特别是玉卮、玳瑁卮、铜框玉卮则较为少见,它们多是西汉时期皇室贵族最喜欢用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一种器皿。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有关西汉漆卮铭文、遣册的发现卮(zhi音支)是汉代墓葬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筒状有鋬的饮器,据文献记载和传世遗物,在战国时已成为通行的饮具。本文图一的战国铜卮,根据图案鉴定,也可能早至春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物》2020,(1):31-38
岩村墓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2017—2018年发掘的49座墓葬中,M41为竖穴墓道双洞室结构,同穴合葬形式,出土有铜鼎、铜壶、陶罐、漆卮、铜镜等。其中随葬铜壶封口处残留有条状植物捆扎的织物,内残存有液体。经检测铜壶口部覆盖物为麻织物,捆扎物初步推断为植物纤维。残留的液体经检测为粮食酿造的酒即"醴"。在墓葬内洞室相通处遗留有动物残骸,这反映了秦人葬礼中的祭献习俗。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判断岩村M41的时代为战国晚期晚段至秦代初期。  相似文献   

4.
河南永城芒砀山为西汉梁国王陵墓葬所在地,近年来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如玉器、青铜器、鎏金车马器、陶俑等。本文着重对永城芒砀山出土的西汉梁国陶俑进行初步探讨,以揭示西汉时期诸侯王埋葬制度。  相似文献   

5.
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1月,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天长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随即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此墓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椁内头厢和边厢中,出土了龟驮凤鸟铜灯及精美的漆木器。漆木器种类较多,有奁、案、笥、樽、盆、盘、耳杯、勺、砚盒、木俑等。在部分漆盆、漆盘、漆耳杯的内底上有墨书“谢子翁”三字。此墓还出土了34片木牍,上面书有2500余字,内容丰富,有户口簿、算簿、书信、药方等。结合漆器和木牍上的文字,发掘者认为墓主人为谢孟,是东阳县的官吏。  相似文献   

6.
土公台墓地位于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王场村八组一南北向的岗地上。为配合襄荆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荆门市博物馆,在此共发掘西汉中晚期墓葬21座,出土了一批西汉时期文物,为研究该地区的汉代墓葬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2001年山东省莒县博物馆对浮来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属汉代小型墓葬,为石圹竖穴墓,出土器物40余件,包括金器、银器、印章等。根据出土器物形制和印章铭文分析,其时代为西汉时期,墓主为西汉城阳国官员。  相似文献   

8.
目次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二典型器物的类型学分析三墓葬的分期与年代近些年来,西安地区在配合城市建设中清理了数万座西汉时期墓葬,为汉墓的系统编年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本文以《西安龙首原汉墓》、《长安汉墓》、《白鹿原汉墓》等考古报告及已发表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墓葬的分期与年代问题进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西安地区中小型汉  相似文献   

9.
2017年,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位于川汇区中原路的一座西汉时期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出土各类器物26件。此墓未经盗掘,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汉墓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2年4~10月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西部大学城建设 ,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西北政法学院南校区进行考古发掘 ,清理古代墓葬数十座。其中M20为斜坡墓道土洞墓 ,出土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和铁器。墓中出土2枚铜印 ,一枚印文“张汤”、“张君信印” ;另一枚印文“张汤"、“臣汤” ,应为墓主之印。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等特点 ,以及文献中有关记载 ,M20的墓主可推断为西汉时期御史大夫张汤。  相似文献   

11.
田家凹墓群是谷城县境内一处重要的墓地,主要有秦、汉时期的墓葬。本次虽然仅发掘了三座墓葬,但仍然出土了一批较为重要的文物,特别是西汉时期的红彩陶壶,在襄樊地区汉墓中极少发现,对研究汉水流域的汉文化面貌与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出土了大量汉代漆器,大部分漆器髹涂1~2层较薄的漆,但M162出土的漆奁残片却与众不同。本研究采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M162出土漆奁残片的红漆层和漆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此件漆奁残片的漆灰层表面连续髹涂5层红漆,且每一层厚度均超出同时期其他墓葬出土漆器的漆层厚度,实属罕见。检视以往研究成果,这是目前发现红漆层数最多的汉代漆器标本,其制作工艺较单层髹漆更为复杂。而这种多层髹同种色漆工艺发展的原因,应当出于审美的需要,其进一步发展,或许可视为雕漆工艺的滥觞。  相似文献   

13.
2019—2020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吉安市安福县平都镇凤林村彭家起凤山上的一座大型木椁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锡器、漆木器等遗物。起凤山一号墓是江西地区西汉时期少有的大型木椁墓,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汉代江西地区高等级墓葬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王会云  曹龙 《文博》2023,(4):49-53
关中地区的两汉墓葬中常出土10~40厘米左右的短环首刀。本文对关中地区汉墓中随葬短环首刀的形制、组合、出土位置并结合墓主身份等级进行梳理,认为西汉时期随葬短环首刀以铁质为主,数量众多,应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功能或为“削”和“拍髀”;铜质短环首刀数量较少,且多出现在等级较高的墓葬中,作为墓主身份等级的象征。随着丧葬观念的变化,东汉时期随葬短环首刀以铜质居多并逐渐平民化、明器化,且不再具有身份等级象征意义,仅为一般随葬明器。  相似文献   

15.
徐州地区的西汉刘姓楚王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可分为前后两期六种形制,彼此之间承进变化明显,表明西汉时期的横穴崖洞墓最早产生于徐州地区的竖穴崖洞墓。  相似文献   

16.
1978年4月,河北省蔚县代王城乡张南堡村东发现了一座被破坏的木棺彩漆墓,出土了一批铜器、玉器。根据出土资料分析,该墓应是一座级别较高的西汉墓葬。  相似文献   

17.
漆木耳杯真空速冻干燥及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北方文物》2005,(4):104-107
辽宁建平出土了一件漆木耳杯,根据器物的饱水状况及腐蚀程度,辽宁省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对其进行了真空速冻干燥,去除了表面附着物和吸着水分,并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乙醇溶液加固定型.此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适合处理北方墓葬出土的漆器.  相似文献   

18.
廖薇 《华夏考古》2020,(2):76-83,113
樽、卮(含觯、卮两种器物)很容易被混淆,我们通过综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考古出土实物三方面材料,认为觯、卮共存且器形有别,觯附三足,卮为平底,且觯的等级高于卮,目前考古出土的玉卮应为玉觯。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樽与觯的区分要点是容器的径高比差异,樽口大腹浅,便于盛取液体,而觯口小腹深,便于饮用液体。  相似文献   

19.
李娜 《江汉考古》2020,(3):49-56
漆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器类之一,本文从胎质、漆色、髹饰技法和纹饰等方面梳理了良渚文化漆器的工艺特征,并根据出土单位认为墓葬出土的漆器应为仪式用具,填嵌玉石的漆器可能是财富和身份的一种标志,非墓葬单位出土的漆器应为生活用具。良渚文化漆器制作技术继承了长江下游更早的史前文化漆工艺,并有较大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2017年至2018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门峡市开发区后川村拆迁区域内西部发掘一大批古墓葬,以西汉时期为主。其中四座西汉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大墓道土洞室墓,共出土各类文物68件,质地有陶、铜、骨、玉和铁等。这批西汉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西汉时期豫西地区的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