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滦县后迁义遗址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两枚铜镜,分别是同心圆凸弦纹镜和火焰纹镜。文章介绍了这两枚铜镜的纹饰特点和出土状况,认为其中的火焰纹吸收了齐家文化的三角形纹带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型竖线纹带的两种文化因素,体现了铜镜从我国甘青地区起源,沿长城沿线文化带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河北地区发掘出土的唐代铜镜有近百面,纹饰种类繁多,镜式多样,根据镜背纹饰和铜镜形制,可将其分为十二生肖镜、瑞兽镜、葡萄镜、瑞兽瑞鸟镜、龙纹镜、花卉镜、花鸟镜、对鸟镜、人物故事镜、文字镜、几何纹镜、素面镜等12类。对出土铜镜的相关纪年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可知河北出土唐代铜镜的流行时期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内蒙古东南部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铜镜。这批铜镜无论其形制和纹饰,都与中原地区的同类产品一脉相承,中原式铜镜所以能够在塞北地区广泛流行,应该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本文拟对这批资料作一类型上的分析,辨明其流行年代,进而探讨其所以出现于该地区并得以流行的原因。一、铜镜分类  第一类  花叶纹镜仅出土 1 面,乌海市新地汉墓出土。M10:6残。三弦钮,圆形钮座,原报告称四乳周围有羊头、羊角状纹饰,实际应为变形的花叶纹。外缘为内向连弧纹。直径 11.5 厘米(图一,1)①。第二类  铭文类镜 此类镜发现数量最多,有日光镜,昭…  相似文献   

4.
昝金国 《南方文物》2022,(1):194-198
草叶纹铜镜是西汉中期以后广泛流行的镜式之一,而日光大明草叶纹镜又占其中相当数量。本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出土部分日光大明草叶纹铜镜的纹饰和铭文的分析,旨在透视铜镜背后蕴藏的经济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变化和西汉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陶亮 《收藏家》2011,(4):51-59
铜镜作为古人正衣冠、饰面容的生活用具,从已知最早齐家文化的七角星纹镜开始,经历了战国、汉唐的辉煌,宋元的衰落,直至随玻璃镜的普及而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济南魏家庄墓地共发现汉代墓葬95座,出土了一批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铜镜。这批铜镜的年代以西汉中晚期为主,数量、种类较多,演变脉络清晰,从连弧纹镜、星云纹镜逐渐转变为四乳四螭纹镜。铜镜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却未因时而变,始终保持固定位置。铜镜随葬呈现出的“动态”与“静态”并存现象,证明铜镜的背部纹饰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其在墓葬中的功能却始终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昝金国  郭福 《中原文物》2023,(4):119-126
汉代是铜镜铸造的鼎盛时代,草叶纹铜镜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镜式之一,纹饰组合精巧,铭文内容丰富,展现出高超的铸造工艺。对于山东地区出土草叶纹铜镜的分类研究,为了解汉代手工业铸造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9.
东汉是铜镜铸造的一个鼎盛阶段,洛阳地区出土的东汉铜镜早期风格多承袭西汉、新莽,中晚期发展出新的种类,表现为儒学思想、神道元素出现在镜背纹饰中,并盛行开来,新的纹饰布局格式也已出现。出土铜镜的物理损伤大都为断裂,化学病害主要是锈蚀,铜镜的修复重在对氯化亚铜与碱式氯化铜两种有害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朔州博物馆藏汉代乳钉纹铜镜为例,探讨了西汉—新莽时期汉代乳钉纹铜镜的造型、纹饰和布局特征,指出以四乳钉等距离分割铜镜主纹形式是此期的鲜明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形成这些造型特点和纹饰特征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山”字纹铜镜在湖南楚墓中所出土的铜镜中,其比重占整个铜镜总数的90%以上,镜面纹饰以“山”形作为主图形,底部衬以羽状、网纹连叶状等纹饰,钮座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钮座处饰五出或六出叶状纹。个别“山”字纹镜主纹“山”字之间饰以浅  相似文献   

12.
从“西汉四乳镜“的图像演变看其设计理念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平 《文博》2008,(2):73-78
中国古铜镜上出现乳钉乃是在西汉早期,它们打破了齐家文化以来镜背图像平面浅浮雕塑型的工艺手法,首次采用四颗高起的乳钉界定画面,使以往各种具有运动感的纹饰拥有了稳定性,从而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新图像,它们的出现和使用开创了西汉以降各种以乳钉为主划分多种纹饰布局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铜镜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3.
铜镜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用品,而且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里仅从郑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古代铜镜中,选择几面典型铜镜介绍于下: 旋涡纹地变形兽纹镜小(?)式钮、素圆钮座。座周饰圆形素带,其外以旋涡纹为地作衬托,主纹为变形兽纹,以四分法对等分布四区。此纹饰明显是从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而来。素宽边折缘。质地较薄,纹饰为突线技法,布局协调,线条有力。直径13.5厘米(图一)。此种镜是战国时期典型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馆藏铜镜选辑(八)杨桂荣八、辽金铜镜辽代铜镜所见不多,金代铜镜却在北国异军突起。从出土和传世金镜来看,不仅数量多,制作规正,有些镜类,纹饰新颖,别开生面,在铜镜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金代初年,铜镜铸造受中原文化强烈影响,多具唐宋镜遗风。到了大定年间,...  相似文献   

15.
邓秋玲 《收藏家》2000,(9):40-45
我国铸造和使用青铜镜有长久和灿烂的历史。甘肃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县尕马台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铜镜,距令已约有四千年历史,虽然更早的铜镜尚待发现,但从齐家文化墓葬中所出铜镜看,其型制已基本规范,一面镜面有光泽,另面镜面锈蚀,背面铸有纹饰,这表明当时铜镜在梳妆照容实用的基础上已具备了艺术化和审美化的倾向。商晚期和西周的铜镜陆续有所发现,但为数甚少,这说明铜镜的使用在当时还并不普遍,不过此时似  相似文献   

16.
原泉 《东方收藏》2023,(2):15-17
“铸铜为鉴,整饰容颜;修尔法服,正尔衣冠。”铜镜作为中国古代日常用具,其传世和出土的数量及样式多、分布范围广,具有重要的收藏和考古价值。据考古成果证实,中国古代铜镜初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繁盛于汉,衰退于明清,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作为历史文明的溯源物,中国古代铜镜以千秋史韵辉映着历朝历代的兴衰沉浮;其精湛的工艺彰显出先民的非凡审美、生活智慧和祈愿祝福;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习俗……因此,深入探研铜镜的铸艺、文化、保护等,有利于客观展现伟大的中国文明,丰富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体系。本文以辽阳出土的两面汉镜为例,管窥汉代铜镜不凡艺术气息之下的镜文化及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7.
马鞍山地区馆藏汉至两晋的铜镜十分丰富,类型有蟠螭镜、博局镜、日光镜、连弧纹镜、禽兽镜、神兽镜、变形四叶镜等,基本涵盖了该时期的铜镜类型。文章通过对马鞍山地区馆藏汉代至两晋铜镜的纹饰和铭文进行分析,总结出其铸造时代多集中在汉末和东吴早期以及出土地点较为集中在雨山区和金家庄区的两大特点,并通过这些铜镜的纹饰对比,初步探讨其铸造地点分别为浙江会稽和湖北武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州市杨家埠镇白龙山村清理了一批汉晋墓葬,其中出土的两面东汉铜镜制作精良、纹饰特殊,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双钮鸟兽纹铜镜纹饰和造型比较奇特,并非中原所产,受到了北方草原文化纹饰和东北多钮镜形态的双重影响。此风格可能来源于两种文化的交错地区,大体应该在山陕高原和太行山的东麓,与西周晚期后狄人逐渐南迁这一历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蕲春县各地出土的铜镜,共四十余件。这些铜镜,未作专题报道,本文将近几年发现铜镜做一简要介绍。一西汉铜镜四蟠螭纹镜 1件。1984年2月在张塝地区采集。直径8.6,厚0.5厘米,圆钮,主要纹饰分内外两圈,内圈有四乳,乳间有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