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楚国从两周之际"土不过同"的蕞尔小邦崛起,至战国时期发展为统一南方的泱泱大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湖北是楚国腹地,是楚国崛起、兴盛和衰亡的主要地区,也是楚墓发现最多省份,漆器文物逾万件。楚人在湖北境内扩张势力范围的年代和历程不同,楚文化与各地区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导致不同区域所出漆器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战国漆器图案的美术成就,在今日的考古史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五年发掘了一千多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其中有十个战国木槨墓发现有大批漆器,  相似文献   

3.
《山志》是明末清初士人王弘撰所著且在世时已经刊刻的笔记著述。书中记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这些文物史料涉及门类众多,包含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包含许多对当时而言年代久远的古代器具和书画,以及一定数量的当世珍贵文物,体现了作者“古今同重”的文物学思想。书中王弘撰对文物的创作(制作)过程、流传经过、现收藏之所、功能、用途以及鉴赏等多元视角展开研究,揭示了文物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等多方面价值,丰富了后世文物学研究内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湛  汪灵 《南方文物》2009,(1):114-118
介绍和总结了中国漆器文物的特点以及漆器文物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对漆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介绍了目前中国漆器文物的研究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出土漆器文物是由漆膜和漆胎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尽管前人对其保护进行了多种尝试,但迄今未能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根据复合材料的原理,采用新材料技术和方法.保持出土漆器文物漆膜和漆胎完整性和匹配性,将是出土漆器文物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聚居大小凉山的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慧。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繁衍生息,在改造自然中,创造了丰富的族文化。凉山漆器,即是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凉山族文物漆器艺术更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发掘、发扬光大的一门独特的民族艺术。根据考古发现,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薄胎朱漆出现,证明我国漆器艺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而凉山族,在民主改革之前,尚处于全国少有的奴隶社会。由于原始落后与外界的封闭,致使族漆器、餐具的造型上还保持着华夏民族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的某些特点;从色彩上也还保…  相似文献   

6.
对漆器文物的内在结构及表面漆层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文物病害形成原因和传统制作工艺的重要途径。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可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观察文物内在的纹理结构,分析其原工艺制作方法。故本研究通过对文物X射线图像进行解析,分析金漆漆盒的胎体结构和文物的伤况成因,并对比文献记载中漆器胎底制作的差异性,尝试通过重构3D模型图片的方式直观展现文物木胎结构。研究漆器制作工艺和表层病害,有利于分析漆器文物制作工艺对文物病害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日后文物保护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分析文物伤况并制定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还可为以后的文物研究和工艺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饱水竹木漆器类文物的脱水保护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原湖北省博物馆馆长陈中行先生1988年研发的乙二醛复合液法适用于各类饱水木漆器的脱水保护,为解决出土饱水木漆器脱水保护这一国际性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本文对湖北省博物馆在竹、木漆器类文物的现场保护、脱水与修复、制作工艺及复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收集1955~2014年中国漆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统计的方法,从文献数量年代分布、载文期刊、作者发文情况、研究主题等多个角度,分析六十年来我国漆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以此期望推动漆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发现:在漆器文物保护科学领域,漆器脱水研究是其热点课题,多学科、多机构合作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相辅相成是其特点,相关连锁因素的兼顾和传统修复工艺研究是其薄弱环节,更多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是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文献计量学方法用于对漆器文物的研究是可行的,可为其他文物的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荥经县曾家沟出土一批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与荣经县文化馆在荥经县古城四队砖厂工地清理了四座战国土坑竖穴木槨墓,出土了陶、铜、漆、木器等文物三十多件,同时获得一些有关埋葬制度方面的新资料。这批出土文物中,有十一件精美漆器是我省已发现的漆器中之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是研究我国漆器发展史的重要实  相似文献   

10.
庋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漆器是国内收藏之最。作者利用在故宫文物库房工作的有利条件,用十几年的时间,将故宫及世界各地博物馆、私人收藏的明代官造漆器的款识,特别是对伪款的类型进行排比与研究,去伪存真,试图解决明代官造漆器中真假款并存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明代漆器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春  林戈 《文物天地》2023,(9):48-57
曾侯乙墓漆器数量多、种类全,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纹饰精美,大气端庄,是战国漆器的光辉典范,代表了当时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曾侯乙墓饮食器、乐器、生活用器、兵器、丧葬用具等各类代表性漆器的形制特征、纹饰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曾国音乐、天文成就的贡献,展示曾侯乙墓漆器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2.
战国绘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泓 《文物》1989,(10)
对于中国古代绘画历史的研究来讲,战国时期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阶段。首先是通过战国时期有关绘画的文物,已能大致反映出当时绘画的概貌,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主要特点已开始呈现出来,绘画艺术已成为美术门类中较为成熟的品种。其次是从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已经可以寻到有关绘画的文字记述,虽然零散片断,但已触及对创作  相似文献   

13.
文物信息是文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方式。文物信息以文物为原初载体,是文物价值的主要来源和文物状态的反映。本文以文物保护学的视角,结合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文物信息的定义、文物信息的变化与度量、文物信息的分类、文物信息系统、文物信息的价值五个方面对文物信息进行探索,以期对文物信息的获取和认知以及文物保护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意义,更好地指导文物保护的研究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饱水竹木漆器保护修复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饱水竹木漆器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修复过程比较复杂.通过杳阅国内外文献,本文简要介绍了饱水竹木漆器保护修复的历史与现状,并阐述未来饱水竹木漆器保护修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冠宇 《神州》2013,(13):234-234
一、漆器概览(一)中国漆器概览中国漆器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的部落时期就开始了对漆的认识和研究,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习和制造漆器的国家。从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出土的漆器文物中可以看出,此阶段已是我国漆器工艺由成熟发展到繁荣昌盛的重要时期。秦代之漆器工艺在战国和汉代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此后漆器发展至汉代,在制作风格一致的总趋势下,在  相似文献   

16.
何锟宇  颜劲松  陈云洪 《四川文物》2006,(6):42-50,I0002
2000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商业街抢救性发掘出战国早期偏晚的一大型多棺合葬的船棺墓葬,除出土铜器、漆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外,数量众多的动物骨骼出土也为研究成都平原当时的动物资源、生态环境、饮食结构和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运用现代仪器分析,通过对古代漆膜组成和结构的研究,揭示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特点,为漆器文物鉴定、保护、修复与复制提供依据。研究古代漆膜组成物质在劣化过程的变化情况,是漆膜保护材料和技术研究的重要依据。文章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在古代漆膜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初夏,山东省文管处派人分赴各县征集在普查当中发現的文物,以便組織一个全省性的展覽会,我們被分配到胶东一带进行征集工作。当到达萊西县水沟头鎮时,文化科王明芳同志取出一批漆器,以备运省参加展覽,当时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因为这批漆器和山东近几年来所出的漆器不同,它  相似文献   

19.
2015年8月,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瓯海区博物馆对瓯海区潘桥镇学士前村一处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砖室墓,出土有瓷器、玉器、漆器、铜钱、墓志等各类遗物。根据墓志可知,该墓为宋太祖九世孙赵希愚夫妇合葬墓。本次工作丰富了温州地区宋代墓葬的资料,对研究南宋时期墓葬结构、葬俗、剔犀漆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殷墟时期漆器主要仿青铜器,种类较多,制作精美,纹饰繁缛,色彩艳丽,与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宴乐战争等有密切关系。殷墟漆器制作与青铜铸造、制骨、制玉等一样,都是当时最重要的专业手工业门类。以辛店遗址为代表的殷墟漆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大量的漆器参与到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器物组合中去,漆器与青铜器等配置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礼器组合,也使漆器具备了礼器的地位和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