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会续写     
陈海宁 《南京史志》2022,(40):36-40
<正>续写就是在他人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的基础上独立思维、创作,然后形成作品。续接式写作训练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预知事物的能力。续写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续写未完成的作品;一类是在已完成的作品上进行新的延伸或者拓展,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在新作品中虽然已看不出原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但可看出它是原作品一脉相承的。所以,  相似文献   

2.
耿大海 《神州》2014,(18):176-177
陶瓷雕塑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文化形式,它匠心独运,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反映出来,并且在现代陶瓷雕塑创作里,能够更加明显地感觉到人们对于情感的真实释放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本文主要总结了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将陶瓷雕塑的艺术表达进行了总体概括。  相似文献   

3.
罗志奇 《东方收藏》2022,(11):125-127
亨利·摩尔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汲取了现实生活与历史经验中的丰富灵感,吸收了玛雅文化、非洲原始文化等多种文明中的艺术元素,在漫长的雕塑作品创作生涯中,通过生命、事物、人体的抽象组合,表现出雕塑作品中宛若大山般的气势与力量。本文基于亨利·摩尔创作并设计的多系列雕塑作品,考察他的雕塑作品中“富含自然与生命意蕴”的具体表现,探究其亘古不变的人性温情与富有节奏感的生命力,总结出高度精简的抽象性、人本主义的人文性、自然事物的生命力、变异风格的可塑性等四大显著特征。亨利·摩尔凭借自身在雕塑刻画中的卓越表现,为世界雕塑语言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书写了世界雕塑史上崭新的篇章。因此,本文旨在深入考究亨利·摩尔抽象雕塑形式中蓬勃的生命力,力求为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源泉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卢翼  王守平 《神州》2013,(15):207-207
现代雕塑领域的不断发展,材料已经是雕塑家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天然材料的使用,是雕塑艺术在多年的创作中发展起来的,是文化的延续。一件好的作品必然会在材料上有它的过人之处。本文以现代雕塑作品为基础,通过对现代雕塑发展的探索,让人们了解天然材料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5.
齐伟 《沧桑》2009,(2):234-235
雕塑是人类永恒的表现课题,是利用各种材质通过雕凿或捏塑形成的造型艺术,它以立体美去感动人,涉及文化、历史、环境、空间、视觉、审美等多个领域。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它们融化、渗透着古人的精神气质,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的另一种美学艺术形式。元代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出现了构图贴近生活、材质广泛应用等世俗化发展倾向,从这种风格的形成可以窥见古代雕塑艺术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后,雕塑艺术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各种西方艺术流派的传入,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冲击了单一的现实主义艺术格局。这一时期,甘肃的雕塑尤其是城市雕塑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评析了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雕塑艺术家及其作品,以期勾勒出甘肃现当代的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摄影是近年来中国摄影艺术中新兴的一个主题创作形态,生态摄影人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创作出大量形形色色的生态摄影作品。通过这些生态摄影作品,我们可以更直接地观看到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胥建国,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生导师、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学院雕塑》副主编。胥建国长期从事中西方雕塑比较研究和城市大型公共性雕塑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际雕塑艺术展并获奖。主创的1997年中央人民政府送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型铸铜镀金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荣获国务院委托轻工部颁发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熊明 《古籍研究》2002,(4):67-71
《士传》是一部以士为传写对象的人物传记作品,它摄取这些士在生活或创作中的极具个性的逸闻逸事,以绘画中速写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群有着一样的才华和藻思,却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和品行的士形象。  相似文献   

10.
李辉 《名人传记》2020,(4):61-65
刘焕章,著名雕塑艺术大师,1930年生于河北乐亭。曾先后参加北京展览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场及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的大型雕塑创作,并曾为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肿瘤医院、顶新(国际)集团、吉林市等地设计创作大型户外雕塑或城市雕塑,还曾为叶剑英纪念馆、李苦禅纪念馆、叶浅予纪念馆等处创作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11.
《睡美人》为川端康成晚期作品。它的荒诞内容使读者感到困惑。探讨《睡美人》的深层内涵又是把握川康成整个创作不可缺少的。如果我们联系《睡美人》之前的整个川端创作,了解他在其他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反复演奏的主题,理清其发展脉络,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这篇重要作品的坐标。川端从创作伊始就存在的“恋母情结”、“处女崇拜”,在20世纪50年代对“入魔”、“入佛”的阐释,贯穿一生的“生死轮回”思想都在这篇不长的作品中作了川端式的诗意抒发。作品散发现代主义的颓废情调,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它又体现了川端以东方文化传统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思考,全篇充满禅理,为此它又是一篇不容忽视的川端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12.
李艳燕 《东方收藏》2022,(6):122-124
古希腊美术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页,它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其中,雕塑艺术占有重要地位,它蕴含的美学思想,至今都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古希腊认为艺术最高的理想是和谐美,这样的美学思想集中地反映在古希腊的雕塑作品上。希腊雕塑的伟大不仅在于解决了大部分造型方面的问题,而且它影响着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古希腊雕塑的艺术光辉永驻人间。研究古希腊雕塑作品中的和谐美,对于审美教育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红 《收藏家》2006,(11):80-80
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自在蓬蒿——刘士铭雕塑艺术展”10月1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刘士铭从艺60年的精品200余件。刘士铭师从王临乙、滑田友等名师,先后在开封师范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美院任职,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的雕塑家之一,其学生时代的作品,《丈量土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件被送往国外参展的雕塑作品并被捷克国立博物馆收藏,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创作的《移山造海》代表中国参加前苏联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70年代后刘士铭的作品开始疏离主题性,自觉运用古代陶塑的传统手法,…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06,(9)
刘士铭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现代中国雕塑民族艺术之路的开拓者之一,早年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工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机构,以全面梳理中国现代雕塑创作脉络为己任,列刘士铭先生为本所“雕塑个案研究计划”首批研究对象,并着力承办将于2006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刘士铭雕塑展”。为求全面展现刘士铭先生人生与艺术成就,现诚请向刘士铭先生的领导、同事、友人、学生募集与其相关的图片、文字、作品资料,获允拍摄、复制、商借、赠予、购藏均可,期盼各界同仁共…  相似文献   

15.
黄韬 《贵阳文史》2014,(5):69-71
正一件艺术品,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哲学、一种信仰。它反映着过去的历史,当下的现状,预言着未来。透过夸张、抽象、符号化的视觉艺术作品,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真。8月23日,由贵州省统战部、贵州省文联、贵州省广电台主办,贵州省雕塑院承办的首届贵州雕塑精品展,展出了田世信、刘万琪、刘墉、傅广大、李钢、肖时安、刘海滨等31位省内外优秀雕塑艺术家的73件雕塑精品。此次展览也是贵州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6.
刘亚赛 《风景名胜》2020,(3):0022-0022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地位至关重要。对雕塑的分类很多,但是对主题性、纪念性、装饰性尤为主要。雕塑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不同的场所,体现的作者艺术精神也是各不相同。静态可以体现空间静态的艺术美感,和周围的环境交织的其乐融融;动态可以凸显跳跃的思维。抽象的雕塑更高凸显艺术个性特征,流露出作者的艺术精神。雕塑者将其作品的艺术精神和空间造诣展示给游者,使得与景观园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不仅体现了作者那高超的手艺,主要是唤醒了观众的内心情感,让观众们更能感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环保概念的增长,许多人开始使用回收物品布置环境,酒瓶的软木塞就是其中一个很受欢迎的创意元素。天然环保的软木塞不但轻巧,而且在设计上有很大的弹性,可以创作出许多不同的作品。从摆饰品、礼品、杯垫、挂饰,到墙上饰品,软木塞的排列有多种变化的可能。软木塞设计给人刻板的印象似乎只适用于环保主题,但其实透过色彩和小点缀的搭配,它也可以融入各种不同风格的装饰中。  相似文献   

18.
11月1日,东江畔,"人文·山水:中国惠州当代雕塑艺术展"在惠州东江公园里举行,18件当代知名雕塑家为惠州创作的雕塑作品从此落户惠州。这次具有实验性质的公共艺术作品展,是政府操作和艺术创作在冲突中的一次合作,对艺术家而言,则是创作个性和公共艺术属性的一次较量和妥协。"政府对雕塑的期待,和艺术家的艺术追求有巨大的错位。"策展人顾振清直言。3年的拉锯中,顾振清在艺术家和政府间不停地协调。这件事最终做成了。艺术又一次遭遇公共,这一次,又会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王仕琪 《神州》2012,(30):212-212
生活中我们会常常会发现,欣赏同一首声乐作品时,其演唱者可能会有好几个.不同的演唱者,其演唱特色、生活经历,音乐感知力及自身的表现风格等方面都不同。所以,要在规定的空间内,通过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要想突出演唱者个人的演唱风格。就必须要求其对声乐作品进行仔细分析和艺术处理,即我们说的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本文找就从声乐作品本身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着手分析,针对如何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7,(10)
正110件珍品佳作中的60件亮点拍品近日率先亮相于佳士得北京艺术空间。佳士得上海拍场自创立之初便一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和年轻的创作力量。此次拍卖集结了曾梵志、耿建翌、杨福东、谢南星、黄宇兴、欧阳春等中国当代艺术实力中坚及新兴力量,作品囊括了油画、雕塑及摄影等不同媒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