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型泥塑《收租院》诞生于六十年代中期的大邑地主庄园,一开始展出,就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全国各大报刊争相报道和评论,全国主要的大中城市都复制《收租院》展出,观众成千上万,排队参观。《收租院》图册还由外文出版社以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六十年代、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振国"的原始出处为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震国"的原始出处为唐幽州人张建章的《渤海记》."震国"之"震"当为渤海立国之初的原始用字."振"、"震"古通,但国名用字不可用通假字,故取"震国",而不取"振国".乞乞仲象受武周所封的原始用字可能为"辰国公",而非"震国公".乞乞仲象东走辽东,武周以"辰国公"封之,乃取箕子东走辽东、周以辰国封之之故事,以示羁縻;大祚荣改"辰"为"震",自立为"震国王",则别有寓意.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13,(5):158-159
谁是最早的“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1963年陕西宝鸡县贾村出土的何尊铭文:“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日:余其宅兹中或(即围),自之义民。”何尊为成王追述武王功业所制,可见中国一词最晚于两周前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4.
周旭  于颖辉 《中国钱币》2013,(6):13-15,I0007-I0008
澳门自十九世纪被葡萄牙殖民者强行租借到二十世纪的百年间都没有发行过官方货币,直至1902年大西洋银行(时称“大西洋国海外汇理银行”,后文均简称为大西洋银行)在澳门设立分行。1906年,葡澳政府开始以大西洋国海外汇理银行的名义发行纸币,亦即1905版纸币。而首版纸质辅币则于1920年开始发行。  相似文献   

5.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高昌吉利”的铸作时间和钱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吉利”无疑应是高昌国铸造的铜币。所谓独立存在的高昌国,历史上计有:5世纪后期先后由阚氏、张氏和马氏相继统治的高昌王国,6世纪至7纪中期由麴氏建立的高昌王国,9世纪后期至13世纪末则有高昌回鹘国。收藏和研究钱币的人都知道,回鹘统治时期的高昌国,曾经铸造和通行单面回鹘和双面回鹘的铜币,而“高昌吉利”则为汉铜钱,因此,“高昌吉利”铸作于高昌回鹘国的观点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6.
《大邑县烟草志》是大邑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翔实的烟草志。它既是大邑烟草的发展史、成就史,也是大邑烟草的“百科全书”,读后感觉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7.
后记     
《贵阳文史》2015,(2):35
<正>"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写于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今天读起来依旧掷地有声,也会在掩卷之后,无尽唏嘘。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学教育对于发展中国家最重要,发展中国家增长最快的群体就是年轻人,如果得不到必须的教育,他们就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谨就殷墟甲骨卜辞的“大宾”之祭略作剖析,同时对卜问“巳宾”、“宾巳乍”等卜辞重新加以释读,由此证明殷代“宅邑”必须祭上帝及先王,以求得保佑;而停止宾祭,就意味着停止作大邑。此外,还根据卜辞记载,论及武丁西省欲在唐地作大邑的史实。  相似文献   

9.
续修《大邑县志》的几点体会四川省大邑县地方志办公室我县续修县志的工作从1993年下半年起,到现在不满3年时间,一部100多万字,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1992年的《大邑县志续编》已经完稿。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都人民出版社正在编辑排版之中,预计近...  相似文献   

10.
金文所见周武王时代的礼乐活动连劭名一、《何尊》铭文所见周武王的告天祀典《何尊》出土于陕西,根据器形纹饰及铭文字体风格,知此器的制作时间属西周早期。铭文云: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自之义民。“廷告”,犹言“正告”...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7.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中正”是“九品官人”过程中具体负责对士人进行察访、品评、定次的最基层组织。九品官人法创立之初,就设立了州中正、郡中正、县中正。曹芳时期,各级中正始有大、小之分。中正在“访举”士人的同时,还有表率乡里、敦行教化、化民正俗之责。中正是非专门性的、地方性的组织。除中正之外,实施“九品官人”的机构还有司徒府、尚书省吏部和中书省。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学界将“九品官人法”误称为“九品中正制”,因而夸大了“中正”地位作用,严重影响了对该制度的正确认识,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9.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