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明确回答。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武汉的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建议案,“将梅花定为中国国花”。而来自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的全国人大代表则再度提出“尽快将牡丹确定为国花”。“梅花派”和“牡丹派”针锋相对,国花之争再起波澜。事实上,我国的国花评选已经历经20多年,却始终未有结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国花的各种主张纷纷呈  相似文献   

2.
牡丹竞选国花记谢晓勤,赵慎珠我国有国旗、国徽、国歌,可是,还没有国花。国花评选,众所瞩目。前不久传来消息,牡丹以其色、其香、其姿、其品、真韵皆出百花之右而受到国人青睐,荣膺国花已成定局。为了了解牡丹竞选国花的情况,我们特赴牡丹之城洛阳采访。牡丹为国花...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各国皆有国花,且多选定本国独有或盛产之花:日本盛产樱花,以樱花为国花;自称为“太阳的子孙”的秘鲁,以遍布本国的太阳花(即向日葵)为国花;英国以本国花种最多的蔷薇为国花,以寓“和平与友爱”;法国以百合花(也称鸢尾花)为国花,以象征民族纯洁、庄严和光明磊落;“橄榄之邦”的希腊以橄榄为国花,象征和平和智慧等等。国花,表达人民的情感,寄托民族的理想,象征民族的特性,表扬国家之荣誉,显示政治之进化。辛亥革命前,中国尚无法定国花,相传唐代曾以牡丹为国花。辛亥革命后,有人建议以牡丹“为吾国国花”。南社诗人、时为商务印书馆编辑…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华遗产》2009,(4):10-10
不妨将牡丹、莲化、菊花和梅花作为组合,一起推为国花。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谈国花选秀时说:“中国地域广阔,名花众多,推选国花,不一定只限一种。牡丹花雍容大度,颇有盛唐气象;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历来为中国人赞赏;菊花不畏寒霜,同样高风亮节;梅花凌冬不凋、傲然开放,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这四种花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可以照顾到不同地域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可以看到这四种花的身姿。”  相似文献   

5.
文天 《河洛春秋》2001,(4):35-38
古都洛阳的赏花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洛阳市顺应时代潮流,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牡丹入国花,适时举办“中国洛阳世界国花节”来代替牡丹花会,借这一重大文化举措,把洛阳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盛世修志,花亦如志。和平发展的环境才能得以爱花,战争动乱之时,只能是“国破山河在.域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国树、国鸟和国兽,乃至国石。以此为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2001年,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发出呼吁,力请全国人大尽快确定和公布我国的国花、国树、国鸟和国兽。据2003年10月报载,已由中国林学会着手组织评选国花、国树和国鸟的工作。届时将通过专家以及大众评选出代表我国民族情感和志趣的国花、国树和国鸟。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选定了市花,有的城市的市花还不止一种。1987年10月,在深圳蛇口举办了首届全国市花展览。我省13个省辖市也都有市花,本刊此前已赋写五花:梅花、琼花、月季、石榴花及紫薇花。  相似文献   

7.
唐重牡丹     
欧阳公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彼必形于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予按: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韵,又有《秦中吟》十篇内《买花》一章,几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而《讽谕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绝道花之妖艳,至有“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语。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国花与市花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皆有国花,且多选定本国独有或盛产之花;日本盛产樱花,以樱花为国花;自称为“太阳的子孙”的秘鲁,以遍布本国的太阳花(即向日葵)为国花;英国以本国花种最多的蔷薇为国花,以寓“和平与友爱”;法国以百合花(也称鸢尾花)为国花,以象征民族纯洁、庄严和光明磊落;“橄榄之邦”的希腊以橄榄为国花,象征和平和智慧,等等。  相似文献   

9.
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名花,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它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素有“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美称。历史上曾称之为“国花”。 “谷雨三朝赏牡丹。”每年“谷雨”前后,正是牡丹花怒放之时,它姹紫嫣红,争妍斗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现介绍我国几处最著名的观赏牡丹花胜地。  相似文献   

10.
连线     
《风景名胜》2009,(6):148-150
山东“中国石榴之域”将办首届榴花文化节;山东曹州牡丹园将建成中国第一国花观赏园;四川6月接待震后最大入境旅游团;四川剑门关欲打造国家4A级风景区;湖北襄樊鹿门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奠基  相似文献   

11.
东风骀荡,百花盛开。春天,是花的季节。花,是春天的象征。在万紫千红中,雍容雅致的牡丹冠绝群芳,被尊为“花中之王”,誉为“国色天香”。因而有人说,谁如果没有看过灿然怒放的牡丹,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看到春天的美丽。如此,牡丹庶几可以作为春光的代词了。我国人民历来都把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赏牡丹、咏牡丹、画牡丹不知引起多少人的情趣。爱新觉罗·毓峨《春满人间》(见本期封底)即本着这种传统鉴赏心理和审美追求,以花寓意,化物为情,寄托了画家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2.
河州牡丹情     
初夏 ,正是河州牡丹盛开的季节。从雄伟的积石关外到滚滚的大夏河畔 ,从巍峨的太子山下到奔腾的黄河之滨 ,从农家院落到机关大院 ,一丛丛一簇簇姹紫嫣红、流芳溢彩的牡丹 ,含笑迎宾 ,颔首接客。于是 ,一年一度以牡丹为主的一系列活动 ,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机关、学校的牡丹园圃人来人往 ,或写生花间 ,即兴赋诗 ;或弄姿留影 ,与花共舞。农村凡有牡丹人家 ,门户大开 ,任左邻右舍的牡丹好家前来观赏游览 ;主人则邀请客人或品茶于树下 ,或猜拳于花丛 ,谓之“浪牡丹”。自治州首府临夏市区的八坊回族群众 ,还用清香鲜美的牡丹花瓣烹调“牡丹羹”、…  相似文献   

13.
万花之王     
如果让大家来选万花之王,很多人只会想到牡丹。这是因为自唐明皇、杨贵妃偏爱牡丹,李白为之赋诗以来,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写下“群芳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便奠定了牡丹“花王”的基础。但这种看法是很贵族的。又是很世俗的。不论从一种花卉的总体评价或从植物学的观点来看,真正的花王非杜鹃莫属。  相似文献   

14.
牡丹,国花,是我国最具特色的花卉之一,"菏泽牡丹甲天下"是对菏泽牡丹的赞美。由于其具有的美丽外观和传说,成就了源远流长、内涵复杂的牡丹文化,牡丹的文化涵义具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学的和艺术等多元特征[1]。本文对菏泽牡丹旅游产品设计的资源基础、牡丹旅游产品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六条牡丹旅游产品设计原则,设计出了六大类旅游产品,旨在促进菏泽牡丹旅游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每年4月5日前后至5月5日前后对洛阳来说这是个盛大的集会。周恩来总理在洛阳曾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  相似文献   

16.
1987年韩国发行了面值为一万韩元的汉城1988年第24届奥运会纪念银币。币的正面是韩国国徽和国花——无穷花,上沿韩文“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下沿韩文“韩国银行1987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轮印:1984年3月17日,经武汉市七届人大会议审定,命名水杉、梅花为市树市花。40年来,水杉、梅花彰显武汉人精神特质,展现江城人文底蕴,寄托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全球获得广泛美誉。1983年3月,全国“为美化城市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授奖大会”在京举行,万里副总理发表讲话时透露:国家正酝酿评选中国国花。  相似文献   

18.
说起洛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九朝古都和牡丹。其实,地灵必生人杰,洛阳也多才子。令人感慨的是,花中翘楚的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多得人们宠爱,而人中俊杰的才子虽有满腹经纶却往往是命运多舛。透过历史的烟尘,回到八九世纪的唐代,观赏牡丹是当时都城的一大盛事:“花开花...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06,(7)
中国历代画牡丹的人很多,大家也不少。然而,不论是细腻湿润的工笔,亦或慷慨潇洒遵劲雄浑的写意,看来看去,总有那么股子千人一枝,万人一花的雷同感。曹明冉则不然。他笔下的牡丹既非工笔,也非写意;有工笔的细腻,又有写意的神韵。那些看似刻意营造,实乃心随笔到的生动灵性、疏密有致的线条结构将中国画的精神传承—“线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在春蚕吐丝般线的飞扬中可现生命的律动,在柔媚舒展但朗朗雄健的线条上可感觉出如虹的气势。“三月三日曹州路,人来人往看花忙”。牡丹虽不是梅兰竹菊那般高风亮节,然而,这种群生植物却有着“舍命不舍花…  相似文献   

20.
刘作忠 《文史春秋》2002,(11):42-45
20世纪上半叶,群芳争妍的汉剧舞台上曾有不少旦角演员以牡丹为其艺名,如“花牡丹”、“绿牡丹”、“新牡丹”、“玲牡丹”等,众多“牡丹”中,又以“牡丹花”为群芳之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