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杂考     
一奉先寺小考奉先寺的造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造像。群像雄伟壮观,艺术精美,驰名中外。然而对于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是否叫奉先寺,有人提出怀疑,故有辨明之必要。我认为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就称为奉先寺。永淳二年(683)四月的《唐朝散大夫陈君石龛像铭》云:"……于龙门奉先寺敬造石像一铺:一佛二菩萨、迦叶、阿难、香炉、师子等……面水踈(启冋)"。该造像记就在奉先寺下,药方洞北的摩崖上,这里明确指这个地方叫奉先寺。另外,石牛溪摩崖上的《唐朝议郎行少府监主簿上柱国钜鹿魏牧谦造像记》(开元五年八月十五日)云:"乃于龙门奉先寺北为亡考妣造阿弥陀像、释迦牟尼像、弥勒像合为三铺,同在一龛。"这里称奉先寺北也说明当时这里就叫奉先寺。永淳二年(683)距上元二年(675)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完工仅八年之久,它把这里叫奉先寺当不会有误。这里称奉先寺指的是大卢舍那像龛,正如石窟寺、敬善寺指的是洞窟一样。  相似文献   

2.
朱佩  刘轶 《中原文物》2023,(6):132-138
在2022年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中,经过病害调查,首次发现卢舍那大佛右胁侍普贤菩萨有琉璃眼珠,造像表面还有彩绘颜料残留。经过便携式设备的无损检测证实该琉璃眼珠含铅量较高,为典型的人造琉璃。其头部的彩绘颜料为铅白、铁红等。本次新发现不仅是整个奉先寺病害调查的重要成果,更为龙门石窟以后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对分析探索唐代石质文物雕刻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龙门大奉先寺的起源及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门大奉先寺的起源及地位富安敦奉先寺洞中的大像龛及其他雕像无疑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最引人注目的精品。因此诸多学者都把这个露天洞窟及其突出的雕像作为研究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相对于这个洞窟所隶属的寺庙却无法一概而论,因为此寺庙尚未得到专家们足够的重视。长...  相似文献   

4.
水对龙门石窟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的维修加固工程进行了十年,对“石窟围岩崩塌”这一病害的解决已有了初步经验。然而,对造成围岩崩塌、石灰岩凝浆、风化等病害的主要因素的水,仅作了一点点小型试验工程,尚未取得经验。在奉先寺维修工程中,发现古代沿窟崖边沿开凿的一条人字形排水沟,说明古代艺术匠师在开窟时已经注意到雨水对雕刻品的危害,作了防水设计处理,这是今天我们应该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始凿年代考辩张锴生(河南省博物馆)唐代卢舍那大像龛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组造像,它不仅代表了龙门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成就,也是今日龙门石窟的象征。可是长期以来关于此龛的始凿年代一直存在异议,这里我们也以一孔之见略作考辩。对龙门卢...  相似文献   

6.
9月6日至9月12日,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河南省洛阳市,参加“龙门石窟1500周年庆典暨国际学术讨论会”。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余万尊,碑刻题记2860余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龙门石窟经受到自然浸蚀和人为的破坏。1953年中央文化部批准成立了“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今名“龙门石窟研究所”)。1961年,国务院将龙门石窟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来,在龙门石窟研究所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龙门石窟的保护与研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龙门石窟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香山与龙门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代始称“龙门”。龙门地块自新生代更新世以来一直处于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和侵蚀卸荷作用阶段,伊水横穿地块,形成了深切的峡谷。这伊水深切的1000米长峡谷两岸,中寒武世白云岩和石灰岩地层,为石窟的开凿、雕刻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条件。公元493年,北魏王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至北宋诸朝。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开凿时间达150余年。据1989年统计:东西两山现存大小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60余块,造像10万余尊,石窟雕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反映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其中以奉先寺为代表的群雕,气势雄伟。雕凿精湛,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宾阳洞由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撰文,大书法家  相似文献   

8.
1997年至2000年,奉先寺遗址发掘工作队对奉先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637平方米.发现的遗迹现象有殿址、水道等.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构件为主.生活用品较少,多为瓷器.出土的十余件石刻造像弥足珍贵.奉先寺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古代寺院建筑和佛教造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龙门续考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调露元年(679年)高宗敕建大奉先寺之年作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时间,也有的将咸亨三年武氏助脂粉钱修大卢舍那像龛说为建寺造殿。最近有的同志对咸亭三年开凿说法提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8日至12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建院50周年大会暨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山宾馆举行。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5名专家及90名国内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有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麦积山石窟等10多家石窟单位的代表。 龙门石窟研究院的前身是1953年经文化部批准成立的龙门文物保管所。之后,龙门石窟保管所先后升格为龙门石窟研究所和龙门石窟研究院。50年来,龙门石窟在石窟保护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  相似文献   

11.
正唐朝自高祖、太宗以来都是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武则天即位后,即下诏将僧尼列于道士、女冠之前。她以五戒教育世人,以佛法辅助治国。同时,武则天迁都洛阳并改名神都。而洛阳城南二十余里的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这就是从北魏时候开始造像的龙门石窟。其中著名的奉先寺高达17余米的卢  相似文献   

12.
陈筱  孙华 《四川文物》2015,(2):73-86
在龛窟外部修建保护性建筑及设施是中国石窟寺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就进行了求索和小范围试验,以敦煌莫高窟加固工程以及龙门奉先寺保护为代表,龙门奉先寺修建保护性建筑的设计方案虽未实施,却基本可以代表当时中国石窟寺保护性建筑工程实践的主要思路。20世纪后半叶,修建保护性建筑并非中国石窟寺保护的首选,保护专家更倾向于采取远观不易察觉的化学保护方法。20~21世纪之交进行了大胆探索,以云冈石窟保护性建筑的设计与实践为代表,这些保护性建筑方案有仿古样式、现代样式和模拟环境样式;有的方案将现代建筑设计中最为前卫的设计理念、软件技术运用到保护性建筑的设计中,提供了很多极具创意的参考;"防水建筑"的设计也极具启发意义。理性科学、综合考虑的设计思路代表了石窟保护性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喜读《洛阳市志·龙门石窟志》傅振伦古洛之郊有伊阙,中州石刻,荟萃于此。龙门背依洛都,凿龛造像,名列我国三大佛教石刻艺术宝库,闻名古今中外。《洛阳市志·龙门石窟志》是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写成的,既是一部具有特点和优点的方志杰作,也是一部全面、系统、科学地论...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市南 1 2公里的伊河两岸的崖壁上 ,这里古称“伊阙”。《水经注·伊水》云 :“两山相对 ,望之若阙 ,伊水历其间北流 ,故谓之伊阙矣。”约自隋炀帝时 ,遂称龙门。伊阙山地大规模的开窟造像工程则肇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公元 493年 )的策迁洛阳。其创始窟即是名为“孝文窟”的古阳洞 (旧称“石窟寺”图一 )。本文仅就孝文帝与古阳洞的营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图一 古阳洞石窟龙门古阳洞的开凿年代就是龙门石窟的开创年代。这是目前学术界一致的看法。但对古阳洞的确切创始之年 ,至…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她的二千一百多个窟龛,犹如斑斓的群星,点缀在伊河两岸的峭壁间。奉先寺就是这群星烘托中的一轮明月,闪烁民族的艺术的光华(图一)。龙门奉先寺开凿在龙门西山的中段,唐代人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一带的岩石,据地质学家考察,认为是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和中寒武世石灰岩,是一种淡黄色厚状灰岩夹薄层灰岩。这种岩石层位厚,硬度  相似文献   

16.
龙门怀古     
魏星云 《丝绸之路》2011,(19):32-3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  相似文献   

17.
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究竟有多少曹学文炳灵寺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新疆克孜尔石窟并称为中国六大石窟寺。然而炳灵寺石窟究竟有多少窟龛,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的是183、184、195、196等几种说法。18...  相似文献   

18.
一、龙门石窟药方洞药方洞位于洛阳龙门西山石窟群南段的山崖上。南距龙门最早的石窟古阳洞12.45米。北临龙门最大的像龛奉先寺18.5米,药方洞地平面高出伊河边的路面是2.73米。洞门向东,略偏南。1989年10月新建石质庑殿式门楼一座。药方洞分为前室与主室两部分。前室南北宽3.97米、东西进深2.53米。窟门宽1.90米。主室平面近似马蹄形,穹窿顶。室内东西进深4.50米,南北宽3.65米。高4.15米。药方洞名称的来源。是依据该洞两侧的门券上刻有古代药方,故称“药方洞”。二、药方洞石刻药方的贡献及其意义中医药方和针灸疗法。自古至今大都以抄写、印刷传世,刻在石头上的非常罕见。在我国境内,现已发现的石刻药方有六处:  相似文献   

19.
龙门石窟的“卫星窟”——万佛山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佛山石窟位于洛阳市吉利区(原属孟县吉利乡)与济源市交界处的柴河村北。东临八里庙村,西濒柴河水库,对岸为焦枝铁路的济源市留庄至轵城段,该石窟群是龙门石窟周围诸多中小型“卫星”窟中相当有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一处。然在历代史籍中没有记载。直至1956年8月,新乡专署派人调查后才披露于世,但未引起文物考古界与美术界的重视,旋即在十年动乱中被破坏、湮没。20余年不见天日,几乎被人们所遗忘。1992年柴河村民将大部分湮没的残破窟龛造像又清理挖掘出来。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注目。万佛山石窟旧分上下两个寺院。故上寺、  相似文献   

20.
奉国寺坐落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原名咸熙寺,金朝改称奉国寺,因大雄殿内塑有7尊彩塑佛像,故又俗称大佛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