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尤其是30、40年代,工人所犯罪行占比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城市总人口中的占比。工人的罪行主要有三类:经济绝望犯罪,激情犯罪,失意报复犯罪。每种罪行背后都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因素,都是对城市环境的特定反映。工人犯罪比工人其他行为更能清楚地表明城市生活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特别是进入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勘灾的法规与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对勘灾人员的选聘机制已较成熟,政府与社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政府购买社会的救灾服务,渐为普遍的共识。勘灾人员对灾区灾情的记述多采取背向性的方式,以发挥其激励的功能,政府对此予以认可。灾情勘察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划分灾害等级和分配灾区物资的依据。勘灾过程充满艰险与困难,也是勘灾者思考灾害原因和提供对策建议的过程。勘灾的效率取决于决策者的权衡,与社会的经济力、财力、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地理范畴来说,淮河流域为近代中国有名的灾害频发且严重的区域,考察该区域的勘灾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侨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独特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她的产生、形成、嬗变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在这段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民国时期是华侨高等教育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民政府将暨南学校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开辟了华侨高等教育新的纪元。政府对一所高校的举措,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状况。研究暨南学校走向国立暨南大学,华侨基础教育发展成为华侨高等教育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探讨侨务政策与华侨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与改进今日之华侨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雪琴  彭强 《区域治理》2022,(11):153-156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也极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办高校教师薪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流失严重现象.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检索、梳理,了解国内外薪酬管理研究现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资料搜索,并以广东民办的HS学院为...  相似文献   

5.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重庆由四川省辖市升级为院辖市,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地方财政税收制度。作为地方税收的大宗,营业税本是重庆市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重庆市营业税权力却遭到四川省政府、中央政府、重庆市商人团体和参议会的分割、侵蚀而流失。以营业税为主的地方税收权力大量流失,直接导致地方财政困乏,也是影响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侯雁  方圆 《东方收藏》2023,(10):87-89
民国时期的书画装裱持续时间短、装裱材料简陋,因而尚未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文章研究了民国时期特殊的纸镶绫边、半绫装形制的装潢,并通过讨论来自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民国时期书画作品,总结这一时期装裱的形制、用料及常见伤况。民国时期装裱由于采用纸质材料替换绫绢材料,对画心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被再次收藏后通常会进行修复和重装,因此这一时期的装裱样式很难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文章将以《罗家伦行书对联》为例,对民国时期的书画装裱增补一些书面记录。  相似文献   

7.
广义的法理修养可以理解为有关公共生活之规则、秩序、公意、共识、正义、理性等方面的思想理论修养。民国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留学欧美的经历。虽然他们熟悉欧美近现代法理的原则、教义、结论,但他们对欧美法理的内在逻辑没有反思,缺乏同情的理解。他们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们的伦理修养奠定的。贫困的法理修养与丰裕的伦理修养,可以概括民国时期公共知识分子的两个维度。罗隆基的政论可以说明民国时期公共知识分子的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8.
陆兴祺长期担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并一度被授予陆军中将,提出了许多治藏建议,是1912-1926年间西藏治理的重要人物.但是包括陆氏的职衔、所属机构及其部属情况等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依据《政府公报》和新近公布的民国时期档案等文献,梳理了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银行公会作为银行同业组织,在维护各地正常的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银行公会毕竟主要代表了银行业的利益.如何加强对其的规范和管理。是政府监管当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主要根据上海市档案馆藏相关档案,对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三次修订业规和报备的过程进行疏理.并作出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文献分类是方志馆的一项基础业务,做好地方文献分类工作,对有效揭示方志馆特色馆藏,提高用户对方志馆地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分地方文献具有优势,同时也有一定局限性。只要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克服局限,突出地方文献的地域性,就可以作为方志馆地方文献分类的工具。还要完善地方文献的管理系统,让传统分类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要在地方文献分类时,充分考虑用户的地域性、内容方面的需求,做到科学、合理。这必将大大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提升方志馆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方志搜求热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升 《近代史研究》2004,6(3):218-252
民国间的方志搜求热,持续时间大约从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这一时期的方志搜求,主要是采用购买、征书、接受赠送这几种传统的方式,但又有所发展与创新。方志搜求热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当时学风的变化、资政与修志的需要、外国对中国方志的利用、地方图书馆与藏书家对乡邦献的重视等因素的影响。持续了20余年的这次方志搜求热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造成了书市的变化、方志外流严重、方志专目的兴起、重印方志的繁盛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疫灾与防治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的疫灾呈现出与历史上相似的特点,如成灾机制复杂,灾种多样,疫死率高,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等。水旱灾害、战争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是造成民国疫灾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政府在机构设置、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基础设施和医事人员的培养、疫灾防治的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民间疫灾防治也不逊色,成绩斐然。但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3.
民国徽州地方志的编纂注重顺应时代潮流,对方志的体例门类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探索实践。徽州各县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修志,提出建设科学的分类,延聘采访员进行实地调查,汇编采访表,并积极将科学的地图绘制方法运用到志图上。修志者还结合本地实际,对旅外人群、宗族、方言、歌谣、民谚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收集与整理,为我们考察近代以降徽州地域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民国时期徽州各县启动的此轮修志是在长期积累志材的基础上进行的,修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既与编纂者的学识、眼界等因素有关,更与编纂者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理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了民国时期广州消防机构的构成、内部关系、运作规范、功能表现等方面,认为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体制是一种混合型体制,在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事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不能适应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民国是中国封建帝制进入近代宪政的时期,帝制时期的志书体例,从内容到形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因此,对志书的内容和体例进行创新变革非常必要。民国时期,徽州六县都普遍开展了修志,成稿并出版的有歙县、婺源、黟县三县,未成稿或部分完成的有绩溪、休宁、祁门三县。民国时期徽州方志编纂的实践,充满了创新与守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已出版的志书,都是遵循旧志体例,而未完成编纂出版的志书却都充满了创新意识,这也证明循例容易,创新难。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国时期的灾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峻 《民国档案》2000,31(3):54-57,11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时期,灾荒之多,灾情之重,灾区之广,灾民之众,为历史所罕见。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仅1912年至1937年的26年间,重大灾荒77次,平均每年达3次之多。民国时期的灾荒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民国历史档案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档案是最重要的史料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原料,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产生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资料并有相当部分遗存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梁启超曾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①由于历史的基本特征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它既不可能再现,也不会重演,因此,史学家只能依靠众多的反映以往历史的史料为中介,研究历史和认识历史,史料就成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可以说,如果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学,历史研究也将成为无米之炊。 史料从其来源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文字记录史料…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时民国时期戒毒政策和戒毒行动的回顾,从建立戒毒组织机构,颁发戒毒政策,建立戒毒制度,加强对公务员、军警、学校教职员生的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戒毒的特色,并反思了戒毒工作中的深刻教训。本的主要启示在于:戒毒政策应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众身心健康两个价值取向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应坚持强制戒毒,同时鼓励和规范自愿戒毒。强制戒毒中对吸毒交医强戒和惩罚是必要的,但应提高医疗的效果和运用惩罚的目的和质量,切忌以罚代戒,以刑代戒;戒毒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由政府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并动员各种资源和力量多层面共同施治,才有望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略论国民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全生 《民国档案》2003,(1):115-120
中华民国年间 ,自民国北京政府于 1 91 2年 9月成立了审计处 ,随后又统一成立了各省审计分处以后 ,直至 1 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崩溃 ,其间虽经政府更替 ,其国家审计机构一直延续不辍 ,并有所发展 ;只是名称和统属有所改变 ,1 91 4年改名为审计院 ,改隶于总统府 ,1 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又将审计院改为审计部 ,隶属于监察院 ;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制法规 ,形成了一整套相对于过去封建王朝时代的近代新式审计制度。过去虽然有些著作对民国审计制度作过一些介绍 ,但大都缺乏深刻的理论研究 ,诸如对民国年间新式审计制度产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与古代…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社会改良运动,即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采用和平的方法,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措施,以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这种改良性质并不意味着乡村建设运动就无意义可言,首先,乡村建设运动的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内容,对于解决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的生产生活困难、推动社会进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一些实验区在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对于今天相关的农村工作有其借鉴的意义;第三、当时有成百上千的知识分子抛弃城市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入民间”,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他们扫除文盲和脱贫致富。对此,应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