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2006,(Z1)
1889年,李大钊还未出生,父亲已经病逝,仅仅过了16个月,苦命的母亲也因不堪重负而谢世,李大钊成了没有父母的孩子。60岁的祖父便肩负起抚养孙子的责任。4岁时,祖父就用硬纸做成“认字卡”,在玩耍中教他识字,开始最初的“寓教于乐”。茶余饭后,祖父还会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李  相似文献   

2.
<正>从近三百年晋商由壮大到消逝的历史长河中看,我父亲是由传统晋商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第一代,因此他是一个极具晋商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这在晋商后人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父亲渠川祜,字寿田,又作受天,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祖父渠仁甫为他取乳名“如心”,由此可以看出祖父对他的疼爱。父亲5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又当爹又当妈把他拉扯大。从7岁开始,祖父从《三字经》手把手教他念书识字,逐步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同时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珠算。  相似文献   

3.
曾祖父与祖父父亲多次讲过 ,他所以自幼对历史感兴趣 ,以至后来以史学教育和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与从小受到祖父援庵 (垣 )先生的熏陶教育有关。祖父所以能成为杰出的学者 ,又同曾祖父的培养有关。在介绍祖父对父亲的影响之前 ,有必要介绍曾祖父维启 (名满田 )公对祖父的影响。祖父于清光绪六年 (1880年 )出生在广东新会一个药材商人的家庭 ,创业者是高祖父海学(18 11— 1878年 ,名社松 )公。他于 19世纪上半叶以贩卖新会特产陈皮起家 ,后扩大为经营药材 ,在广州开设“松记”店。道光十七年 (183 7年 )改店名为“陈信义” ,店铺门联为…  相似文献   

4.
1958年,为了支援安徽创办安徽大学,先父冒效鲁奉调安大任教。为了教育事业,他义不容辞,他对家母说要在安徽施尽才华,把书教好,毅然举家迁居合肥。让父亲放心不下的是老病的祖父冒鹤亭,时年祖父86岁。为了照顾祖父,解放初父亲婉谢胡绳通过沈志远邀请他去北京工作和叔叔冒季美从香港寄来的大学聘书。祖父成名很早,是著名学者。19世纪末,国学大师陈衍称吴汝纶、林琴南和冒鹤亭为“海内三古文家”,当年祖父才20余岁。当代学者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拟我祖父为“天贵星小旋风柴进”。祖父有5个儿子,他认为能承家学的是父亲,并赋诗鼓励。祖…  相似文献   

5.
一个史学老人的心愿——记祖父周谷城周均美祖父去世已二年了。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一个历史学家,他一生都在关注、思考中国乃至世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若说他的心愿,最大莫过于见到一个强大和平、繁荣昌盛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说,祖父是...  相似文献   

6.
在贵州近现代史上,任可澄先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不但在贵州创办了多所学校,被称为一代宗师,而且还当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对编纂(民国《)贵州通志》也有突出的贡献。任可澄(1878—1945年),贵州著名文人、社会活动家。原名文火荣,字志清,别号匏叟,贵州省安顺县人。他出身于世宦人家,祖父任焕煃,当过翰林,官居江苏吴县知县;父亲任毓桢,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任可澄幼年受祖父之教,19岁考取拔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第四名考中举人。次年试授内阁中书,供职不久,丁忧回籍来到贵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受贵州巡抚岑春煊委为…  相似文献   

7.
徐珣 《钟山风雨》2013,(2):50-52
我的祖父徐菊农是旧时没落的火柴业主,因为"与财无缘",便自嘲为"火花世家".火花,乃火柴盒上的小小商标,他为了补贴家用,经常为新的品牌设计火花.不想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那一年,被两江总督府招纳为这方面的"贡管",不但自己创作,还评审了所有"祝寿"火花. 祖父在"任"仅有七八个月,名字都没有公示过.但是,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冀无身外忧,自有闲中益. 祖父生于1844年,病亡于1915年.  相似文献   

8.
我1930年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祖父是湖南新化人,是个大地主,也是个秀才,还会中医,经常有人来找他配药。我父亲叫杨开道,曾有人考证,说他与毛泽东的第一任夫人杨开慧是远房堂兄妹。父亲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  相似文献   

9.
1931年元月,王品魁先生诞生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圹州乡安圹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曾祖父、祖父都是当地的知名人士,精通堪舆术,其父一生还设馆教书,又攻书法与篆刻,是当地乡野书家三绝之一。王品魁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从《三字经》、《大学》、《中庸》等孔孟之道至国家学堂(小学)都经历过严格教育,当他九岁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关于周恩来的好多著述中,在涉及他的家世时都说:周恩来的祖父名殿魁。有的说殿魁字攀龙,号云门城说周恩来祖父任过淮安府山阳县知县;更有说周恩来祖父曾任淮安草堰司巡检等职,晚年买了个知县,末及上任就逝世了。笔者在近五年中,经过多方反复查找考证,有确凿可靠的史料表明,上述说法都与史实相停,完全错误。一、周殿魁不是周恩来的祖父,而是周恩来祖父起魁的嫡堂弟周恩来祖上于南宋初年辗转迁来绍兴山阴乡间,至明代初年移入绍兴城内,不久定居宝信桥瑰。这支周氏家族以元代的周茂(字元泊)为始祖(一世祖),从他起至…  相似文献   

11.
孔继勋(1792—1842)字开文,号炽庭,是孔子第69世孙,故刻有“天南圣裔”的印章。他的先祖是于宋代迁来广州城西彩虹桥附近的,元代又迁至南海县的罗格围,并人籍南海县。他的祖父是靠经营盐业起家的,父亲孔传颜是位小有名气的秀才,在广州濠畔街建有“濠上观鱼轩”,藏书4万余卷,孔家子弟就是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潜心学业的。  相似文献   

12.
金科 《江淮文史》2004,(2):49-64
纵观祖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平心而论,真正使他长期“吃得开”,对他厚爱有加、仁至义尽的,还是中国共产党。这从1941年祖父正式投身革命以后,其实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张孝祥 《江淮文史》2022,(5):136-144
<正>张恨水最早起步于安徽芜湖,而对他走向文学道路影响最大的人是郝耕仁和我的祖父张九皋。我的祖父张九皋先生与郝耕仁是挚友,张恨水正是通过郝耕仁认识我祖父的。1913年张恨水在上海认识了郝耕仁,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恨水说,是郝耕仁改变了他的人生。而祖父张九皋则为张恨水提供了一个起步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赵朴初先生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诞生于山水秀丽的安徽省太和县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 ,与笔者之母为同乡。他的曾祖父、祖父均系清代进士。有清一代 ,太和县仅出了两科状元 ,其一即赵朴初之先祖赵文楷。赵文楷字逸书 ,号介山 ,为嘉庆元年(1796)丙辰恩科状元 ,状元府第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棉鞋营。赵朴初幼承庭训 ,聪颖过人 ,熟读经史子集 ,古典文学功底深厚 ,青年时代考入美国教会办的私立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攻读。他酷爱文史哲 ,精通英语 ,并对佛教经典和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 ,开始实践佛教徒立身处…  相似文献   

15.
鸡叫三遍,忙人磨镰。鸡叫一遍的时候,天还早,大概是凌晨3点多。这个时候,祖父已经醒了。他穿上衣服,从炕上下来,就出了门,去村口站上一会儿,就又回来了。这是他进入老年以后的习惯。家里没人知道他跑到村口到底是去看什么。祖母为此经常唠叨着:“像个夜猫子,就不怕鬼拉去?”祖父从不吱声,也从不解释。但每个早晨祖父还是要去一趟的。从村口回来,祖父开始喝茶了。他喝的是罐罐茶。他先在那个红土坯的小火炉里生着火,把熬茶的砂罐子煨在火苗中间,还有一个精致的小“白兀”(方言,读音pia)子,要架在火炉的顶上,预热些水。砂罐子里的水开了,就放…  相似文献   

16.
陈小薰 《世纪》2023,(1):48-51
<正>我祖籍浙江湖州,太祖父陈容生和陈立夫先生的祖父陈延佑是亲兄弟。我的祖父陈其文、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和沪军都督陈其美都是其字辈,从辈分来说,陈立夫算是我的伯父。说来也巧,我与伯父陈立夫的生日时隔49年,在阳历年与农历中国年竟然都是同一天,阳历的1949年8月21日,农历的七月二十七。伯父于2001年2月8日在台湾逝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说一说我眼中和心里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17.
许进 《纵横》2009,(2):7-8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祖父许德珩与周恩来总理一同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在一次小组会上周总理问祖父:“楚生兄,你从法国回来后在哪里工作呀?”祖父回答说:“我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那时你已离开了,是熊雄负责。”周总理说:“噢,你还在黄埔(军校)工作过,那要记你一笔。”看到周总理清瘦的面容,祖父联想到当时很多关于周总理患癌症的传言,他沉重地说:“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呀。”周总理回答说:“我剩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18.
1996年3月14日,祖国西部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飘飞着鹅毛大雪。就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王洛宾被飘舞的亿万朵美丽而洁白的雪花簇拥着走了。他走得那么坦然、平静,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也许耳边传来了为他送行的优美歌声,在歌声中,他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了……音乐家王洛宾.1913年元月7日出生于北京。他的祖父是位画匠,清末北京的正阳门楼上曾留下了他祖父画过的油漆花卉。祖父也常为死者画画遗像。经常在死者亲属的哭泣声中画完。为此祖父就对自家人说:“只有真正懂得悲哀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王洛宾自述在他的一生中,常用祖父的话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9.
石聿俊 《炎黄春秋》2003,(10):52-54
我的祖父石瑛(字衡青),是湖北“三怪”之一。他一生特立独行,廉洁奉公,做出了许多不合世俗人情的事情。虽然他逝世60年了,但是他为民请命、力抗权贵的许多事迹,至今在民间还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84年岁了,要说我祖父张嘉荣的事,那还真是红火过一阵子呢。他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先是清军绿营的管带,退役后即落脚在今黄河河套地区的内蒙五原县城开镖局。光绪九年(1883年),一次巧遇,他把天津的英国洋行从黄河水路引进甘肃、宁夏、青海的西北产毛地,从此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外国羊毛买办,拥有上百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