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希 《民族译丛》2006,(5):30-37
在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的关注点。在考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时,侨乡是考察和理解华侨、华人“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参照坐标。这不仅因为侨乡是华侨、华人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是海外移民影响祖籍地社会、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还因为侨乡研究是透视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虽然海外移民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侨乡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前言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故乡的关系,早已引起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以往国内学者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资料掌握情况,对海外华侨华人影响中国故乡,也即是在关于侨乡社会的形成和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而有关中国乡土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心态、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侨乡在短短的2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侨乡的变化与海外华侨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学者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并由此向前延伸,讨论整个20世纪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这方面研究的著述逐年增多,成果喜人。但是,全面、系统地研究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之间关系的著作却不多见。2006年9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郑一省博士的新作《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进程,已充分显示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所谓主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华族为争取获得享有开展本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权利所进行的主观努力;所谓客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及政府的政策,以及祖籍国——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政策所施加之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客观因素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之影响。一“华文教育”的界定“华文教育”,顾名思义系指“对华侨、华人子女以及其他要求学习中文的人士施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课程的教育”。①此界定内涵着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国内(包括…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人文化教育问题刍议蔡振翔教育学与历史学、经济学一样,都是华侨华人研究中的重点学科。然而,从教育学角度研究海外华人的学术论著,谈论的却基本上是华侨教育与华文教育,主要是从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探讨海外华文教育的兴衰变化,着重研究促进华文教育向...  相似文献   

6.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于 1 980年 ,其前身是华侨大学华侨史研究室。 1 986年升格为华侨研究所 ,1 995年改名为华侨华人研究所 ,是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蔡振翔副教授。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颇广 ,涉及到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 ,但是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重点 ,则一直是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华侨华人研究所先后讲授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专题》、《海外华侨华人史》、《海外华文教育概论》、《侨务政策研究》、《台湾社会研究》等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课…  相似文献   

7.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新中国建立后,华侨科学家纷纷回国献身科技事业,贡献卓著;海外华商回国设厂和捐资办学一度非常踊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国家正确侨务政策引导下,华侨华人掀起支持祖籍国改革开放的热湖。他们大规模来华投资,继续支持科技事业,大力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推动中国统一大业。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史,是国史和侨史不可忽视的内容,其对于制定侨务政策、利用和保护侨务资源、推动祖国完全统一乃至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耿虎 《民族译丛》2007,(1):50-55
伴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出现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学习民族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华文教育也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客观需求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民族感情的寄托和民族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神州民俗》2010,(9):1-1
华侨(含华人与侨乡)是我国的重要社情,她有近千年的历史,我国各地都有华人华侨在国外,世界各国均有华人华侨之所在。无论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或者在国内的侨乡与归侨侨眷,他们都是炎黄子孙,由于他们有着特殊的海内外关系,因此便形成了一群特殊的人群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与侨乡建设 --梅州市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和评价了东南亚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梅州投资办企业、捐资办学的实绩及其对梅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意义,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梅州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分为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指出近代神户华侨社会与广东侨乡关系的四个特征 ,认为近代神户华侨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是以火柴贸易和生产为中心的关系。改革开放后 ,虽然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的关系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这种关系缺乏坚实经济关系的基础 ,是一种“根”在神户的关系 ,而不像新中国成立以前那种“根”在中国的关系 ,这是神户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关系在近代时期和当代时期的主要差别 ,这种差别的产生主要是神户华侨华人社会本身变化———即落地生根的结果。不过 ,未来新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关系的动态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论文梳理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政府等不同时期中国官方语言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认为晚清政府开启了管理海外华文教育的先河,使得中国官方语言改革的成果可以通过华文教育更有力地传播到海外。民国时期的国语教育主要是依靠国内语言政策和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共同实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取消了"双重国籍"政策。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主要是由中国国际移民的迁移影响到海外华文教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国际声望的提高,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在海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民族共同语教育对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外侨团的发展演变及其相关政策方雄普海外的华侨华人社团,与华文学校、华文报刊一起,被视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这些社团的发展演变,受诸多因素制约。其中,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社团政策。此外,与中国的侨团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中国历史上的侨团政策海外华侨社...  相似文献   

14.
广东澄海侨情变化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澄海市是广东省重点侨乡 ,在潮汕侨乡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改革开放后 ,澄海凭借其海外关系众多的优势 ,大力推展侨务工作 ,动员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近年来 ,澄海侨情却发生悄然的变化 ,华侨捐资锐减 ,投资不旺 ,显露出该传统侨乡盛极而衰的种种症兆。究竟是什么因素削弱、制约了澄海侨务工作的优势及其发挥 ?该市的侨情变化 ,是否反映了在潮汕地区这样的中国传统侨乡 ,其“侨”的优势正逐渐丧失 ,侨乡特质行将淡化 ?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90年9月22日至24日,国务院侨办文教宣传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首届华文教学研讨会,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6位海外华侨、华人及国内3所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的1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华文教育的现状、变化、发展前景以及教材、教学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中国热”引发了“汉语”热,为华文教育在海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侨办工业村是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侨乡农村独资兴办的工业村的统称。与华侨华人在祖籍地投资创建的工厂、农场、开发区等各类型投资组织形式相比,侨办工业村是一种有着不同特征的新型投资组织形式,其特点为:(1)由海外侨华华人独资兴建与管理;(2)是一种综合性的土地成片开发区;(3)沿侨乡农村的自然村落而建。侨办工业村在中国侨乡出现的时间很晚,且数量也少。究其原因,除有早期国家政策的约束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侨乡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华侨华人资本要在条件不如城镇的乡村独自建立具有多种产业构成的工业村,…  相似文献   

17.
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8月,笔者赴广州参加海外华文教育交流会时,向大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转型问题》的学术论文。①文中详细论述了海外华文教育转型的几个特征,并且表示今后华语(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汉语)的实用价值,是海外华文教育兴衰的外在条件,而是警走与非华人的华语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则是海外华文教育兴衰的内部因素。至于华人的华文教育与非华人的华语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我称之为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的过程。本文拟就此点做进一步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大多陆续地加入了当地的国籍,转变成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多重网络的内容、结构及其在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多重网络是侨乡和华侨华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网络.这种网络形成于两者的互动关系之中,且在互动中渗透和扩张.正是这种多重网络的存在和活跃,促使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的关系更紧密、更持久.  相似文献   

19.
赖瑛 《南方文物》2005,(2):52-57
广东化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而见长。由于历史的原因,广东海外华侨众多,成为中国最大的侨乡,拥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占全国三分之二。中西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独特的侨乡化,五邑侨乡、潮汕侨乡、兴梅侨乡等又因各自独特的人背景而蕴涵独特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20.
粤闽侨乡的经济变迁——来自海外社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侨乡独具特色的社会资源,海外华侨华人长期以来是侨乡社会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变量,使粤闽侨乡社会呈现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演进历程。1949年后30年的封闭过程中,这一重要资源的缺乏使侨乡出现制度性断层,直到改革开放20年来,源自海外的社会资源重新加以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