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抵制日货运动中,英美烟草公司利用中国国内的抵制日货运动,趁机揭露和指责简照南加入日本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日资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因此遭受中国民众排斥,并被农商部吊销了执照。为摆脱危机,简照南和南洋烟草公司展开了一场以挽救其中国国籍为核心的行动,并获得国内诸多团体及华侨的支持。简氏复籍终获成功,南洋烟草公司也得以恢复注册为国货公司。此案揭示,在民族主义运动中,国籍、国货身份成为重要标识,双重国籍致使国民身份模糊,有时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晚清名臣,民族英雄林则徐之婿,历任江西巡抚、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调任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督办南洋海防。其刚一抵任,一件令人头疼的麻烦事便找上门来——包括生产食盐的场商和运销食盐的营运商在内的两淮盐商,多次联名公禀,请沈葆桢收复淮盐引地。  相似文献   

3.
潘健 《福建史志》2022,(3):1-5+71
龙眼是福建的特产,产地主要分布在兴化、漳州、泉州、福州四地,其中以兴化所产为多且质量最佳。民国时期,以福建龙眼焙制的桂圆远销国内的广大地区以及南洋一带。1930年,福建龙眼的产值达到最高峰,之后随着东北市场的丧失与世界经济危机的来临,其在福建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唐宋之际福建地区辖县数目有了较大增长,其中由场升县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从时间分布上看,福建地区的场在中晚唐五代时期集中涌现,并在五代、宋初逐渐升格为县;从空间分布上看,这些县以建州、福州、泉州三地最为集中,并在宋初扩展至福建西南部的汀州。这样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唐宋之际福建地区的经济开发以及人口增长、福建地区的开发顺序与移民的迁移路线,以及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的政治局势均有密切的互动关系。"由场升县"这一历史进程的背后,既体现出唐宋之际朝廷统治权力在福建地区的渐趋深入,也包含了福建本地人士寻求建制升级与中央认可的积极努力;既是一种由上到下的行政调整,也是一种由下到上的倒逼推动,是"官"与"民"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对晚清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洋海军的创建、编制、特点及素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评,四洋海军的编制、特点及素质尚未见有人专文论及。文中提供了一些新史料,如福建、南洋海军的编制史料。提出了晚清创建海军的具体时间,并认为晚清海军代表清朝军队的最高水平。将北洋海军发展受限及南洋、福建、广东三支海军不能成军的主要原因,归结到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根本问题上,并对李鸿章单纯的战略防御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分布全世界,几乎是有海水处就有华侨、华人。海外华人的先辈大部分来自广东与福建二省。因此,华南侨乡一直是海外华人移民史的研究对象,曾出版过陈达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商务印书馆1938年)、陈翰笙的《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原书为英文本、1936年出版)等著作。这些著作以田野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加以  相似文献   

7.
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康熙六十年期间,驻厦门的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绘制了《东洋南洋海道图》(见图1)一图呈送给康熙皇帝。这幅地图准确标绘了南海诸岛的位置和名称,并绘制了从厦门到日本、东南亚各国20个港口的十几条国际航线,直观展现了18世纪初厦门的国际贸易网络。福建水师高级将领亲笔绘制厦门通往海外各国航线图,在古代港口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编著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是一部研究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企业投资的大型历史资料性丛书,填补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历史资料的空白。全书150万字,按地区编排分《福建卷》、《广东卷》和《上海卷》三卷。其中《福建卷》已于1985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博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作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区进行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即“三线”建设.这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所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三线”建设,凝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的战略眼光与构思,使新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新中国第一次对西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黄乃裳(1849—1924),字绂丞,又名九美、慕华,福建闽清六都湖峰(今福建闽清坂东湖头)人。他出生于一个累世务农的家庭,少时半耕半读。早年加入基督教会,得以接触西方的文化与民主思想,进而提倡西学。戊戌变法时,黄乃裳积极参与,前后八次上书请求施行新政,失败后受株连而往南洋,黄乃裳以开拓砂(月劳)越诗巫埠,创建“新福州”而闻名八闽,蜚声海外,为治华侨史者所称道;但他作为一个忠诚的革命党人,尤其是与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中南银行是旧中国八大商业银行之一.于1921年6月成立.7月开业,总行设于上海汉口路。该行创立人及最大股东为华侨商人黄奕住。黄系福建泉州人,20岁时去南洋谋生,由于他抓住机遇。艰苦创业,后成巨商。黄奕住在南洋时.体会到银行的重要性.回国后联络国内商业界、金融界、实业界名流,并以他为主要投资人.办起了以“中南”为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民国代表性华侨著述的序、跋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的背景和民国南洋华侨文献的出版特征,进而对民国公众认知中的"南洋观"进行了辨析。认为经济因素是民国南洋华侨研究热和出版热的内趋动力,经济话语贯穿南洋华侨研究文献始终。在"南洋作为常识"的出版热中,大众"南洋观"逐渐形成并呈现出流变性,即从我族中心主义转为基于经济互惠前提的平等合作、共存共荣的全新视角。目前呈散点分布状态的民国南洋华侨研究专题文献,亟待整合建构,由此发掘在大中国民族主义整一性视域下被遮蔽的辨证的"南洋"认知,有利于从源头破解历史上南洋华人与土著、中国与东南亚在各自的民族主义强势话语影响下形成的刻板成见,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史及华侨(华人)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洋务派主要人物。同治六年(1867年)到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任福建船政大臣。任内8年,他主持马尾船政局创建、投产,历尽艰辛,完成了第一期造船计划。他重视培养海防人才,设立船政局前、后学堂,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专业骨干。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入台湾时,奉命入台巡视,以钦差大臣衔办理台湾等处海防,积极调兵遣将部署海防战备,以实力挫败日本侵略野心。他致力于台湾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4.
黄乃裳,字绂丞,又名九美、慕华,福建闽清人。他年青时信仰基督教,接受西方文化。力图用西方文明改变中国落后状况。为了沟通中西文化,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他也学习传统文化,考中举人。积极参加变法维新运动。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他到南洋拓植垦荒,又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他一生从事宣传教育活动,其教育思想随着时代发展丰富成熟。  相似文献   

15.
沈葆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生,其父系道光举人,母系林则徐之妹,妻系林则徐的次女。沈本人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人,二十七年为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进而历任知府、广饶九南道、按察使、江西巡抚、总理船政大臣,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台湾巡视兼办各国通商事务,光绪元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相似文献   

16.
福建船政在同治五年(1866)创办,有其时代先进性。本文试从加强海防建设方面对福建船政创办的积极意义进行阐述,福建船政局的建立对加强包括台湾在内的东南沿海防务有重要意义,而且福建船政局的设立还有"护商"、"辑盗"等作用,促进东南沿海及台湾的商贸交通,保障海途顺畅,对促进台湾开发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黄乃裳(1849~1924年)在南洋沙捞越创建“新福州”垦场的100周年。“新福州”垦场的开辟和发展,体现了福州先民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努力拼搏的民族精神。黄乃裳不仅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还有着精辟的经济思想。探讨和研究黄乃裳的经济思想,不仅有助于对他思想体系的全面了解,而且对于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他的经济思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遣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人员返回南洋事,曾多次交涉,并做了巨大的努力。现在刊载的陈嘉庚致蔡伯祥征求意见函,及致当时国民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伍伯胜函(《致伍总领事由稿》),便是当时交涉的函件,信件由蔡氏后裔所提供。(标点符号,为本刊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正夏玉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47.8万字,99元夏玉清著《南洋华侨机工研究(1939—1946)》一书,以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台北"国史馆"的"南侨机工"档案为基础,利用南洋《总汇新报》《南洋商报》《槟城日报》等报刊资料,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洋华人社会支持祖国抗战的时空背景下,重点考察与介绍了"南侨筹赈祖国总会"的动员与  相似文献   

20.
近代环南海的跨国商贸,长期以广东及南洋各地粤籍外贸商及广货营销为重心.南洋华侨商人是近代广东开拓海外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既是土特产输往南洋的组织者,又是土特产到达南洋的推销者.互通有无,促进了广东与南洋地区的物资交流,为侨居地开辟了一个长期而固定的国外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