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希 《民族译丛》2006,(5):30-37
在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的关注点。在考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时,侨乡是考察和理解华侨、华人“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参照坐标。这不仅因为侨乡是华侨、华人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是海外移民影响祖籍地社会、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还因为侨乡研究是透视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虽然海外移民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侨乡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日本华侨华人群体是一种特殊的中国移民类型,历史上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遇到重重困难。唐朝时期,日本的华侨华人移民群体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宋朝时期,日本的华侨华人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内部具有一定社会化联系的群体,然而元朝时跌入了低谷。日本华侨华人的社会化进程至迟到明后期已经完成。17世纪中叶中国—东南亚—日本的三角贸易关系对华人赴日产生重大影响。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全面锁国,日本的华侨华人群体呈现萎缩。隋唐时期形成的中日文化传承关系,贯穿于整个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过程,从而使赴日中国移民的文化使命显得特别醒目。  相似文献   

3.
论文梳理了智利华侨华人自19世纪以来的移民历史轨迹,探析了智利华侨华人的社会特征、职业特征以及智利华侨华人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认为到20世纪初,智利华侨华人的职业已逐渐从华工群体向多元职业发展,尤以经商为最。现今智利侨社"新移民"社会特点鲜明,人数约3万人左右,且呈现来源地分散而集中及主要聚居于圣地亚哥的特点。智利华侨华人经济以中餐业及批发零售业为支柱,矿产、房地产等行业亦有一定发展。近年,智利经济环境增长放缓、管理制度多变、社会治安不宁等社会经济问题给智利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带来挑战。智利侨社的中华文化传承亦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战后50年各国政府对华侨华人实施的移民入境、国籍归化、经济、教、社会等政策,各有特色;东南亚国家比较严厉,美、加、澳、新等移民国家相对宽松,其他国家则宽严不一。不少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需要,对华侨华人政策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调整,有关政策虽然仍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时出现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日趋宽松,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论文梳理了华侨华人在尼日利亚60余年来的移民轨迹和投资创业历程,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移民的出现及其影响。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工业化的浪潮之下,香港企业家毅然决定离港赴尼在当地投资设厂,成为建设尼日利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此后的60-80年代,他们通过自身不断壮大的工厂规模与质量过硬的商品,对其周边地区的经济、民生和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进入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大陆移民携带中国商品进入尼日利亚,使得华人数量剧增并促进了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新老中国移民都在经济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并积极尝试融入当地社会。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尼日利亚华侨华人已经成为当地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传播传承中华文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 0 5年 1月 7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亚洲研究系朱梅 (MetteThun)博士发表题为“华侨华人在丹麦的移民历史和生活情况”的演讲 ,分析和报告华侨华人在丹麦的生活现状、人口概况、移民历史以及丹麦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趋势等。朱博士指出 ,学者们通常强调中华文化是东南亚华侨华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华侨华人特有的勤劳、朴素与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他们在海外赖以谋生和发展的基本信念 ;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 ,华侨华人很容易适应国外的新环境 ,在工作方面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移民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于近代中国移民史,常从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研究。一种是把中国移民史视为中华民族海外发展史,着重研究华侨与祖国的关系,强调华侨的爱国主义传统;另一种是将中国移民的活动,放在移民所在国的历史中考察,着重研究华人成为所在国社会组成部分的过程,强调华人对所在国的贡献及其在当地的生存权利。大体上说,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学者多持前一种看法,战后世界各地新一代华人学者则多持后一种看法。这两种看法自有其产生的不同历  相似文献   

8.
论文回顾了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回流历史,分析了新千年以来华人新移民回流潮的现状、回流原因和趋势。认为从19世纪中叶起,受排华运动的影响,澳洲华人回流现象便已出现,且这种被迫回流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白澳政策"废除时。与老移民被迫回流不同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澳大利亚移民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澳洲华人新移民回流人口逐年增长,至新千年已初步呈现出一股方兴未艾的回流潮,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华人新移民回流潮仍将持续走向强劲。  相似文献   

9.
华人移民的数量变化是国际移民学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国际关系学和民族学应当关注的问题。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涉及中国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各种因素。中日两国的人口变迁、社会变迁以及中日民族关系的变迁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日本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因素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别。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赵红英、副所长张春旺共同主编的《世界视野:走出国门的中国新移民》一书于2013年12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全书约43万字。中国海外移民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外移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移民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作为华侨华人研究的专业期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刊登了70多篇有关新移民的论文,展现了中国新移民研究的进展与脉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名古屋个案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在住中国人的出生地、社会阶层、数量变化和职业结构等方面的实地考察,解析了近年来日本中国新移民的人口迁移主要因素、人口变化趋势、要因以及职业分布特征。论文认为就业机会、居住环境、地域国际化政策是中国新移民迁入名古屋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中日关系的波动和恶化,是中国人口增加率呈现迟缓趋势的主要因素;在日本"构建多文化共生社会"的新政策背景下,华侨华人社会迎来了崭新时代。新华侨适应主流社会的方式和形态与老华侨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华人移民的主要来源。纵观中国海外移民史,从华侨华人的发源到新移民的产生,既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又有质的根本性区别。虽然,一个世纪以来,“排华”的劫难和阴影总是与中国人在海外创业的艰辛和血泪相伴,但时至今日,“移民”依然是中国大陆充满诱惑力的词语。本文试就中国大陆新老移民的差异作一个比较,从而阐明对新移民发展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华侨华人的人口统计特征、华侨华人社会内部的差异性与认同的多元性、与祖籍国联系的密切以及在居住国地位的提高四个方面,分析解读了21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就后疫情时代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提出几点思考。论文认为,应该客观理性认识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严格界定和区分“华侨”与“华人”的概念,并且审慎思考“华侨华人”与“华人散居者”这一术语在英文语境中的接轨;应该从国际移民视角审视和看待中国的海外移民和侨务工作,消除偏见误解,为中国移民正名,为中国侨务工作正名。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华侨华人"本体"的视角,分析了欧洲右翼民粹主义的反移民特征、影响以及华侨华人对右翼民粹主义的认知、应对特征及相关性。研究显示,欧洲右翼民粹主义的回潮对华侨华人生存与发展环境带来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华侨华人对右翼民粹主义的认知和应对倾向在个体和结构层面存在着多样性与差异性等特征。华侨华人自身、住在国和祖(籍)国各界,不仅要提高对右翼民粹主义及其影响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在文化认同、经济竞争、制度结构、舆论宣传等方面要有所改观,以进一步消解右翼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推动和谐族群关系与健康社会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虽然近年来华侨华人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不断升温 ,欧洲亦是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再移民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新移民”的主要前往地之一 ,然而有关欧洲华侨华人的研究一直是侨史学界 ,特别是国内侨史学界的薄弱环节 ,至今尚未有欧洲华侨华人史或欧洲某一华侨华人的国别史专著问世。1 999年 1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颇引人注目的研究欧洲华人移民的英文专著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活跃在西方社会的华人移民社团》 (WeNeedTwoWorlds:ChineseImmigrantAssociationsinaW…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所著的《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上中下三册,于2019年1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40万字,共28章。该书阐述了非洲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背景、方法论、现状分析以及中非关系史概览;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古代到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1949—2016年各个时期非洲华侨华人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演变;最后,该书还探讨了新移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华侨华人对非洲社会的影响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为研究对象,以共同体精神为理论分析视角,从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特征、中国新移民在南非的社会处境、海外华人共同体精神等社会结构性因素,分析了该社团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本研究认为,南非警民中心的成立,是以联合南非侨界各个同乡会、商会社团为基础的,因此,警民中心的基础仍然是华侨华人的血缘、地缘、业缘关系,通过民间与政府的跨国合作,在跨国空间中营造一种"同是中国人"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加强彼此的团结与合作。它的形成与发展凝聚了华侨华人的共同体精神,是跨国新移民为适应移居地社会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移民研究热点与华侨华人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当今国际学术界国际移民研究的热点进行了评介,剖析重要概念,展望发展趋势,认为国际移民是全球化的一个系统性因素,唯有将国际移民置于全球化的大系统之内,方能准确认识其社会影响,正确评价其未来走向。同时结合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现状,对华侨华人研究总体水平进行了回顾,并就一些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970年代初以前是起步阶段 ,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是进展阶段 ,1990年代是重要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日本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变化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从学者的个别研究发展到设定课题的专题研究 ,并进一步扩大到共同研究和国际交流 ;研究领域从历史学扩展到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加强对社区与区域、新老华侨、日本与其他国家华侨的比较研究 ,加强从移民角度及地域特色角度研究华侨文化及其变迁 ,加强对新华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巴西华侨华人研究的文献做了全面的梳理和综述,特别介绍了巴西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巴西华侨华人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地缘特点。研究显示,根据2012年数据估算,巴西华侨华人总人口在25~28万人之间。巴西华侨华人主要来自广东台山、浙江青田以及台湾省。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一样,巴西华侨华人的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很多人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身份证。大多数华侨华人由于长期居住在巴西,与巴西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他们的后代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不少人移民去了美国或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