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暨东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9月 2 4日至 2 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学术盛会的国内专家学者共80余人 ,接受论文 60余篇。会议主题有三个 :东南亚华人族群、半岛地区与跨界民族和岛屿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东南亚问题、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华侨华人问题等研究方面有着广泛影响的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近日迎来了建院 45周年 ,及国家 (教育部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纪念日。为此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暨东南亚研究中心于2 0 0 1年 9月 2 0 - 2 3日在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主题为“2 1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及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意大利等国 (境 )外的 2 5位专家学者 ,以及国内七十余位专家学者 ,就国际关系、东南亚政治、东南亚经济、东南亚华侨…  相似文献   

3.
海南行政区华侨历史学会编辑的《琼州侨史》(创刊号)已于九月份出版。该刊除登载地区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的消息及报告、讲话外,还发表了一些论文,侨乡调查报告,人物回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琼州乡音》编辑室编写的《琼侨史略》。据该刊“编者按”说,《琼侨史略》是第一部关于海南籍华侨历史的长篇论者,其重点是写东南亚琼侨。本期发表的是第一章“海南岛与东南亚的历史关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广西桂林市郊一建四工区工地开挖基础,于废土中陆续拣出40多枚铅质“开元通宝”(详见本期周庆忠《桂林发现铅“开元通宝”和铅“五五”钱》一文)。这批钱,史无明考,谱录乏载。形制仿唐,与十国闽王延羲的“永隆通宝”,南汉刘龚的“乾亨重宝”,楚马殷的“乾封泉宝”等较为接近,当为同时物。十国闽王审知曾铸铅“开元通宝’。《十国纪年·闽史》:“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公  相似文献   

5.
王凤翔 《史学月刊》2008,(11):128-130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说由来已久,但其渊源如何,学界却不甚清楚。其实,“十国”之说并不是自五代即有之。这个概念有一个由提出到渐被接受的历史过程。今笔者不揣浅陋,试梳理说明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史上,明代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转变时期,海外贸易在唐末、五代以后,经宋、元的发展,到明代出现了崭新的风貌。明代以前的东南亚古国,迭常向中国朝贡,绝大多数的王国被视为中国的藩属,而朝贡制度则沿用到明代才趋于完备。明代前期,朝贡贸易作为中国与海外诸国贸易的唯一途径,在实施运作中,在“厚往薄来”的原则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甚至远及西亚和东非)的海上交通、经贸往来,超越以往而达致高潮,南海诸蕃国(当时东南亚各王国)来明入贡的也达数十国之多,与之相伴,明代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外交也大放异彩。 关于明朝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研究,以往学者有过不少的论述,但多在双方友好往来方面着墨用力,平情而论,题材不免有些单一,而且以其反映历史事实的全貌,又不免有失偏颇之处。从实质而言,明朝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在友好交往之外,还涵盖其它方面的内容,而且同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应是此项研究的范畴,是一项有待开发的课题。邱炫煜先生著《明帝国与南海诸蕃国关系的演变》一书,可谓在这方面作了某些尝试性的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明朝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力作,不仅史料翔实引证得体,而且立论新颖多有创获,这充分反映了中外关系研究的新硕果。  相似文献   

7.
2007年新年伊始,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南方华裔研究中心”创办、诺拉.库克博士(Dr.Nola Cooke)和李塔娜博士(Dr.Li Tana)主编的《南方华裔研究》(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Studies)创刊。《南方华裔研究》是用以进行南方华裔研究的电子年刊,“南方”指的是东南亚、大洋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南方华裔研究》关心一切与“南方”华侨华人有关的问题,每一期将集中讨论一个地区或一个主要问题。创刊的第一期意在对19世纪的东南亚,特别是越—柬华人以及大陆与海岛东南亚结合部的华人历史提供新材料和新观点,该期刊发的主要论文有:邓尼斯.隆…  相似文献   

8.
陈曦 《文物春秋》2000,(5):32-34
“陈列计划”一词出自前苏联阿·伊·米哈依洛夫斯卡娅编写的《博物馆陈列的组织与技术》一书。陈列计划作为陈列内容编写本的名称 5 0年代被我国博物馆所采用 ,一直沿用至今。教科书和著述文章也多采用这一称呼。此外也有称“陈列大纲”、“陈列提纲”、“陈列方案”的。关于陈列计划与陈列内容编写本名实不符的问题 ,周筠先生在《谈陈列内容编写中的几个问题》(见《中国博物馆》1997年第 3期第 71页 )一文中已经指出。笔者同意周筠先生的这一看法 ,但不赞同周先生把陈列内容编写本与陈列计划完全割裂开来 ,称陈列内容编写本为“内容文字本…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3月 2 1日 ,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小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侨联机关举行。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郑一省做了主题发言。他从华人与中国对东南亚政治体制的影响、华人与中国—东南亚科学和生产技术交流、华人与中国—东南亚宗教信仰交流、华人与中国—东南亚语言文学交流、华人与中国—东南亚其他文化方面的交流及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前景六个方面 ,就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中的角色进行了探讨。他认为 ,华人移居东南亚 ,与当地人民生活在一…  相似文献   

10.
1981年,中国地方志协会制定《新编县志基本篇目》,提出全志应设“概述”。经过近30年方志界关于概述的理论探索和编写实践,“概述”已成为新编志书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轮续志的概述,如何在前志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质量,笔者结合编纂工作之实践,对概述的功能和作用、模式结构及编写方法进行探讨。现将一己之见分陈如下,乞与各位修志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11.
孟蜀石经     
孟蜀(934——965年)石经,因刻于广政年中,又称“广政石经”。始刻于孟昶广政初年,由蜀相母昭裔主持。广政七年(944年)刻成《孝经》、《论语》、《尔雅》,由简州平泉令张德昭书丹。广政十四年(951年)又刻成《毛诗》、《礼记》、《仪礼》,由秘书郎张绍文书丹。《周易》,由国子博士孙逢吉书丹。《尚书》,由校书郎周德贞(《十国春秋》贞作“政”)书丹。《周礼》,由校书郎孙朋吉书丹。又《左传》前十七卷,未著书写人  相似文献   

12.
概述.新编地方志的创新。经过近30年方志界关于概述的理论探索和编写实践.“概述”已成为新编志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编纂工作实践.对概述的功能和作用、模式结构及编写方法进行学习、探讨。现将一己之见分陈如下.与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是一个短暂而复杂的历史阶段。论及五代十国纪年 ,史书及相关文献的说法不一。《辞海》的五代十国纪年表 ,与《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主编 )第三编中的年表 ,就有些出入。而且 ,就范书而论 ,年表和正文的处置又复不同。“五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阶段 ,它 (连同“十国”)前后的界线都有一些模糊之处。吴国的立国可以追溯到 90 2年 ,而北汉国直到 979年才灭亡。但一般的五代十国年表从后梁建立的丁卯年 ( 90 7)开始 ,到宋朝建立的 96 0年结束 ;这是很自然的 ,因为这显得很整齐。“整齐”正是人为的表现 ,这是历史表述的模式化所要…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原南洋研究所 ) ,1 956年由当时的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与厦门大学共同创立 ,为新中国最早设立的东南亚和华侨华人问题专门研究机构。早期的研究重点为东南亚华侨华人。 70年代中期以后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还包括了对东南亚政治、经济、历史以及南海问题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并广泛地涉及到对东南亚的社会、文化、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问题的研究。1 996年 ,该研究所扩大规模 ,调整学科 ,更名为南洋研究院 ,现任院长为庄国土研究员。2 0 0 0年初 ,以南洋研究院为主并联合校内其他研究机构 ,由厦门大学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共同…  相似文献   

15.
总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华侨华人问题(昊前进)《社会学与社会调卉》1 99。年1期从民族学研究世界最大的跨境民族一一华人(姜永兴)《东南亚研究》199。年4期论“五缘”关系与泰困社会华侨华人族群(林风》《华侨与华人》199。年1期简论民族同化的概念和同化的形式(黄松赞)《广州侨史》第5辑爪吐与加州华族的比较〔印尼〕(廖建裕)《侨史学报》199。年1、2期二战后印尼原住民的印尼民族观(杨启光)《东南亚研究》1990午4期中国与华侨[日〕(斯波义信)《南洋资料泽从》199。年3期伦敦“中国城”的今昔(沈立新)《华夏》]99。年3期关于东南亚华人“泪”…  相似文献   

16.
本届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在工作组织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省、市、县的各部门承担修志任务.除概述、大事记和方言、民俗、人物等少量的志(篇章)是直接由修志机构的人员编写或聘请有关专家撰写以外,其他都是由各部门的人员编写初稿,甚至编成送审稿,然后由修志机构的人员进行总纂.  相似文献   

17.
郑一省 《世界历史》2002,(2):112-11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0年 6月出版的《中国—东南亚学 :理论建构·互动模式·个案分析》一书 ,是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刘宏博士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该书分四部分 ,由 1 5篇论文集成。在这些学术论文中 ,作者以独特的视点探讨了 2 0世纪中国与东南亚互动的基本模式、海外华人社会商业网络的建构与运作 ,以及当代东南亚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等重要问题。第一部分“导论 :理论与分析构架”是对主流学术界民族国家视野进行反思的同时 ,也试图阐释一种不同的分析构架。作者从建构中国—东南亚学必要性入手 ,分析了现存亚洲…  相似文献   

18.
1999年8月26日—27日,“跨国华资企业与企业家的前景及困境:二十世纪的南中国和东南亚”(ChineseTransnationalEnterprisesandEntrepreneurshipinProsperityandAdversity:SouthChinaandSoutheastAsiaduringtheTwentiethCentury)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  相似文献   

19.
聂德宁 《世界历史》2004,(4):141-143
20 0 3年 1 0月 1 9— 2 3日 ,由厦门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共同主办的“合作伙伴时代的亚洲”第三届TANAP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研讨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庄国土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李建发教授、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范戴克先生分别代表主办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恢复和发展陈奉林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经历了由相互隔绝到修复关系、发展关系的历史性转变。以战争赔偿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外交,是日本实现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有效手段。本文拟围绕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谈谈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