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程大昌《雍录》卷十载:“感业寺,武后为尼。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上仙,其年即以安业坊济度尼寺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此寺之东又有道德寺,亦尼寺也,改造道德寺为崇圣寺,充太宗别庙。”今按此处置“灵宝寺”与“崇圣寺”于安业坊,误甚。《长安志》卷九崇德坊崇圣寺下云:“寺有东门、西门,本济度尼寺,精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尼寺于安业访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宜,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  相似文献   

2.
浅谈巩县石窟寺的伎乐雕刻刘洪淼,傅慧翠巩县石窟寺,位于巩县东北方向的南河渡乡寺湾村东端。雕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公元500年左右)。原名“希玄寺”,唐、宋时称“净土寺”,明、清时改称“石窟寺”至今。巩县石窟寺现存石窟5所,千佛龛1座,佛龛276个,...  相似文献   

3.
唐代龙门有十寺。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作于公元832年)中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十寺之一即是天竺寺。龙门在唐代曾先后建过两个天竺寺。第一个天竺寺是景云辛亥岁(公元711年)天竺僧人宝思惟所立,见于苏(?)撰《唐龙门天竺寺碑》(载《文苑英华》卷856北)。该寺的位置,据考证在龙门东山北侧。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伊水泛涨,  相似文献   

4.
大庄严寺     
韩保全 《文博》2006,(2):15-17
大庄严寺始建于隋仁寿三年 (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他的皇后独孤氏出自鲜卑大族,文帝对他很敬重,让她参与朝政,宫中称之为“二圣”。独孤皇后于仁寿二年(602年)去世,次年为其追荐阴福而立寺。禅定寺位于隋唐长安城的西南隅。寺院规模宏大,占永阳坊之东半部,  相似文献   

5.
龙门杂考     
一奉先寺小考奉先寺的造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造像。群像雄伟壮观,艺术精美,驰名中外。然而对于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是否叫奉先寺,有人提出怀疑,故有辨明之必要。我认为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就称为奉先寺。永淳二年(683)四月的《唐朝散大夫陈君石龛像铭》云:"……于龙门奉先寺敬造石像一铺:一佛二菩萨、迦叶、阿难、香炉、师子等……面水踈(启冋)"。该造像记就在奉先寺下,药方洞北的摩崖上,这里明确指这个地方叫奉先寺。另外,石牛溪摩崖上的《唐朝议郎行少府监主簿上柱国钜鹿魏牧谦造像记》(开元五年八月十五日)云:"乃于龙门奉先寺北为亡考妣造阿弥陀像、释迦牟尼像、弥勒像合为三铺,同在一龛。"这里称奉先寺北也说明当时这里就叫奉先寺。永淳二年(683)距上元二年(675)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完工仅八年之久,它把这里叫奉先寺当不会有误。这里称奉先寺指的是大卢舍那像龛,正如石窟寺、敬善寺指的是洞窟一样。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隋仁寿年间幽州藏舍利的史事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隋文帝仁寿年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舍利收藏活动,幽州有两次获颁舍利。仁寿二年幽州藏舍利于弘业寺,今有传世感应奏表和塔基。仁寿四年幽州藏舍利于智泉寺,该寺于会昌年间重建胜果寺后,寺史不明,舍利重藏于悯忠寺。今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碑石存世,会昌六年《悯忠寺重藏舍利记》见于著录,从中可以获知当时幽州藏舍利的函具及供养物。幽州藏舍利的两方塔下铭尚未发现,根据已发现的12方仁寿舍利塔下铭,有10方遵循了统一格式及内容,因此,可以推测,若没有特别格式及内容的话,幽州两方舍利塔下铭应与《青州舍利塔下铭》的格式及内容一致。  相似文献   

7.
清初,在盛京(今沈阳市)城四面各建一寺,“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寺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每寺各有宝塔一座,因而俗以东塔、南塔、西塔、北塔指称四寺,或并称某塔某寺。四寺加之实胜、长宁二寺,乃清代盛京城著名的六座喇嘛教寺院。由于年久失修,横遭战火,四塔四寺中的“东塔永光寺、南塔广慈寺,均存其塔,而亡其寺”,西塔延寿寺于1968年拆除,“只有北塔法轮寺,寺塔并存,现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神通寺遗址在济南市南约四十公里(?)柳埠镇东北琨瑞山阳(图一),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始命名为种通寺。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载"仁寿置塔。敕令法瓒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即南燕主慕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荆州地区及江陵县文物考古人员于江陵县境内省辖菱角湖农场,反复调查了一处属于战国时代的古文化遗址——陀江寺遗址(该遗址在明古时期曾建有一陀江寺,后寺宇废弃,其寺名却成为该地地名而被沿用下来。考古人员将该遗址命名为陀江寺遗址。)现将该遗遂的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一、遗址外位置及外貌  相似文献   

10.
龙门续考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调露元年(679年)高宗敕建大奉先寺之年作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时间,也有的将咸亨三年武氏助脂粉钱修大卢舍那像龛说为建寺造殿。最近有的同志对咸亭三年开凿说法提  相似文献   

11.
隆兴寺     
《文物》1979,(1)
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善的佛教寺院隆兴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东隅,是一处布局规整、重楼高阁的古建筑群(图见封底)。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当时叫龙藏寺,著名的龙藏寺碑迄今仍立在寺内。寺的历史沿革,从唐到五代情况不详,宋初己更名为龙兴寺。宋开宝四年(971年),因奉宋太祖赵匡胤敕命在寺内铸造一座大铜  相似文献   

12.
净居寺,又名梵天寺。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苏山。北齐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释慧思结庵于此。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释智岂页苏山从师慧思而得法。唐神龙(公元705~707年)中释道岸建寺始名净居寺,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寺毁于兵火。宋乾兴(公元1022~1023年)中复建,真宗赐额“敕赐梵天寺”,故又名“梵天寺”。元季毁,明初修葺,崇祯末复毁。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释慧门募修。千余年来,净居寺屡毁屡修,而今大雄宝殿风雨飘摇,几座明代建筑葸缩于苏山之阳,门可罗雀,让人难免生“衰草孤杨,曾为歌舞场”之感。近日应邀赴光山一游,…  相似文献   

13.
三台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城北北泉路原唐巴公路左侧的长平山腰。该寺始建于北周(557—581年)年间,初名安昌寺,以后魏安昌王长子、新州(三台)刺史拓跋则的尊称安昌公为名。经隋,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声似琴,清乾隆时已称琴泉寺;民国年间,田颂尧军驻三台时,于1928年又命名为甘露寺,但群众仍叫琴泉寺。从建寺起,历代均有很多名人来此留迹,如唐代的杨炯、王勃、杜甫、  相似文献   

14.
重建于光绪三年(1877)的南京净觉寺,是南京穆斯林的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净觉寺由于年久失修,现已鉴定为危房,经南京市政府现场办公,确定列为2008年维修保护计划。目前经多个部门筹集资金600万元,用于大殿,二殿,望月楼等古建筑的大修,预计于2008年“开斋节”前整个工程完工。在净觉寺大殿,二殿维修的过程中,新出土一批文物,这对于净觉寺维修方案及始建年代的历史沿革研究与考证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武敏 《沧桑》2004,(Z1)
觉山寺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城东南12公里觉山山谷中。觉山,又称悬钟山,山峰耸立,悬崖如削,屏障于寺后,溏水逶迤于寺前。寺周有高山环抱,寺内古柏森然,郁郁葱葱,景色诱人。觉山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当时的帝都平城(今大同市)正值太后升天,皇上为了报答母恩,就在灵邑东南辟佛刹一区,赐额觉山寺。辽大安五年(1089)遇“镇国大王”打猎经此,见到寺宇残毁,故奏明辽帝下旨重修,时有僧侣数百,盛极一时。明代至清代前期寺宇颓败,仅保存宝塔一座。现在的殿堂寺宇,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至十五年重建的。觉山寺坐北向南。寺内建筑,共分三条轴…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东都安国寺坐落于洛阳宣风坊,为著名尼寺,多位官宦之女在此出家.《唐故东都安国寺大德尼法真墓志铭并序》2007年出土于洛龙区,是南来吴裴材料的重要补充,可补正史不足.  相似文献   

17.
《唐故大德大证禅师碑》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岳寺山门内西侧。该碑刻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原发现于嵩岳寺塔院西北山坡上,是嵩岳寺的重要附属文物。在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对碑文进行校订的基础上,指出文献中认为嵩岳寺旁边存在过敬爱寺的错误,并指出该碑的原始发现地为寻找唐代嵩岳寺寺院布局提供了线索。本则碑铭不仅可以弥补传世文献中禅宗北宗自普寂之后传承情况之不足,也可以管窥"安史之乱"之后禅宗内部争夺正统地位、社会认可和官方扶植的情况,对于禅宗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洪洞广胜寺     
正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5公里的霍山南麓,创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简称为"广胜寺"。元代毁于地震,现存殿堂多为元代震后所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  相似文献   

19.
鱼泉寺位于四川绵阳市魏城区东宣乡,距绵阳城约35公里。这里“层峦耸翠,林木翳荫,又有清流激湍,萦拂山中”环境颇为幽静。寺因山势而建,坐南向北,相传“寺有泉池木涸,有鱼游泳自如”,故名。寺创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开山僧人法号云岭,明末清初,寺遭兵羹,“只留正殿一楹”。清康熙、乾  相似文献   

20.
高平开化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舍利山腰,该创建于晚唐昭宗时期,初名清凉寺。宋天圣八年(1030年),仁宗下诏赐原清凉寺改名为开化禅院,即今所谓的开化寺。同时,在原址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改扩建。现存的大雄宝殿便是此时建成。开化寺现存建筑多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