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七月 《炎黄春秋》2011,(12):67-70
当下,"唱红歌"几乎成为专业词汇。对此,我倒有资格说点往事。我是唱着红歌长大的一代,因为自打我会唱歌,普天之下就没有不红的歌了。我母亲王昆是以唱红歌为职业的歌唱演员,她从唱《秋收》《翻身道情》,歌剧《白毛女》……再到《农友歌》,虽然她当过几乎十年的"黑帮分子",但她这辈子没有唱过任何一首不红的歌。我父亲周巍峙从上世纪30年代就参加革命,先是在上海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以何立山的笔名写过《上起刺刀来》等一系列抗日歌曲;后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久居西北边陲,思乡心切,2012年春,我携妻儿回老家山东济宁探望双亲.由于父母房子临街而建,在我到家的第一个晚上,刚刚躺到床上准备休息,忽然听到街上有人断断续续地唱起“文革”时期流行一时的歌曲:“马克思主义的道理……造反有理.”听着那粗犷的嗓音,我不禁大吃一惊,这不是远房本家大哥吗?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唱语录歌.我询问母亲怎么回事,哪知母亲长叹一声:“你本家大哥他疯了,人家说是什么后遗症,可怜的人!”  相似文献   

3.
我要回家     
我们家那时很穷。父亲在公社当发电员,母亲作为大半个劳动力在生产队挣工分,我们兄妹三人的学费每学期都要拖欠。我和妹妹在村里上小学,每天都回家,父亲要周末才步行回家。大哥在县城上中学,我们家距县城20多里,公交车票是一角,每周六,大哥也坐公交车回家。全家一周团圆一次,母亲总是要弄点好吃的,一家人虽然穷苦,却过得亲热快乐。特别是星期天,大哥都要带着我和妹妹到村外的小溪边玩上大半天,疯疯癫癫地乐。每个星期天,都是我们最盼望的时光,所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份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声乐大赛中,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藏族男青年歌唱家丹增又获得了一等奖。这是他在继1985、1992年两次获得这项国内最权威的民族声乐大赛一等奖之后,第三次夺冠了。丹增本届男中音声部,在这次比赛时却选唱了高音声部的歌曲《再见了大别山》。连续出现的高音,连男、女高音都要谨慎演唱的歌曲,丹增却唱得毫不费力。问他为何要唱这类歌曲,他憨憨而又认真地说,这和我参加声乐比赛一样,锻炼一下自己的歌唱能力。丹增1962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白朗县。他从小喜爱唱歌,很受父亲和哥哥们的宠爱…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刘半农刘小惠我现在正坐在一张60多年前摄就的“阖家欢”面前,照片上是我的父亲刘半农和母亲朱惠,中间站立的小孩子,很象个小男孩的就是我。那是去英国以前的纪念照片。50年前,当我们全家大小被父亲的突然逝世震动得天翻地覆和痛不欲生的时候,我就想写一...  相似文献   

6.
王培垠 《江淮文史》2014,(1):115-119
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江淮大地上的热血青年,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肥东乡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走出的刘鸿文、刘静、刘光甫三兄妹,就是其中代表。革命先锋刘鸿文大哥刘鸿文,原名刘先富,曾用名刘季温,1916年12月出生。刘家家境贫寒,父亲在外谋生,仅能糊口,经济来源主要靠母亲耕种的五亩薄地。由于曾祖母和祖母两代孀居,孤儿寡母备受歧视。祖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大姐姓李;二姐姓陈;我是老三,姓谢;老四姓石。四个姊妹四个姓,就是因为我家穷,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溺水去世了。我大姐因为年龄大,可以帮我母亲,就留下了。我二姐就给人了,所以跟人家姓陈。后来,母亲去梧州给一个烧锅的老板填房,这家人姓石,她在那生了个女儿,就姓石。妹妹出生后,我就没办法再跟着母亲了,她  相似文献   

8.
正我1943年出生于粤东潮汕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毛主席、共产党解放我们,让穷苦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这个贫农子弟才能够上学读书,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不断成长。一、钟情文学,更立志做人我的家庭虽然贫穷,但是父母却识字晓理,爱读书。父亲劳动之余,常给大家讲《杨家将》《水浒》等古代小说里的故事,还给我们兄弟姐妹讲《千字文》《三字经》。母亲则常常在晚上做完家务之后,用《潮州歌册》的形式给邻居的婶姆们唱《秦香莲》《陈三五娘》等剧目。由于受  相似文献   

9.
我生于1942年,从小就随父母生活在新四军和八路军的队伍中,经常听部队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建国后,在上小学时学唱过这支歌。记得当时歌篇上注明:毛泽东作词,李劫夫作曲。记得上初中时的一个晚上,我父母看完文艺演出一回到家,父亲程坦立即拿出久已不用的口琴,独自不停地长时间吹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曲子,显得有些激动。我用诧异的目光,看了母亲几眼。她对我说:在今天演出的节目中,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是最初的原词原曲,让他想起了那个年代。父母均没有跟我说明这支歌跟父亲有什么关系。后来,父亲在家请他当年在红十五军…  相似文献   

10.
刘春艳 《神州》2011,(9X):228-228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1.1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只玉波壳乐长得很漂亮,能歌善舞。每天晚上临睡前,它都要唱上一支动听的歌。一天晚上,正当玉波壳乐唱得兴奋的时候,一只野猫领着两个孩子来到玉波壳乐住的树脚,问玉波壳乐:“美丽的玉波壳乐,你唱的歌真好听,你能不能教我唱几支?”“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教你唱。”玉波壳乐回答着。但它又想,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喜欢唱歌的野猫,只听说过野猫是吃鸡和鸟的。“对!不得不防。”玉波壳乐暗自警戒。野猫又问玉波壳乐:“唱歌时用什么样的姿式,唱出来的歌才好听,你能告诉我吗?”玉波壳乐故意回答说:“我唱歌的时  相似文献   

12.
<正>"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这首《小城故事》,对于有些春秋的人来说甚是耳熟能详。这首歌不仅勾起了我对邓丽君的怀念,也让我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肃南草原下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在被窝里偷听她的歌曲的那段时光。她那独特的嗓音带给我的除了新鲜的曲调,还让我生出满腔感慨,她唱的歌曲怎么这么好听?同时,我也对香港和台湾等地产生了深深的迷惑和憧憬,那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父亲一生酷爱京剧,爱看,爱听,爱唱,爱演。爱看。不仅爱看京剧表演,还特别爱看剧本。记得我父亲有许多“戏考”,大概有二三十本吧!“戏考”就是剧本儿,每本里有一两出戏,或是更多。我父亲看这类书时很热闹,道白、哼唱、叨咕锣鼓点儿。  相似文献   

14.
“我去工作的时候,有的主办或者歌迷想缅怀一下,听一下以前的金曲,点唱,你喜欢什么我就唱,但你怎么也得给我机会唱自己的歌吧?不要一味要我给你怀旧的感觉。你让我唱一下自己的歌——也挺好听的”。  相似文献   

15.
艰难母亲     
母亲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二女,二女夭折。剩下的五个儿子,大哥二哥生于老家海城,三哥、我和弟弟生在树基沟。树基沟是一个矿山,招工时父亲从老家赶来,几年后,母亲也带着大哥二哥投奔到这里。  相似文献   

16.
我母亲黄素昭是外祖父黄齐生、外祖母王守瑜的独生女儿。1935年我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时年35岁,青年守寡,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住在家境清贫的婆家,心情自然十分痛苦。外祖父黄齐生深知我母亲的处境,便和我祖母商量,让母亲带着最大最小的两个儿子(即当时12岁的大哥李光绳和4岁的我),离开婆家,到外祖父母家生活。1937年秋,母亲毅然决定带大哥光绳和我随外祖父母奔赴延安,直接投身于革命的熔炉。我母亲曾和比她长4岁的表兄、我的表舅王若飞一道,在达德学校读过书,受到过进步思想的熏陶,对延安乃是久已向往。当年四月…  相似文献   

17.
林西  永志 《铁军》2023,(4):42-44
<正>走近父母延安,陕北的一座小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环绕;延河、汾河两河贯穿。很小的时候,我们姐妹就从父亲王范和母亲李仲培的嘴里知道了延安,特别在失去父亲以后,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母亲曾多次深情地讲起延安。宝塔山下、延河河畔都留下了父母的足迹,那里有他们的勤奋工作,有他们的艰苦生活,有他们的战斗爱情,  相似文献   

18.
邱昱 《古今谈》2007,(4):31-32
音乐是全世界最美的语言,音乐是浓缩的情感,好似我的亲人、朋友和孩子。 父母给了我一副天生爱唱歌的嗓子。7岁那年,当我第一次东张西望地带着好奇的神情站在舞台上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时,我就迷上了舞台,迷上了唱歌,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条件地爱着她,她成了我永不放弃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9.
雨来得突然,唱歌和跳舞的朋友本还想优雅下去,可是雨点越来越大,旁观和拥趸者相继离去,唱者,舞者也无所顾忌地或落下舞伴,或扔掉唱筒仓皇而去。我嘴里一边嚼着香喷喷的烧烤,一边悠然漫步在沙滩。已好长时间没如此在河畔、在野外遭遇一场大雨了。我在雨中淋着、  相似文献   

20.
从来没有人,像孤独的先知耶利米这样咒诅自己的生日。他说,“愿我生的那日受咒诅!愿我母亲产我的那日不蒙福。”耶利米是一个报丧的先知,他预言以色列的毁灭,呼唤族人的悔改。他因传递的信息在国中受尽羞辱。所以他咒沮那些报喜的人。“给我父亲报信说‘你得了儿子’,使我父亲甚欢喜的,愿那人受咒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