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男 《历史研究》2023,(5):86-104+221
皇太极所获林丹汗“传国玉玺”,对蒙古人而言具有政权更迭的象征意义。清代满蒙文档案,以及《蒙古源流》《金轮千辐》《水晶鉴》等十余部成书于17—19世纪的蒙古文史著中有关皇太极获玺事件的记述表明,在清廷无意以“传国玉玺”促成蒙古诸部承认其统治合法性的前提下,清代不同时期的蒙古文人对“传国玉玺”史事的书写呈现出较大差异。清初蒙古文人集体回避了与“传国玉玺”有关的话题;而随着对清朝文化和政治认同的增强,清中后期的蒙古文人则逐渐站在清朝的立场讲述“传国玉玺”故事,并基于个体经验差异,对玉玺来历、性质以及皇太极获得玉玺的过程等进行了多样化诠释。  相似文献   

2.
盛京皇宫中的清宁宫是清太宗皇太极黄衣称朕十七年间一直治居之所,作为帝后的寝宫,清宁宫已集帝后起居,祭祀,筵宴迎宾等多功能于一体,而成为帝王日常政务与外交的活动中心。故清宁宫的各项政治活动与皇太极即定的各项政策息息相关,并与扭转周围环境及外部关系紧密相连。如清初的一些国政要事曾在此商定,外藩蒙古的降臣附僚及朝鲜使节亦在此觐见和筵宴,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贡臣在此被招见,本文仅以皇太极于清宁宫多次宴飨漠南蒙古王公大臣的史实为例,析其用意,明其原因,述其作用与影响。一个政权或一个国家,任何历…  相似文献   

3.
玉海 《清史研究》2024,(1):47-56
后金天聪年间蒙古各部纷纷来归后,在崇德元年的盛京大会上,漠南蒙古16部49名贵族与满汉贵族臣僚共同推举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臣汗”,正式确立君臣关系。在漠南蒙古地区设旗编佐的过程中,唯独喀喇车里克部未能独立建旗,随之失去原有的相对独立性,其部名也逐渐被世人淡忘。自天聪四年噶尔玛台吉率众来归至康熙四年的索诺木兄弟南下归附清朝,喀喇车里克部归清之举历时三十余年,被编入翁牛特右翼旗、克什克腾旗和满蒙八旗等不同管理体制,成为清朝管理蒙古各部的特殊案例。  相似文献   

4.
《布连斯奇界约》与唐努乌梁海北境中俄国界的确定樊明方一、《布连斯奇界约》产生的历史背景蒙古高原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清朝在人关以前就统一了漠南蒙古地区。1655年,清廷敕封喀尔喀土谢图汗等8名封建主为扎萨克,喀尔喀蒙古正式归入清朝版图。当时唐努乌梁海属...  相似文献   

5.
一、政治、军事日本1992年清史研究概况艾平清史研究1994:3《明清史事论集》简评海陵历史档案1994:3清史、民族史研究工作的问题与展望。王钟翰教授访问记陈其泰史学史研究抚顺地区清前史研究评述傅波抚顺社会科学1994:11试论丁亥之役边佐卿满族研究孙承宗保卫北京述论余三乐北京社会科学1994:3试论清初由乱及治的历史进程栾凡北方民族1994:4努尔哈赤迁都探赜王充闾满族研究努尔哈赤的用间策略高庆仁满族研究1994:3汉文本《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订误二则佟佳江满族研究1994:4皇太极对漠南蒙古…  相似文献   

6.
蒙古高原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向来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洎乎清朝,早在入关前的皇太极统治时期,漠南蒙古诸部已经臣服。1638年(崇德三年),喀尔喀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汗向清政府奉表称臣,“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1655年(顺治十二年),顺治帝任命喀尔喀三汗等八人为札萨克,分左右翼,札萨克图汗部属右翼,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属左翼,负责管理喀尔喀各部事务,喀尔喀从此正式归入清帝国版  相似文献   

7.
论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二元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说的漠南蒙古,主要的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完整的政区概念。它东接盛京、吉林、黑龙江、南至长城,北临大漠、西隔河套与厄鲁特部落相邻。由于论题内的时间跨有清一代近三百年,其间这一地区居民、部落、行政建置和隶属关系屡有变动,因此既不能套用今天内蒙古地区的概念,也不能简单沿用清代的“内扎萨克蒙古”概念。旗是清廷在蒙古地区设立最早、数量最多而且又是用来专管从事畜牧业的蒙族居民的行政建置。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另一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行政建置──府厅州县制。尽管后者出现略晚,管辖的地域不及盟旗制广阔,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8.
16 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国号“金”;16 36年 ,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金”国号作为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 ,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皇太极时期 ,“金”国号已不足以范围其未来的发展 ,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皇太极新定的国号“大清”,不仅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 ,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大清”国号既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 ,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 ,归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 ,也必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如此 ,由“金”而“大清”,绝非简单的名号改易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矛盾重重,争权夺利,纷争不止。为了解决矛盾,建州女真于家族内部、同时与海西女真、与蒙古、与朝鲜、与明朝边吏盟誓,达成契约,互相约束。盟誓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代诸侯于神前立誓缔约,杀牲歃血,满族上层社会也十分盛行。努尔哈赤、皇太极利用盟誓牵制海西女真,完成统一女真大业;让诸位兄弟大臣等盟誓,加强统治,巩固皇权;特别是对朝鲜,从"兄弟之盟"到"父子之盟",为后金进攻明朝除掉后患;与漠南蒙古结盟,既扫清进攻明朝道路上的障碍,又增加了实力;与明朝边吏结盟,缓和矛盾,充实力量。努尔哈赤、皇太极在处于弱势之时,利用盟誓,与周边缓和矛盾、积蓄力量、发展盟友,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盟誓不失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一种策略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太祖高皇帝实录》作为《清实录》的第一册,是研究清入关前历史的重要献。本主要对此书中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对蒙古,尤其是漠南蒙古政策的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在清代历史上,满蒙联盟关系是统治笼络蒙古王公、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政策和宗旨,也是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长期有效统治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1.
王义夫 《沧桑》2008,(5):30-31
本文通过对清代文献及相关人物传记的考证,论证了清代设立归化城都统系清中央政府与漠南蒙古上层博弈的结果,是平衡双方利益的过渡性产物,并随着博弈双方力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即将出版的《清代蒙古政教制度》(赵云田著)是一部对清史和蒙古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是近年我国清史和蒙古史学术园地中的又一丰硕成果。探讨清代蒙古政教制度,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清一代的历史,始终与蒙古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蒙古族是我多民族围家中的重要成员,曾建立全国性封建政权——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元灭亡后,蒙古族几经变迁,于明清之际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与漠西蒙古三大部分,活跃于大漠南北及西北广大地区,对清朝政权的建立、巩固、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清建国之初,满洲贵族与漠南蒙古王公之间的政治联盟,是使  相似文献   

13.
依史料统计,后金天聪年间共有六位被称作“太后”或“福晋”的漠南蒙古察哈尔汗之妻妾,即郭(高)尔土门福晋、窦土门福晋、囊囊太后、苏泰太后、俄尔哲依太后及伯奇太后先后率部众归降了天聪汗皇太极,①今欲综合清人留下的零星记载,对这六位察哈尔汗之妻归降后金能风光再嫁的史实寻其渊薮,作为皇太极乃至爱新觉罗皇族的家事更是国事问题,试探求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满蒙关系的故实以就正于同行方家。一 察哈尔汗六位妻妾的风光再嫁言及察哈尔汗妻妾归降后金而风光再嫁,则有必要介绍一下察哈尔汗其人。察哈尔汗(15921634)…  相似文献   

14.
光绪年间放垦迎来全面开放时期的前夕,蒙古王公、清廷、领荒佃户三股势力之间利益博弈尤为激烈的郭尔罗斯前旗,因增夺地租的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一场暴力武装冲突,即"农安惨案"。该惨案是晚清蒙古地方全面放垦前各涉事利益群体围绕增夺地租进行利益博弈的典型事件。农安惨案的发生清廷负有责任,此外惨案发生前民间和平请愿聚会被当地"教匪"利用,演化成对抗清廷的武装斗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明末,深受崇祯信任和倚重的洪承畴松锦战役失败被捕后投靠了清廷。洪承畴在皇太极最喜爱的庄妃子博尔济吉特氏的温言劝诱下投靠了清廷的历史故事闻名于世,但是洪承畴的家世以及他投靠清廷后帮助清廷献计献策经略西南的故事却很少为人了解。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幅清代漠南蒙古舆图。这幅舆图主要记载了东跨吴叶尔河,西到宁夏,南靠长城、柳条边,北邻喀尔喀蒙古的清代漠南蒙古诸旗札萨克王公的名号、爵位及其游牧地去长城边口的里数等。本文根据此图记载内容,利用满、蒙、汉文史料进行考证认为此图绘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作为遗留性史料,这幅图对于研究清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和清代古地图而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清初内扎萨克旗的建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初内扎萨克旗的建立问题达力扎布盟旗制度是清朝用来统治和管理蒙古地区的主要制度,其中扎萨克旗是盟旗制度的核心,也是清代蒙古最基本的军事和行政单位。扎萨克旗制度最初建立于漠南蒙古,至康熙年间增至四十九旗。清代称之为内扎萨克旗或内扎萨克蒙古,简称内蒙古。...  相似文献   

18.
后金(清)天聪九年(1635),经过近20年的征战,后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统一了东北,而且征服了朝鲜,降服了蒙古大部。解除了后顾之忧,君权益固。正当皇太极雄心勃勃,欲夺取中原,入主称帝之际,事遂心愿,意外喜获世代帝王相传、象征皇权的玉玺。  相似文献   

19.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中华的统治者,在潜意识下,更注重追求清统治下各少数民族对其“中国”正统身份的认同,并竭力消除“夷夏”差别。因此在康乾盛世时代,清廷更注重“中国”作为统一国家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天下”中心身份的认定。其中清廷对蒙古各部司法治理的加强就是其加强从传统“中华”到“中国”身份转化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不仅巩固了相对统一的中国疆域,而且促进了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和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不少国外学者将1635年皇太极获得所谓林丹汗的传国玉玺的意义定性为继承了蒙元帝国政治遗产的统治合法性。本文认为,皇太极对玉玺事件的操控与利用主要还是着眼于其处理内政的需要,即加速实现将原有汗权统治体制改造升级为中央集权化的帝制模式,从而满足自己对君权扩张的政治需求。它并不意味着皇太极由此拥有了统治蒙古或内地的君权合法性,且从实际效果来看对该玉玺的占有也未促使尚在后金控制区域之外的漠北蒙古和内地汉人前来归顺或大量投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