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提出了以史证理、以理阐史的史学观。一方面 ,他把史学研究作为穷理的一种途径 ,认为史学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具体史实的了解来把握天理 ;另一方面 ,他又强调史学要以天理为权衡尺度 ,必须要在熟读经书、把握义理之后 ,才能治史。朱熹把史学纳入了理学的轨道。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非常重视史学的社会价值 ,强调治史为当世之用 ,其史学观表现出明显的经世致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李迎新 《丝绸之路》2021,(1):104-107
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有本质上的区别.朱熹理学违背了儒学"天人合一"一元论思想,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走向二元论.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是基于对朱熹知先行后思想导致的不良后果进行的补偏救弊措施.朱熹将天理与人欲割裂开来,要人欲听命于天理,实际上是走向了性本恶.王阳明"心即理"的提出,即是对性本善的肯...  相似文献   

3.
论朱熹“会归一理”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史学思想,主要是他的历史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不仅修史者奉为圭臬,而且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往往据为准绳。朱熹认为,历史是“致知格物”的儒者所宜从而取得感发的一种学问。历史上的是非论争,应诉之于“天理之正,人心之安”。这就是说,要从致知格物的高度,要从天理的高度来认识历史。朱熹说:“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鉴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则是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慨然有感于斯。”(《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文道观打破了之前文道观旧的思维模式,不再将文与道对立,而是将文与道合一,提出了"文道合一"的观点。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与他道学家"以文为工具"的身份相关,而且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关。本文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来探讨朱熹的文道观,发现朱熹的文道观与他的理气观、道器观、体用观联系密切。因此,从哲学角度来分析朱熹的文道观,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去探讨朱熹文道观与其哲学思想之渊源,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朱熹文道观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理学思想代表着儒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他把理与气两个单个的哲学范畴结合在一起,发展为一对相对的范畴;改变了传统儒学知人而不知天的弊病。在理气宇宙论的基础上对儒家的性善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重新建构,把人性区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人们应该通过格物致知,向天理归附。以天理的无上至尊和人与天理的紧密统一为"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论证。同时,也为维护整个封建制度和价值体系提供了依据。本文拟就朱熹理学思想的体系做一简要、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之学问。在发生重大时代变迁的当代中国,从马克思哲学文本中探析政治哲学现实性与价值性之维,并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然后运用马克思的"实践人学"并开拓西方"微观视域"研究方法,来探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建构性是为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服务的政治实践之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对自由观进行一个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归属的分析,凸显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质乃是一种无支配自由观,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人们追求现实政治自由的理论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对自由观进行一个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归属的分析,凸显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质乃是一种无支配自由观,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人们追求现实政治自由的理论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随唐宋文化转型而兴起的“正统”论,扬弃了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说.以法则性、道德性“天理”取代主宰性、意志性“天命”,经宋儒精心阐发的文化价值理想、社会政治理想“天理一王道”再次构成统合历史兴盛衰亡之变的“贞一之理”。而北宋时代的正统之辨呈现出儒家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在因应时代变化之际曾具有的复杂、深刻的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是对于有关公共目的、信念的理性判断和估价"①,是思想家对于人类政治生活所作的理性思考和应然性的判断。到目前为止,即使是最著名的百科全书,提起政治哲学,也大多从希腊哲学说起,很少提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其实,历史上为西方思想家所注意的社会政治生活主题,也同样引起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关注,在保持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这一点上,中西方思想家的主观愿望是相同的。只不过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独特的理解,用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方式,建立起了颇不同于希腊、罗马传统的政治哲学体系。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1.
从人生哲学、政治哲学、教育哲学三大方面探讨旅游哲学。旅游哲学之内涵见诸情性观、价值观、生死观、苦乐观、天人观、人际观、政治观、修身观、静思观、义利观等。  相似文献   

12.
朱熹通过对《论语·里仁》"好仁恶仁"章的解释,扬弃了程门之学,并形成了"公体正用,体用一如"的公正哲学,但就其建构来说,这也只是其中的一维。对陆九渊心学理"的"心里公,好恶又未必皆当于理"的"公而不正",以及对吕祖谦史学理学的"切切然于事物之间求其是,而心却不公"的"正而不公"的批判,则是建构上的另外二维。三维建构,使朱熹公正哲学具有了历史感和立体感。阳明"致良知"之学是对朱熹公正哲学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绽小林 《攀登》2006,25(6):53-56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创新,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就在于它提出了关于发展的新观念。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我国引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起,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及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形成了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哲学解答。  相似文献   

14.
古代自然政治观研究常士门随着西方古代政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于国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与观点,产生出了不同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在古代希腊、罗马最初是神话的政治观,此后是自然政治观,再往后则是古代的个人主义政治观和早期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在古代相继出...  相似文献   

15.
魏小红 《丝绸之路》2012,(12):115-117
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文关怀、人的自由解放、人的价值旨趣集中蕴涵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中。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人学为向度来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价值,从而回归马克思的思想全貌。在当代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向度彰显出来,在人学视域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5,(2)
从古至今,西方政治哲学有其共同的价值关怀,即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如何使"人"存在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中,而与孤立的"人"相对立的是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因此,"国家"与"人"就成为西方政治哲学家们思辨的对象。本文中,笔者对西方政治哲学进行梳理,将西方政治哲学家对"国家与人"的认识归纳为三类,即偏向国家的整体主义哲学、以个人为核心的个人主义哲学、弱化国家与个人的基督教政治哲学。通过梳理,笔者发现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往往忽视了"国家行为"问题,他们大多只看重共同体应该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倾向于谁,将他们看成对立的状态。根据鲍桑葵(Basanquet)关于国家行为方面的哲学理论,国家目的与人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实现最美好的生活,而国家行为则是实现最美好生活的手段,它使国家与人保持着互动、弹性的关系,并为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对传统的理欲关系进行了批判性总结,既反对封建主义禁欲论,又反对享乐主义纵欲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欲观,其理欲观可以为我国当今社会的民生政治建设提供形而上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领导思想,被朱熹高度概括为"三纲八目"。学术界认为,孔子仅仅是一位世间智者,其思想的最高层次就是政治伦理,受这一成见的影响,《大学》所具有的超越精神一直未能被发现。所以,从孔子整体思想出发,结合中国的哲学传统,重新阐释《大学》的"三纲",以发现孔子哲学的最高宗旨,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熹政治思想初探汪高鑫朱熹从22岁担任福建泉州同安主薄开始入仕,到70岁致仕,前后近50年,而真正从政的时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①。为政时间虽然短暂,而“政事却有可观”。他根据自己的政治实践,并以一个思想家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对南宋乃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治哲学的早期表现形式,道德政治哲学是运用道德价值判断研究政治事物的产物,因此,人们所看到的早期政治哲学是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亦称伦理学)的混合体。这种政治哲学既是政治哲学的初始形态,也是道德哲学的初始形态。东方的孔子与西方的柏拉图同是这种道德政治哲学的典型代表,但他们之间的具体观念因受到不同政治背景的影响又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各自的政治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