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晋绥边区的晋西抗战学院、晋西师范学校、党校二部、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四院校(以下简称四院校)是在中共晋绥分局和边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下,根据当时战争发展和革命工作的需要连续发展起来的,是培养革命干部的综合性学校,从1940年2月创建晋西军政干部学校,5月定名为晋西抗战学院,1941年9月奉行署命令改名为晋西师范学校,1942年将晋西三中、民干校、行政干校合并于该校,1943年整风期间改为晋绥党校二部,1944年春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前,我就认识了林枫同志。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从晋西南到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我都在他领导的地区做新闻工作。那时他先后担任过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兼山西省委书记、晋西南和晋西区党委书记、晋绥分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期间,他从晋绥解放区率领一批干部到达祖国东北边陲重镇哈尔滨。新中国成立后,林枫先后担任过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兼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等职,从1959年3月起又是中共中央文化教育小组成员,长期主管教育工作。1957年秋我…  相似文献   

3.
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的诞生 写兴县黑峪口实验完小,首先要介绍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这所学校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下的边区级干部学校,也是晋绥边区最高学府。1944年初春,整风运动,审查干部、甄别工作基本结束,中共晋绥分局党校二部由黄河西陕西省神府县阎家堡村,全部搬迁到黄河东山西省兴县碧村。5月5日上午,召开全校大会,行暑领导宣布,经分局和行署决定,将党校二部改名为: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  相似文献   

4.
我所经历的一段培养妇女干部的情况,主要是1944年至1945年在晋绥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期间,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晋绥党校二部。1944年整风审干运动结束,到甄别阶段时,为培养抗战胜利后能够开辟新局面的干部,成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学员大多来自各地区的县区等方面的基层单位的干部教师,也有少数部队的干部、战士,还吸收了一些家在敌占区不甘被敌奴役志愿献身抗战的热血青年。学校分设五个学习队,一队有  相似文献   

5.
贺龙中学,坐落于山西省吕梁市北16公里处的方山县大武镇北垣吕梁山脚下,始建于1945年9月2日,是贺龙元帅亲手创办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中等学校。贺龙中学的前身,是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学校先后设有贺中一部、二部、三部、贺中附小和地方干部培训班。1948年夏,学校迁往临汾。之后,与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步兵学校合并,后又扩编为西北军政大学。办学历时3年多,共培养学生3000余人。  相似文献   

6.
正是隆冬季节,大雪纷飞,朔风刺骨。我们冒着严寒从临县碛口渡过黄河,来到晋西北边区党委驻地。晋西北的军民打退了赵承绶的骑兵,反顽固斗争刚取得重大胜利,划定以汾离公路为界,建立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决死二纵队与四纵队胜利会师后随即改编为八路军序列,我八路军一二0师由冀中回师晋西北,着手建立晋绥军区司令部。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在临县窑头一个挂满军用地图的窑洞里亲切地接见了我们。贺龙同志抽着  相似文献   

7.
我是1940年10月,由河曲县政府介绍到抗战学院学习的在职干部,和我一块去抗战学院学习的,还有在一个县里工作的秦效忠、马骏二同志。我们三人中,我是党员。行政介绍信在一起开的,党员关系介绍信,我自己带着。当时,党组织是秘密的,对外还保密,途经保德县城晋西北二地委时,我独自一个人去地委换了党员关系介绍信;到了兴县后,我又去晋西北党委组织部(后改为中共晋绥分局组织部)将党员关系转介绍到抗战学院,按区党委党员关系介绍信封上写的名字,我直接交给了校部政治处石峰处长。  相似文献   

8.
从晋西抗战学院到实验学校,经过近六年的时间,胜利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任务。在这几年间,晋西抗战学院——晋绥师范学校——党校二部——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几经更迭,一方面要完成培养人才支持抗日战争的任务,另一方面要随着敌人春夏秋冬四季不断对根据地的“扫荡”而转移,保证学校不受任何损失。特别值得提的是,粮食供给、教学物资都相当困难,师生们就在这种环境中,发扬党勇于向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历史任务。现就我的记忆简述有关梗概情况。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初,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发展了新军,有了立足之地。各项工作亟待开展,而干部又极其缺乏。这时,中共晋绥分局决定把开办学校培养干部当作极重要的事来办。没有校舍,没有经费,缺少教师、教材……困难重重。但为了给党政军各部门输送大批优秀的干部,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仍然先后开办了军政干部学校、抗战学院、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时期,晋西北妇女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和动员下,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婚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的婚姻变化在剧烈冲击传统婚姻的同时,为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婚姻政策与实践方面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主要以《晋绥日报》所见一些与女性家庭婚姻相关报道进行论述,试图对当时晋西北妇女婚姻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6,(3)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山西与邻省、区接壤部相继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战略革命根据地。根据地、解放区结合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革命,先后颁布了施政纲领、婚姻条例,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进行了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如:1941年4月1日晋绥行政公署的前身、晋西北行政公署公布《晋西北婚姻暂行条例》,1941年7月7日晋察冀行政委员会公布《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布《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公布了新的《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1948年5月9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也颁布了《晋绥边区婚姻条例》。从这些婚姻法律的基本精神来看,其共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其基本的精神都是废除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李瑞生 《沧桑》2014,(1):145-147
根据地时期,晋西北妇女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和动员下,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婚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的婚姻变化在剧烈冲击传统婚姻的同时,为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婚姻政策与实践方面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主要以《晋绥日报》所见一些与女性家庭婚姻相关报道进行论述,试图对当时晋西北妇女婚姻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3.
杨建芳 《沧桑》2011,(1):63-6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了活跃晋西北地区的金融,解决农村生产中的困难,扶持与发展农村经济,晋绥行署决定成立西北农民银行。它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为晋绥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贷作为农村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晋绥边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炸蒋村桥     
正1941年3月到1943年,是定襄抗日斗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定襄纵横五十里的平川及边坡地带,日伪据点多达19处,把守着全县的山口要道。1943年秋,日军开始了第三次大"扫荡",敌人从同蒲路北段和忻窑铁路通过火车昼夜疯狂地运输军用物资,进攻我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1943年9月的一天,我接到定襄县武委会樊书喜同志专程送来的县武委会给我的一道手令:"为配合我晋西北军区一二零师及晋西北人民反‘扫荡’斗争,  相似文献   

15.
七月剧社的前身———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留守处宣传队,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晋西南区党委的文艺宣传队。1939年7月1日建成为七月剧团后,同年12月国民党发动全国第一次反共高潮时,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发动了对革命的进步的坚持抗日战争的势力的进攻,七月剧团随军转战到晋西北地区,受中共晋西区党委(当时书记为林枫,宣传部长为张稼夫)直接领导。1942年11月,晋西区党委改名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其所属七月剧团也更名为七月剧社。虽然晋西北地区为山区,地瘠民贫,文化落后,但其地理位置很重要:一过黄河就是陕甘宁边区,是当…  相似文献   

16.
辛文 《纵横》2014,(6):35-36
我第一次见李井泉同志是在山西临汾。当时他任晋绥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来党校讲过课,我那时在党校担任教员。他的江西口音很重,不留神还听不大懂。解放军南下时,我随部队到了四川,先是在西康省工作,后来川、康合并,我就来到成都,长期在省计委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38年秋天,我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第一期学习结业,回到了晋西北岢岚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任动员剧团导演。第二年春夏之交,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向人民发难,在陕西秋林会议上提出解散动委会,第一次反共高潮开始了。我离开剧团到游击二支队任政治部宣训股长,在晋西北神池、五寨一带与日军打游击。“十二月政变”前,随南汉宸同志带领的100多位动委会军政干部,从岢岚出发,通过北同蒲铁路的封锁线,到达晋察冀边区敌后,由中共北方分局分配到西北战地服务团。  相似文献   

18.
吴博 《沧桑》2008,(5):63-64
1937年,八路军第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东渡黄河,到达晋西北岚县、岢岚一带,开始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由此引起晋西北乡村剧烈的社会变动。这一变动是此前半个世纪国家权力向乡村社会扩张的延续,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色彩;既反映了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大变局,同时也反映了中共暴力革命理论对旧传统的破坏和对新传统的促成。  相似文献   

19.
母校的教诲     
我的母校是晋西抗战学院,她创建于1940年5月,在1941年9月,改名为晋西师范,以后又改为党校二部,最后叫做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到了1948年,晋绥边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如暴风骤雨一般,在全境普遍开展起来,我人民解放军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时期,无论地方或部队都需要大量干部,学校里的师生今日调走一批,明日又调走一批,有的参加土改工作;有的参加保卫延安的战役;有的北上迎接解放包头等地,准备接受新任务,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完成了她的使命,圆满地结束了。母校为晋绥边区培养了大批干部,为我们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她的许多宝贵教学经验值得发掘整理、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20.
晋西事变,也称十二月事变,发生于1939年12月,距今60年了。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时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绥绥靖公署主任的阎锡山,几乎动用了他全部晋绥军(旧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牲救国同盟会。新军在八路军的支援下奋起反抗。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并争取到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维护了中共与晋阎的统一战线关系。这一年的6月,我从晋西北来到绥靖公署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