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吕碧城的出生光绪九年(1883年)阴历六月,山西学政吕凤岐(1837-1895年)的继室严(士瑜)氏,生下了第三个女孩:贤锡(碧城)。这时吕凤岐已虚岁47了,也算是老年得女。在此之前,吕氏已生了两个姑娘:光绪元年生长女贤钟(惠如),光绪七年生二女贤鈖(字仲素,后改为清扬,又改为美荪)。一些著述自作多情地叙述了吕  相似文献   

2.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0,(3):138-148
吕碧城。何许人也? 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聊见其誉隆盛。苏雪林在《女词人吕碧城与我》中云:“碧城女士不但才调高绝,容貌亦极秀丽。”认为她是“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是剑仙”.并曾把某杂志上吕碧城一幅“美艳有如仙子”的玉照剪下,供奉多年,直至抗战入蜀始失,“可见我对这位女词人如何钦慕了”。  相似文献   

3.
《文史精华》2012,(Z2):66
清末,吕碧城女士在天津倡办女学,女子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吕碧城提倡军训、体操,在《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了体操为必修科,意在让中国妇女突破"三从四德"的封建传统束缚,成为解放的、独立的、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新女性。年画这种形式,在当时是最重要、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传播载体,其主题多为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女师学生的操演场景,被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武强年画同时作为题材,可见这一事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女词人吕碧城与国际蔬食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碧城曾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曾在《大公报》倡言女权,创办女学,主张从教育改变妇女的地位;过去的研究多是在词学、女权史的脉络里书写这样的人物;她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界的影响,却少见学者着墨;民国时期吕碧城与国际间的保护动物和提倡素食的团体联系,将当时西方社会流行的蔬食概念带入中国。在她积极介绍引荐下,和原本国内上海佛教居士林所推动的戒杀、护生运动合流,各地成立了中国保护动物会、中国放生会、世界素食同志会等相关组织。民初传统佛教的慈悲放生得以和国际上保护动物、蔬食运动接轨,实乃肇基于吕碧城的媒介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吕碧城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机要秘书;曾任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校长,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教育家;曾与"鉴湖女侠"秋瑾共同呼吁革命,是发动女权运动的先驱者;曾周游欧美,雄踞讲坛,是宣扬中国女子威风的"大姐大"。她的诗词创作造诣深厚,佛学研究亦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最后的女词人吕碧》一文使你走近这位巾帼奇人。  相似文献   

6.
赵焰 《江淮文史》2012,(1):151-155
我的家乡旌德是一个山区小县,一直摇摆于宁国府与徽州府之间,与徽州其他市县相比,历史上出的名人不算多,但在近代史上,却出了一系列人物:除了政治上的江亢虎、文学上的吕碧城以及胡适厉害的老婆江冬秀之外,还出了一个军事上的江朝宗和一个银行家兼汉奸汪时璩。只不过后两人声誉不佳,乡党们一直懒得提及。  相似文献   

7.
"清道人"李瑞清有三位得意门生:一位名叫陈墨西,老同盟会会员,他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祖父,另两位是一代绘画宗师张大千与徐悲鸿的书画老师、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慧眼识才破格录取李瑞清,字梅庵,号"梅痴",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清光绪十九年(1893)于江西考中举人,  相似文献   

8.
以性别意义上女子解放为旨趣的北洋女子公学属于清末新政的产物,而新政整体框架亦成衡量办学效果的标杆。北洋女子公学筹办关联报界、政界,涉及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军政利益集团与《大公报》主持人英敛之、《日日新闻报》主持人方药雨等地方绅士的两派对决。北洋女子公学筹办过程多有反覆,人事复杂,纠纷甚多。表面看是报人英敛之、吕碧城的情感离合,背后则是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集团筹办女学的政治意图,特别是北洋集团在教育领域的权力及其资源的分配。新政语境中北洋模式呈现的是传统性、现代性并置的混杂局面,亦涉及幕府转向军政利益集团过程中刷新"开明"形象的社会转型及其趋向。  相似文献   

9.
赵焰 《江淮文史》2011,(6):92-100
近代吕碧城真称得上是一个神秘人物。她的身世,她的经历,她的思想和结局,在很大程度上,都称得上是一个谜。作为她的乡贤,我刚工作时去过旌德庙首的吕家大屋,那屋真大,总共有几十间,黑漆漆阴森森的,像是栖着无数幽灵的中世纪古堡。我在里面走得晕头转向,一直担心自己会变成一只黑蝙蝠。后来我参观歙县郑村的汪氏大屋,虽然号称是徽州"第...  相似文献   

10.
谢孝思  刘叔华 《贵阳文史》2005,(4):i002-i002
谢孝思,字仲谋,1905年生于贵阳市。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师从汪采白、吕风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  相似文献   

11.
正泰宁有高僧,宝刹在灵隐;法师名却非,俗名萧来德。在阅读完能找到的关于却非法师生平资料后,我"胡诌"了这四句诗。却非法师是泰宁籍的大德高僧,俗名叫萧来德。在百度搜索"巨赞法师"的词条称:巨赞,"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著名佛学家。民国20年(1931年)经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近代著名高僧)介绍,从杭州灵隐寺却非方丈(俗名萧来德,字木旺,清同治癸酉年,即1873年生于泰宁县石辋村,辛亥革命时  相似文献   

12.
《字诂义府合案》之"女子封侯"一条,以吕媭、萧何夫人同、奚涓母、许负为吕后、高帝最早女子封侯者,本文亦深以为然,并为之稍加疏讹补证,以备后世君子观瞻。  相似文献   

13.
1916年,冯国璋入主北京新华宫,成了正式大总统.此时的冯国璋志得意满,身边更有一位新婚的夫人周道如. 周道如是江苏宜兴人,父亲在科举考试中跃登甲榜后不幸早逝,家道中落.周道如品性纯良,举止端方,从小发奋读书,进入北洋女子公学,毕业后留在其附属小学任教.北洋女子公学的总教习吕碧城对她非常欣赏,恰逢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要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吕便将周道如推荐给袁家.不想周这一去就是十多年.  相似文献   

14.
"蓝田四吕"是指活跃于北宋时期的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兄弟四人。吕大防官至宰相,主持元祐政坛八年,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则先后从学于张载、二程,与关学、洛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四吕的著述宏富,在经学、史学、金石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部分著作还有开创之功,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化学术都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火,散佚严重。本文根据现存文献资料记载,对蓝田四吕的全部著述逐一进行考辨,以便对四吕的学术成就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赦 《东南文化》2003,(2):51-55
美丽的江南小城丹阳,近现代出过一位大画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先生。吕凤子先生原名浚,号凤子,早年画名”江南凤”,后改名“凤先生”,以字凤子行世。1886年7月7日生于江苏丹阳,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他自幼聪慧好学,童年时代即爱好诗词、绘画、书法;吕凤子先生15岁时进学秀才名列前茅,被誉为“江南才子”;1905年废科举后,进苏州武备学堂学习翌年考入南京  相似文献   

16.
《钟山风雨》2013,(2):F0002-F0002
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别署凤先生。中国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幼时聪颖,1901年十六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得中秀才,一时与胡小石两人并称"江南才子"。1903年在苏州武备学堂习武。1907年秋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入图画手工科。与姜丹书、汪采白、凌文渊、李健、关溉亭等人同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缁衣》与《尚书·吕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书·吕刑》篇的制作时代是长期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郭店楚简《缁衣》篇称引《吕刑》三处 ,这表明《吕刑》初始文本出现肯定在郭店简的时代之前 ,或当在春秋至战国初期。简文的“”是《吕刑》的初始用字 ,而今本《吕刑》所用的“赖” ,是后起字 ,表明今本《吕刑》的写定不当在郭店之前 ,很可能是战国后期才最终完成的。简文《缁衣》篇的引文表明 ,无论是《尚书·吕刑》 ,抑或是《礼记·缁衣》都有一个从原始文本到定本的变化发展的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一、"首登辞科"宋仁宗钦点吕溱是宋仁宗戊寅科状元。他之所以"首登辞科"(欧阳修《举吕溱自代状》),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专制社会里,世家豪族及其亲朋故旧包揽了这个世界所能给予的荣华富贵,享尽了所能得到的各种优渥待遇。但是在极个别情况下,皇帝出于特殊需要,抑豪族、扬寒门,故意把无上的荣耀降临到平民子弟头上。范镇落一甲,吕溱中状元,便是一例。景祐五年(1038年)早春二月,范镇  相似文献   

19.
正吕夷简(978-1044年),字坦夫,淮南路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京东路莱州(今属山东),北宋著名政治家。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及第,初任绛州军事推官、滨州知州等职,一生三任宰相,政绩卓著。特别是在真宗驾崩、仁宗年少、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十几年里,他"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巧妙运筹,成为两宫和士大夫统治集团"统一战线"的灵魂人物,有力地维护了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社会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唐伯虎清高如是,能不让人敬服么?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二月四日唐寅生于苏州阊门内皋桥南吴趋里一个市民家庭。因为是寅年所生,属虎,所以名"寅",字"伯虎"。后来,又因"虎"而更字"子畏"。中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