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忠民 《安徽史学》2010,(4):19-23,113
合会是一种民间合作互助组织,不仅在近代中国农村较为盛行,而且在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也普遍存在.北京合会多而复杂,本文主要以供会为例,对其运作程序与基本构成、存在原因与生存状况、利弊及特点等进行探讨.北京供会的功能主要是解急救困,并与商铺有密切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市民与商铺的双赢.当然,北京供会也存在诸如与会人员携款逃跑、起会商铺服务质量降低等积弊.  相似文献   

2.
从赫图阿拉到北京的都城运动对于清王朝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时空跨越和历史转折.定都北京,使清势力由关外一隅迅速推向全国,由一个地方政权迅速地变成统一国家的统治者.由满洲之君变成了华夏诸民族的皇帝.定都北京是中国都城发展的向心运动,符合中国古都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对北京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使北京在建立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清都城以京师为根本,以"三山五园"为补充,以避暑山庄为"行在",以盛京为后院,构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都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2003年是金中都建立850年,也是北京建都850年.北京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它起初只是方国之都、地方州郡,到了辽代始升为陪都,称南京、燕京.到了金代,进一步升为首都,称作中都.这是北京城史发展中的重大转折,从此奠定了它的首都地位. 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营建的,但是与辽南京有所不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金中都的特点,与海陵王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青 《百年潮》2009,(1):49-54
1970年3月,美国扩大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扶持柬埔寨内阁首相朗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建立亲美政权.流亡到北京的西哈努克亲王得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待.中国大力支持和帮助西哈努克,同意他在北京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和团结政府,并允许西哈努克及其家属在北京长期留住.在中国的全力支持下,柬埔寨解放力量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重要胜利.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留住5年半期间,我作为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印支三国事务的工作人员,参与了接待西哈努克的工作,陪同我国领导人会见他,两国的深厚友谊和中国对柬埔寨的大力帮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与北京学界有过学术交往,直接导致中国“敦煌学”的起源.北京学界为了结社集资、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曾在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但由于史料缺乏、混乱,关于伯希和访问北京、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等事件的相关日期和细节等,长期存在着争议和未解之谜.此文依据最近刊布的几条新资料,对作者以前曾探讨过的相关事件主要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确证了北京学界于10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0月11日离开北京等日期的正确性,确定了公宴参加者“宾主廿四人”中19人的姓名,并修正了以前的某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梁实秋先生的原配妻子程季淑,生在北京,原籍绩溪,她的祖父程鹿鸣于光绪年间经商北京,其父程佩铭在北京开五峰斋,经营笔墨.程季淑9岁丧父,毕业于北京女高师,就教于北京女子职业学校.经友人介绍与梁实秋结识,梁实秋主动写信求爱,几个月过去了,未得回音,后终于相约,经常在清华园散步,在花前月夜里倾吐爱情.梁实秋用特别的诗笺给程季淑写了许多新诗,衷表爱慕之情.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统治民族的核心,北京满族曾在清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清史和满族史学者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对这个群体的研究,相关的文献梳理以及理论总结都已具有很好的基础.近年来,一些从事民族学、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的学者更为关注清代乃至近代以来满族民族意识的持续变动,指出其对北京满族的影响尤为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以来大部分北京满族的"消失",甚至波及了建国后对满族的民族识别.对上述问题的深入阐释亟需学界开展多雏度、多视角的研究.本文试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切入,期冀从民族与文化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关于北京满族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术事功俱隆文章道德并富(上)——回忆先师顾廷龙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津 《文献》2000,(3):4-19
顾老走了,永远地走了.这是所有认识他和了解他的人十分遗憾的.顾老是1998年8月22日晚上9时6分病逝于北京人民医院的.24日晨9时(美国东部时间为23日晚9时)上海图书馆办公室即时将这个消息用电话通知了我,次日我即向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请假,并向旅行社订购飞往北京的机票,赶在追悼仪式的前一天下午抵达北京.  相似文献   

9.
下面 ,我们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作一简要介绍。北京市 :1 95 8年 ,北京市委决定纂修《北京志》 ,并对北京史料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整理 ,完成初稿 40部 ,如《北京鱼类志》、《北京党史》、《北京工业史料》、《北京果树志》、《北京史》、《北京鸟类志》、《北京气候志》、《北京动物志》等。《北京植物志》正式出版( 1 95 8年 8月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在广泛调查、采集的基础上 ,完成了本书初稿的编写。后来 ,由于北京市区扩大 ,该系师生 1 0 0多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野外工作 ,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和资料 ,并在…  相似文献   

10.
韩美林,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1936年生,山东济南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协理事,并在北京及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相似文献   

11.
伯希和的1909年北京之行,直接导致中国、日本狭义“敦煌学”的起源,因而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有关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的各主要日期,包括他到达、离开北京的日期,及其在京重要活动的日期,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可信定论.日本人田中庆太郎在1909年发表的《敦煌石室中的典籍》一文中记录了两个日期,即北京学界于1909年9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909年9月11日离开北京,百余年来经常被当作确切日期引用,但显然与其他史实不符.本文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涉及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的几个主要日期进行了考证和矫正,认为伯希和于1909年5月21日离开河内,应于1909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抵达北京,于1909年10月4日参加北京学术界的公宴,应于1909年10月11日傍晚从前门站乘火车离开北京,最终于1909年10月24日回到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12.
鲁宁  周劲思 《文博》2004,(6):12-18
清代王府,是隐匿在老北京深处的独特风景.它们虽没有紫禁城宏伟壮观,而且大多已淹没在寻常巷陌,多有凋零,但其所具有的科学艺术价值、历史文化内涵却历久弥新,并已越来越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13.
项翔 《世界历史》1999,(1):115-119
今年正值法国史研究会成立20周年,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8年9月上旬在北京中央党校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各高校、出版社等研究机构近60名新老会员出席会议并提交论文.会议围绕以下几方面作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从元代传入北京作为国教之后,与以汉族文化为主,融会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老北京文化碰撞,历经了数百年、相互吸收融合,到了清末民国初最终在北京以民俗的形式落地生根,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老北京的民风民俗五花八门,有说不完的典故,讲不完的掌故.中国民间文艺研究大家路工先生曾辑了一册《清代北京竹枝词》,古籍专家雷梦水先生又辑有一部《北京风俗杂咏》及《续编》,这些都是以诗歌方式来记录老北京风俗的好篇什,让后人在琅琅上口的诗句中品味过往.但他们都漏掉了一个好本子,那是一册百年前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宣言书和皇城...  相似文献   

16.
“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这是生于北京,并在此生活和工作长达42年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生前的一句肺腑之言。在4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他总计创作了250万字的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其内容多以北京作为故事和地理背景,仅北京真实的山名、水名、胡同名和店铺名等,在这些作品中就出现了240多个,其中北海被写的次数最多,有50次之多。爱北京、想北京、写北京,构成了老舍浓厚的北京情结。  相似文献   

17.
周元白祖籍汉阳县柏泉乡(今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祖、父辈皆在北京供职,从而落籍北京.(一)元白1925年生于北京一个儒家文化浓厚的仕宦之家.元白读初中时,家庭就敦聘了孔繁藻先生,每晚课授元白弟兄们四书五经.同时又延一英语教师,隔日来家教授英语,介绍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徐菊凤 《人文地理》2003,18(5):84-88
化旅游是北京的核心旅游产品,也是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但研究与调查表明,北京的化旅游还有许多难以与市场发展需求相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分析了北京五种类别的化旅游产品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归纳提炼了北京发展化旅游的难点,并据此提出了六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抚摸北京     
我觉得好像命运真是给我了一个精心设计,就成心让我把北京的各个方面都熟悉到.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在东城住,然后让我到南城上了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分配工作分到西城,分到北京13中.  相似文献   

20.
<正>1910年,美国人约翰·詹布鲁恩来到中国,他在北京城开了一家照相馆,在北京生活了19年。手握相机的詹布鲁恩与北京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他通过镜头发现了北京城市变迁中的特殊性和亮点。他所拍摄的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民俗图景,使100多年后的人们可以穿越历史,去感受百年前的京城温度,并与百年前的人们进行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