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具争议的领袖人物之一。"陈独秀主义"是陈独秀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任务、主要动力以及与国民党关系等方面的错误观点和见解的总称。因此,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其中以蔡和森的批判最为独特、精到。而蔡和森对陈独秀错误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论陈独秀主义》[1]一文。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及他在“五·四”运动后期至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内的思想变化,是近几年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有人认为陈独秀系统地形成了“二次革命论”的理论体系;有的认为陈独秀并没有形成“二次革命论”的系统理论,与此相反,陈独秀所主张的倒是“一次革命论”。上述两种观点笔者都难苟同。下面仅就陈独秀如何对待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这一问题的认识作一分析,来探讨一下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今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本刊特发表彭明教授的《为什么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和周天度研究员的《五四时期的史良》两文,以志纪念。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是谁?史学界一向都认为是李大钊。毛泽东在1942年、1945年先后两次指出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彭明教授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思想界中的地位、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所倡导的启蒙运动为行将来到的爱国运动创造了前提条件以及陈独秀在启蒙运功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毛泽东关于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这一评价,“是很有权威性的,也是符合当时五四运动实际的”。周天度研究员以《五四时期的史良》为题,论述了五四运动对青年一代所起的哺乳教育作用,而在过去,史学界尚属少见,颇有新人耳目之感。本刊对彭、周两位的赐稿,谨表谢意。  相似文献   

4.
自中共建党后,陈独秀在担任长达六年五届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期间,中国革命的进退行止,一直在莫斯科导演之下。先天不足的中国大革命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无不与陈独秀和莫斯科的指挥者密切相关。在中共早期历史研究中,抓住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这一环节,就找到了解读许多难题的锁钥。李颖所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一书,对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这一课题的研究,多有新义,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5.
姚金果 《百年潮》2003,(6):47-52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某一个人在某一时期所犯错误的定性,从来没有像对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所犯错误的定性那样曲折多变。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前夕至今,在漫长的75年时间里,对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错误的定性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机会主义”、“陈独秀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究竟哪一个真正代表了所界定的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炎黄春秋》2012,(6):93-94
近读贵刊今年第3期《蒋介石批钱给陈独秀》一文,其中披露了1942年初那次经朱家骅之手的赠予,特别是三封来往信函。惟陈独秀给朱的复信中有一句"奉读手教",朱的这封去信似为作者裴高才先生所未见,因此也未在文中披露。其实现代史学者左双文曾根据台北所藏朱家骅档案,披露过晚年陈独秀对国民政府方面赠款的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和张国焘,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容忽视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在风云际会的20世纪初,张曾为陈的学生,从此二人时分时合,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惊人的大戏。他们都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同因复杂的党内外斗争而被开除。所不同的是,陈独秀始终坚守信仰与气节,而张国焘则走上了背叛的不归路。详看《陈独秀与张国焘》一文。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国共产党内,是谁最早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是谁反对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最早主张向国民党右派宣战的?是谁起草了中共四大决议,并在其中高唱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本文认为都是陈独秀。既然如此,那么陈独秀为什么又有所谓三次“大让步”,有所谓《汪陈联合宣言》呢?本文深入考察共产国际特别是苏共中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国共关系的实际状况之后,认为陈独秀未必应当为此承担多少责任。陈独秀1927年确实反对过工农运动“过火”,但这种反对是不是完全错了?本文也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和“问题与主义”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和“问题与主义”之争这个论题长期以来为史学界所忽略,分析探讨陈独秀对这场争论所持的态度及其变化,可以为梳理五四期间陈独秀思想转变的脉络以及“新青年”阵营分化的必然性,提供一个侧面的参照。本文认为,不宜夸大这场争论的意义,倒是论战高潮过后的压台人物陈独秀的总结性言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认识的正确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促成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大革命很快又失败了,史学界一般认为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所致,笔者认为是共产国际操纵下的共产党与国民党所实行的“党内合作”政策所致。陈独秀在两党合作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不赞成到共产国际压制下的默认,到...  相似文献   

11.
朱洪 《百年潮》2005,(6):45-49
孙中山曾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出面营救过陈独秀,促使北洋政府释放了陈独秀;陈独秀也因为在陈炯民叛变孙中山的关键时期支持国民党,而深得后者的好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期,孙中山和陈独秀合作密切、融洽.孙中山请陈独秀担任改组国民党委员会委员,并指定陈独秀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也为支持孙中山,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何卓恩 《安徽史学》2007,(3):108-115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陈独秀堪称思想历程最为曲折的人物之一.早年他服膺民族主义,后来转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又转而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晚年他的思想走向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大综合.本文所考察的,是陈独秀从民族主义到自由主义的转变,以及这次转变所呈现的民族主义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3.
孙欲声 《攀登》2001,20(4):13-16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本从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传播、是无产阶级民主的捍卫以及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建党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是被撤销的吗?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由于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致使大革命失败,他因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对此党史界传统的说法是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党的总书记职务。近年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八七、会议的文件没有关于撤销陈独秀职务的处分决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决议都集中在政治上对其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并没有涉及他的职务问题,只是在选举时自然落选了。陈独秀在“八七”会议之前就已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1927年7月11日在汉口举行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接受了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15.
1932年10月15日,由于托派内部叛徒的出卖,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并连夜被押往南京。在老虎桥监狱拘押半年多后,国民党江苏省地方法院才以“危害民国罪”对陈独秀提起公诉。为什么关押半年多不审判?国民党特务介入,结果发现陈独秀十分顽固,因为陈独秀案无油水可捞,故迟迟不能开庭。陈独秀在被审判之前的关押中,国民党特务显然是介入了,并对陈独秀进行了劝降活动。时任国民党中统特务的徐恩曾,就在其《我和共产党斗争底回忆》一书中,对曾参与劝降陈独秀活动做了叙述,陈独秀“由上海租界引渡到南京,我们给予比对待一般共党分…  相似文献   

16.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历史上,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最终又都被开除出党。这就是陈独秀和张国焘。恩 1916年,当陈独秀已是蜚声中国学坛的著名人物时,张国焘只是一个刚刚迈入北京大学校门的学子。当时陈独秀尚在上海,张国焘只是通过《新青年》才认识了陈独秀。 张国焘无疑是崇拜陈独秀的。他不仅崇拜陈独秀的学识,更崇拜陈独秀的风骨。那是在五四运动中,当北大被捕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陈独秀再也不愿沉默。为了营救被捕学生,他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于6月12日亲自走上街头散发。不幸被暗…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为寻求救国之道路,在1901—1914年间先后5次东渡日本。日本是青年陈独秀思想启蒙的起点,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陈独秀产生了中国启蒙运动的想法,由此拉开了他一生革命运动生涯的帷幕。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并连任五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陈独秀研究中,他后代的情况,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近20年因参加省陈独秀研究会的学术研讨活动,笔者先后与陈独秀的5位第三代见面交谈.通过和他们交谈,再查阅有关资料,现将陈独秀后代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晚年在江津3年多的时间里,有着每月数百元固定收入及众多新老朋友不菲的资助,并有撰文、写对联、题匾额等其他收入,总进项足以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然而他却入不敷出、穷困潦倒,甚至将别人所送皮袍典当,其原因何在?《陈独秀晚年穷困潦倒之谜》一文,依据陈独秀做人的原则与气节和他当时生活来源及相关史实,对此作了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