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郑曙斌 《收藏家》2010,(9):21-28
由内蒙古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是湖南省博物馆2010年隆重推出的边疆民族文物大展,也是继走向盛唐、国家宝藏、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之后举办的“中国古代文明系列展”之一。它汇集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珍藏,  相似文献   

2.
人形铜吊灯     
今年5月在故宫展出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上,有一件引人注意的汉代人形铜吊灯,这是湖南省博物馆送展的藏品(图版柒:2)。灯长28、通高29厘米,由灯盘、储液箱和悬链三个部分组成。造型奇特,构思巧妙而不落俗套,这样的器形是我国传世和出土文物中所没有见过的。  相似文献   

3.
聂菲 《南方文物》2000,(1):125-126
为了更好地展示湖南文物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湖南省博物馆与湖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共同资助我馆研究馆员出版个人学术论文集。此次出版论文集的研究馆员有熊传新、高至喜、傅举有和刘彬徽。其中高至喜先生的《商周青铜器与楚文化研究》和傅举有先生的《中国历史暨文物考古学研究》已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迎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的召开,检阅建国以来我国文物工作的成果,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举办《全国拣选文物展览》。展览的范围是建国以来各地拣选文物的成果,包括古代、近代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外国文物、以及珍贵图书等价值较高或在拣选中具有典型情节、有教育意义的文物。同时在展览中,对拣选文物的有功单  相似文献   

5.
展览     
《文物天地》2020,(2):127-129
西安:秦的统一“平天下——秦的统一”展览目前正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参展的317件(组)展品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33家文博单位.其中一级文物占到了三分之一。展览不仅呈现了秦文化的广博内涵.更着重反映秦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展期至2020年3月25日。  相似文献   

6.
"文物"1959年第12期博物馆藏品栏内载有高至喜同志的"楚公籇戈"一文,对"楚公籇戈"作了详细的介绍.据说这件戈是湖南省博物馆从废铜中拣选出来的,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据文中关于"楚公籇戈"的描叙以及所附的图片看来,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件赝品.其理由如下:一、这件所谓"楚公籇戈",其铭文"楚公籇秉戈"五字,自左而右,绕列于"内"上.其中"秉戈"二字,尤其是"戈"字,在纳柲之后,势必为夹柲所掩.凡戈类铭文的部位适当于纳柲处者,其铭文必伪无疑.例如,"周金文存"卷六第四十页之一的所谓"作?右戈",同卷第四十四页之二的所谓"陵右戈";又"三代吉金文存"卷十九第二十七页之二的所谓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博物馆最近在整理馆藏文物时,发现有一件战国时期楚刻铭玉璧,未曾报道。此璧直径12、好径4.5、厚0.5厘米(图一)。玉质呈青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为扁平体,圆形,肉窄于好。两面均饰弦纹两周,间饰谷  相似文献   

8.
由周谷城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最近又推出张正明先生的新著《楚文化史》,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二十余万言,并附有22幅楚文物的彩色和黑白图版以及43幅楚文物线图,使读者从中可一览楚文化的风采。开展对文化史的研究,尤其对先秦区域文化史的研究,是当今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楚文化史》则是这一领域的又一新葩。作者首次将楚文化的发展划分为滥觞、茁长、鼎盛,滞缓及转化几个时期,并以渊博的学识,流畅的笔调,巨细无遗地阐述了楚国在  相似文献   

9.
李理  陈嘉翎 《收藏家》2011,(3):15-24
在2011年新春之际,沈阳故宫博物院与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联合报》系等单位合作,举行为期3个月的《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展览时间为2011年1月29日至5月1日。此次赴台展览的文物共有12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为24件,代表了沈阳故宫馆藏品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郑曙斌 《收藏家》2014,(3):14-20
由湖南省博物馆策划和主办、长沙市博物馆和衡阳市博物馆协办的展览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晚期铜器展,于2013年12月28日在长沙市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湖南省博物馆首次推出的展示晚期铜器艺术的原创性展览。该展览展出宋元明清时期的铜器150件套,绝大多数为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少数几件为衡阳市博物馆藏品,祭器、供器、乐器,制礼作乐之器皆有;陈设、香具、文房,日常生活用具可观。  相似文献   

11.
葛明宇  邱永生  白荣金 《考古学报》2008,(1):91-120,图版柒-图版拾陆
目次一楚王陵铁甲胄的出土情况与特点二关于铁甲胄复原的方法和过程三楚王陵出土铁甲片的形制四楚王陵铁甲胄的复原研究五楚王陵铁甲片的金相分析六小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联合组队,对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汉兵马俑坑以东约400米处狮子山顶的一座大型西汉楚王陵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取得重大成果,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狮子山楚王陵  相似文献   

12.
里耶秦简所见的阳陵与迁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里耶秦简牍中有关阳陵、迁陵的文书记载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相结合,考订这两个秦县的沿革与地望,并着重分析阳陵县的起源、地望和迁陵县的乡里结构等问题,指出:目前关于里耶简中阳陵地望的两种说法,均不能与传世文献完全吻合,我们认为此县既不属洞庭郡管辖,也不应在关中地区;由此提出另一假设:里耶秦简中阳陵县的前身即见于包山楚简之“阳陵”,为郑国故地,后属于楚,当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迁陵即今里耶古城,但非洞庭郡治所;迁陵县下辖乡,乡下辖里,与包山楚简所见县辖里的结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楚汉时期重要地名"青阳"的位置一直是未得确解的千年谜题。本文指出,秦汉时的青阳,指的是长沙郡(国)青阳县,治地位于今湖南湘阴北境青山岛上;史籍所谓"荆王献青阳以西",指的是前278年楚顷襄王通过楚秦会盟,把湘江以西以洞庭平原为主体的区域割给秦国;史籍所谓"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八字,意为越人水攻长沙(后),(北上)聚舟船于青阳。青阳位置谜题的解决,有利于楚国末年以至汉初洞庭平原自然面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东周楚式戈斑纹的处理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EBSD研究了上海博物馆藏的楚式斑纹戈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讨论了其制作工艺.结果表明:东周楚式戈富锡层厚度不均,以十余μm左右的厚度居多,最多处由4种不同物相组成,分别为η相、ε相、σ相及(α+δ)共析相.富锡层与基体之广日j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与现有其它富锡工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认为此件楚式戈与其它地域的富锡技术具有共同的工艺特征,应为热镀锡工艺.但在工艺参数掌控方面应呈现地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秉新 《江汉考古》2004,2(2):89-91
本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子羔》、《鲁邦大旱》、《从政》、《容成氏》各篇若干误释和阙释的畜、采、敲、洒、饿、瞌、位、干、怪等字,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杨怀源 《江汉考古》2008,3(2):118-121
文章利用语言学知识对上博简《中弓》的考释部分提出了三条商榷意见,并考释了一未释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湘西沅水流域为研究空间,通过对该流域早期人类活动、楚国的开辟经营以及楚秦东西对抗形势下窑头(楚黔中)古城、里耶古城和四方古城的建成理念进行历史性分析,阐释了该流域早期城市萌芽与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联合宜城市博物馆在宜城境内进行第三次考古调查,重点踏勘了宜城北境、汉江西岸的周代文化遗存,探讨楚文化中心区域与其它地区的内在关系,考察楚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本次调查加深了我们对相关遗址大致年代和文化内涵的认识,对于促进楚国都城与疆域演变等课题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古黔中即今湘西的沅水、澧水流域地区。约在宣王时,楚置黔中郡,郡治沅陵。在秦昭王三十年,秦取楚巫郡、黔中郡置秦黔中郡,郡治溆浦。面对国破家亡的局势,屈原于是年自沉汨罗。始皇二十五年,秦黔中郡被一分为三,至秦代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对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简《孔子诗论》篇中“蝇”字的字形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特殊的写法是由于字形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