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挺 《福建史志》2007,(4):17-19
编纂地方志书.被视为著述大业。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全书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不可忽也。”可见前人修志已充分认识到行文表述与志书质量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志书行文.这对编修新方志也有重要的借鉴。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接触了一些新编志书.对地方志特别是新方志的语言表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方志作为资料性著述,历来由撰述和记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志书的著述部分,后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的辑存。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将志书构架解析为“志”、“掌故”和“文征”三部分,其中“志”指方志著述主体,“掌故”、“文征”指的是一地的  相似文献   

3.
林浩 《福建史志》2007,(1):23-25
志书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现特色,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篇目设置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橥(《方志学》作者)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志例丛话》作者)也提出.一部志书的优劣.“但阅其门目,  相似文献   

4.
志书分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科学合理的分类不仅便于揭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事物发展规律,更能增强志书的逻辑性和可读性.因此志书分类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菜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一部志书的优劣,知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别之力。这说明了志书篇目的设置及其重要,而志书分类又是篇目设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方志批评     
《沧桑》1993,(3)
在我国志苑中,志书多评论少,志评专著更少。新方志编修十多年来,也是志书多评论少,专论志评的文章更少。缺少的东西,恰是方志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 (一) 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应当是一门社会科学性质的、对以方志志书为中心的一切方志范畴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评论的科学。方志批评的对象,涉及方志领域一切范畴。包括方志志书,方志学家,方志思潮,方志流派,方志理论,方志实践。一切方志范畴都是在志书基础上产生的,又随志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方志批评要以方志志书为中心。方志批评与方志,是同时出生的“双胞胎”。  相似文献   

6.
<正>“编史修志讲用语,读志用志观文风”,这是历代修志名家特别讲究看重的大事,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宋代方志学家王象之在其名著《舆地纪胜》中讲到:“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清代方志巨匠章学诚曾主张:方志记述要做到“简”、“严”、“核”、“雅”,即规范、典雅、精当、简明、高尚、风趣,成为文汇精品。方志作为一定地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语言有它的特殊要求,它不同于文学作品强调感情色彩,不同于议论文章要求鲜明生动,而是力求朴实、准确、简练、流畅。当前第二轮修志已开始启动,志书的语言文风是编辑工作的大事, 它是大量资料赖以依附、运转的载体,是全书之根、成书之本,须下大力而为之,笔者认为续志语言应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志书如何反映本性,凸现个性,从而赋予生命的问题,涉及地方志的性质与特点。对于方志的特性,当代一些方志学家都已概括得很全面。比如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教授概括为“突出的地方性”、“编纂的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记载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5个特点;韩章训教授则概  相似文献   

8.
图表是志书不可或缺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志书中有增强史料完整性、科学性并能起到佐证其真实性的作用。“无图不成志,有志必载表”已成为当今方志学家们的共识。志书编纂者要充分认识图表在志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洪斌  鲍树强 《黑龙江史志》2012,(16):19+21-19,21
<正>篇目,是志书的眼睛。通过它,能观志书之概貌,窥志书之精髓,量志书之价值。历代方志学家都十分重视志书的篇目设置。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说":为政必先纲纪,治书必明体要。"民国方志学家李泰桑说:"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全国《新编地方志暂行规定》指出:"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关键性的一环。"由此可见,篇目设置在军事志书编纂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鲁德政 《陕西史志》2000,(3):22-25,31
篇目是志书设计的蓝图,是一部志书的大纲,足提高志书质量的前提。民国时期方志学家李泰菜说过:“纂志之道固多,而门日标题则为首要”。近代篇日尚且如此重要,当代修志涉及百科,更需要有一个科学篇目,才能能产生合理的分工。篇目是搜集资料的向导,分工编纂的大纲,出版成书的目录。  相似文献   

11.
方志的可读性不仅仅是文采问题,更在于方志的翔实的资料性和鲜明的地方性、时代性等方面,实质上是志书的质量问题。语言美则更有助于增强方志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周应合为南宋著名的方志学家,其主纂的景定《建康志》被誉为地方志佳构,该志的体例为后世许多志书所效法。周应合在修志实践中,提出了“分事任”“定凡例”“广搜访”“详参订”等方志编纂学理论。在现代志书编纂学语境下,其理论被再次解读后,将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3.
刘树波 《黑龙江史志》2012,(18):9-10,15
<正>编纂地方志,制定篇目是首要环节。篇目设计必须为志书体例和内容服务。篇目拟定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志书编纂过程和整体质量。一、篇目的作用篇目是志书总体设计的蓝图,是志书的框架和结构。历代方志学家都很重视篇目设计。方志学家李泰棻在《方志学》中说:"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4,(4)
篇目,在旧志中称为“门类”、“门目”,它既是志书体例的具体化,又是志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直接关系到志书质量的优劣,受到历代志书学家的高度重视.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说:“志体坏于标题不得史法”;民国初年方志学家李泰芬在《方志学》中也说:“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可见,一部好的志书,首先应有一个好的标题.因此,我们在制定篇目时,要反复推敲其标题,看其是否规范、科学、准确、精当.笔者最近翻阅了北京铁路局、沈阳、通化、丹东、包头、洛阳、成都、徐州、南宁、乌鲁木齐等铁路分局共计十部局(分局)志篇目,自我感觉,这些篇目从总体上说,都反映了各局(分局)建局以来的真实历史情况,再现了铁路职工在运输生产等领域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然细观其篇目之标题,又觉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志书的整体质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方志行必须做到“朴实、简练、流畅”,这是完全正确的。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制订的《江苏省地方志行规范》中,也明确提出:“志书为资料性述,不得写成论、教材、学作品、报告和总结等”。因此,方志语言还是以“直而事核”,“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为宜。清代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在《史通义》中所言:“与其而失实,何如质以传真也”。  相似文献   

16.
清代嘉道年间的蒋湘南是回族历史上第一位修志者,也是中国方志史上重要的方志学家。纂修方志是蒋湘南一生中的主要事业。在蒋湘南看来,方志具有地理和历史两大属性,前者要求方志重视地图,后者要求方志具有史法史例。在两大属性认知基础上,蒋湘南提出“图经”与“史法”的方志观,给清代的方志学注入新的思想力量,也是继章学诚之后中国方志学的一大发展。蒋湘南以该方志观为指导纂修的方志也成为清代志书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随文插图是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代修志都十分重视图体的运用,以充实志书内容。宋代史学家郑樵认为,图与书相辅组成,必兼而有之,为书者,不可以无图。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说,“图可得形象”,志书无图不可以表形象,图可以使览者一望而周知也。现代绘图技术、摄影技术,为新方志运用图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新方志对图体运用极为重视,一般志书都配有大量彩色、黑白图照,无疑使志书增色不少。然而,不少志书的图照都集中于卷首,随文插图极为少见,极少数志书甚至没有一幅随文插图。这些志书编者忽略了运用插图表达事物,似乎随文…  相似文献   

18.
新方志崇尚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准确、简洁、严谨、雅重的语言。倘若志书意旨、资料等方面均渐入佳境,编纂方法体例结构完善恰当,而语言记述模糊、罗嗦,文理不通,语辞不雅,仍称不上合格志书。要提高新方志的质量,必须在讲究内容之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其语言表述的科学性,以达准、简、严、雅。  相似文献   

19.
著名方志学家瞿宣颖说:“凡志之佳恶,不待凡言,但阅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裁能力。”可见篇目是志书总体设计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篇目在志书中居于非常特殊的重要地位。一部志书能否成为精品佳志,除了思想观点鲜明、编纂技巧高超、内容创新、特点突出之外,篇目的设置是关键。篇目是收集资料的指南、归纳整理资料的纲领、记述资料的主题词、志书编写的基础单位,  相似文献   

20.
篇目问题,既是老话题,也是续志必须直面的新课题。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瞿宣颖说:“凡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裁能力。”可见篇目在志书中的地位决非一般。正如修志同仁所总结:篇目是志书质量高低的标志,是志书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