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嵎夷"与"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嵎夷"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自新石器时代就居于山东半岛,应是东夷少昊族团的一支,但由于中原华夏民族的东渐及在这一过程中的频繁战争,迫使相当一部分嵎夷人越海迁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乃至日本列岛,<山海经>将"少昊之国"、"羲和之国"称为"海外"之国,就反映了这种历史真实,而自新罗开始,古代韩国人自称是"轩辕之裔、少昊之胤"、"嵎夷细民",不是没有道理,它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在历史上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2.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肃慎”一名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肃慎作为东北的民族,以古老而闻名。多年来,对肃慎族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肃慎”一名,一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试就一些古代文献、考古资料以及民族语言等方面的材料,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敬请各位专家赐教。对“肃慎”一词的解释,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曰鸟名。《说文解字》鸟部释:“鷫(?)……五方神鸟也。”东汉王肃注《尚书》云:肃慎,“鸟夷,东北夷,国名也”。后世主肃慎为鸟名者,多承此说。近者,傅朗云、杨旸大加发挥:“汉语鷞鸠——鹰;满语译作宋昆,再汉译为海东青。”这是把“肃慎”一词解释成汉语的满译。二曰通古斯语“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距今46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以连云港藤花落遗址为代表的东方滨海古文化,正是创生羲和神话、十日神话、旸谷神话的辉煌时代。藤花落遗址以及将军崖岩画等美轮美奂、隽永质朴的东方天书,印证了《尚书》最早记载的"东方旸谷"、《山海经》反复提到的汤谷扶桑和古老十日神话的策源地"羲和之国"的存在,也表明这座东方之城是羲和文化的摇篮,其历史积淀深厚,文脉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意思说,三江是震泽排泄入海的重要通道,三江畅通,震泽就不再有壅塞之虞。震泽,即太湖。三江所指,历来说法不一。《吴越春秋》载:浙江(钱塘江)、浦江(浦阳江)、剡江(曹娥江)为"三江"。韦昭《国语》注:松江(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尚书·禹贡〉择文》引顾夷《吴地记》载:松江、娄江(浏河)、东江为"三江"。当今学者大多依照《吴地记》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正>《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学者不断对此注解。清儒为之注解的著述达300余部,涉及《尚书》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广、学术之精,为历代研究之精要。民国以来治《尚书》的学者承继清儒治学的途径,不断评介清儒尚书学成就,涌现出大量研究著述,现把1911年以来学界对清儒《尚书》著述研究略述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是正。  相似文献   

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4):F0002-F0002
本书是作者对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的全新笺释。绪论部分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尚书》今古文之别、《尚书》真伪问题、先秦时期《书》类文献样貌、清华简《书》类文献价值和意义等做了重新探讨,厘清了《尚书》研究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孔壁古文《尚书》的性质,作者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正文部分,针对《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第壹、叁、伍、捌诸辑所收录的共14篇《尚书》类文献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笺释,而在字形考释、文字训诂、断句编联等方面尤见作者功力,其中不乏新见。该书为学界提供了一个较为可信的清华简《尚书》类文献文本,集中反映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非常便利于学者使用。  相似文献   

8.
《古文尚书》辨伪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课题。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判定今本《古文尚书》为伪书,而同时代的学者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为《古文尚书》辩护,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古文尚书》之伪,今日已成定论。《冤词》成为毛氏学术生涯中的败笔,其结论本身已无价值可言。但是他在论辨当中崇实黜虚,纠正了不少辨伪者的错误,从学术史的角度讲,这部表面看起来与辨伪针锋相对的《冤词》,恰恰对《古文尚书》辨伪的深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尚书》传至魏晋,始有伪作羼杂其间,学人对此长期莫辨.至有清一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问世,才确征晋梅赜所献《尚书》搀杂赝品.然阎氏此著,学人多以《古文尚书疏证》称之.如《四库全书总目》、《清史稿·阎若璩传》、《书目答问》(张之洞)、《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新版《辞源》《辞海》等言及阎氏此著时均作《古文尚书疏证》.经考,《古文尚书疏证》系《尚书古文疏证》之误.  相似文献   

10.
嵎夷考     
从连云港市太阳岩画入手,探索东方阳谷扶桑所在地及天文古国羲和之国的位置,发掘出我国最为古老的嵎夷民族存在的史实,并对这里所发育出来的女娲、伏羲、少昊等远古国家形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基本理出了我国上古时期历史发展的迹线。  相似文献   

11.
Michael Schaller 《外交史》2004,28(2):295-296
Book reviewed:
William Stueck. Rethinking the Korean War: A New Diplomatic and Strategic History.  相似文献   

12.
吴伟华 《考古》2012,(1):72-81,1
山东出土铜(钅和)可分为两型、五期。春秋时期流行椭圆腹(钅和),战国时期流行圆角方腹(钅和)。春秋早期流行单环耳(钅和),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流行双环耳(钅和)。春秋早期偏早铜(钅和)产生于鲁北地区,其原型为陶罐;春秋早期偏晚传播到沂沭河流域。春秋晚期铜(钅和)的分布范围南达湖北、江苏,北达河北,西达甘肃,至战国中期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3.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举出了<尚书·尧典>中四处缺讹现象,并予以分析和辨正,解决了该篇中几处文句不能通读的问题,证明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确有由于口传造成的文字错误,同时证明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不能全都否定.  相似文献   

15.
张学锋 《东南文化》2011,(4):107-117
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土墩石室"曾被学术界划入"吴越石室土墩文化圈",认定为春秋吴国"军事设施"等。对其分布、形制及出土物等资料的研究显示,其应为唐墓。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关于唐代连云港地区新罗移民的记载,及对考察朝鲜半岛5至8世纪横穴式石室墓的相关考察,连云港地区"土墩石室"可推断为唐代新罗移民的墓葬。  相似文献   

16.
山东章丘市小荆山后李文化环壕聚落勘探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荆山遗址是山东后李文化时期重要的环壕聚落遗址。本文着重介绍了小荆山遗址环壕的形状与结构、环壕内地层堆积。通过分析发现 ,小荆山后李文化时期环壕的西半部利用了自然冲沟 ,东部为人工开挖而成。文章对环壕聚落内居址、墓葬的布局进行了探讨 ,进而认为 ,在山东地区 ,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就存在着环壕聚落 ,其后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代的一些遗址中也有环壕存在的迹象。小荆山后李文化的环壕是山东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结构最清楚的环壕 ,它的发现 ,将带动山东地区史前聚落形态及环壕聚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古方 《华夏考古》2007,(1):75-79
良渚文化玉器中,有一种玉器的玉质细腻纯净,透明度较高,颜色为黄绿和深浅不一的绿色。这类玉料的外观与江浙一带所产玉料截然不同,而与辽东半岛岫岩所产软玉极为相似。因此,良渚玉器部分玉料可能采源于辽东半岛。岫岩软玉的传输路线,是从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出发,渡过渤海海峡到达胶东半岛,再向西南入山东腹地,折向南到江苏北部进入良渚文化分布区。在这条玉材传送路线上起运输中转作用的,是辽东半岛的原始部落和以大汶口、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山东地区原始部落。  相似文献   

18.
徐福东渡一直在中日韩三国广为流传。朝鲜半岛人民对徐福东来的叙述与记忆,依其本土文献记载至少可回溯至新罗时期。关于徐福的传说、民谣至今仍在朝鲜半岛南部区域广泛流传,或称“徐市过之”的摩崖石刻痕迹也保留至今。无论是充满想象的叙述,还是遗址遗物中的记忆,都深层次反映了汉字文化圈内独有的文化现象与逻辑。通过对朝鲜半岛文人“徐福东来”记事叙述与朝鲜半岛民间记忆——传说、民谣等资料的研究,勾勒出徐福一行在朝鲜半岛的可能行迹,并进一步揭示徐福研究的当代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BOOK REVIEWS     
Book Reviews in This Article: Trois ?uvres Inédites de mystiques musulmans: āqq? al-Bal?, Ibn ?, Niffarā. By Paul Nwyia. The Formative Period of Islamic Thought. By W. Montgomery Watt. The Arab Mind. By Raphael Patai. l?m? al-Adab al-M?r f? Mir? (Bio-bibliographical Critical Series), No. 1, h?āūsayn. By Hamdi Sakkut and Marsden Jones.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Kenneth M. Setton, general editor. Volume III, 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ies , edited by Harry W. Hazard. The Muslim Dilemma in India. By M. R. A. Baig. Who is Maudoodi ? By Maryam Jameelah. A Tacit Alliance. By S. K. Crosbie.  相似文献   

20.
1931年—1945年的中国通史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史学领域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研究趋势 ,即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与撰述的关注和重视 ,这一新的研究趋势是时代与社会的客观需求和史家的主体自觉共同促成的。这一时期的通史撰述对通史编撰理论作了深入探讨 ,在历史观、史书体裁等诸多方面可谓异彩纷呈 ,显示出史坛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