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天津市蓟县桃花园明清时期墓群的62例成年颅骨作了系统的观察和测量,认为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范畴。通过统计分析,桃花园组的颅骨特征与北京组和华北组最为接近,可以作为新的华北地区典型的数据代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第三期文化,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墓葬出土的颅骨进行人类学考察,通过对颅骨的观察与测量,并将后套三期组与相关对比组进行比较和分析。该组颅骨在体质特征上可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在若干近代和古代对比组中,后套三期组与近代华北组及抚顺组、古代组中的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的关马山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正>目次一口颊含球行为的厘定及考古发现二大汶口文化人群的文化传统与口颊含球个体的行为认同三口颊含球墓葬的特殊表现四口颊含球表达的思想意识五口颊含球行为的起源与流变六结论考古发现表明,大汶口文化先民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为,主要有人工拔牙、颅骨枕部人工变形、颅骨穿孔和口颊含球。目前对于人工拔牙和颅骨枕部人工变形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4.
孙蕾  曹艳鹏  张海 《江汉考古》2021,(5):128-133
平粮台、郝家台龙山文化遗址是近年来豫东、豫南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对两处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颅骨标本进行了人种学研究.平粮台组颅骨形态与先秦时期的古中原类型居民一致,而郝家台组与古中原类型、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均有较多相似之处.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平粮台遗址单一的粟作农业,郝家台粟作与稻作农业的并存揭示了郝家台龙山遗址可能存在人群的文化交流,这与郝家台组颅骨多种体质类型的混合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海原石砚子墓地的颅骨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我们认为石砚子居民总体的颅面部形态与现代北亚蒙古人种较为相似,但在个别特征表现上又明显与之有别,显示出混合型的体质特点,推测是该地区早期游牧人群与中原移民高度融合的结果。我们在石砚子M12中的1例成年男性个体的颅骨上发现有大面积不规则形的骨质破坏,推测应系由颅骨转移癌所致。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出土了1例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男性颅骨,对其进行体质人类学考察发现,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上机房营子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龙头山组、近代华北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河南省渑池县笃忠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灰坑出土的15例人骨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该组颅骨在体质特征上与现代华南地区的居民有些近似。在若干古代和近现代对比组中,笃忠组颅骨的体质特征与尉迟寺组、近代华南组最为接近。推测该组人骨的平均身高,男性为165.00厘米,女性为154.33厘米。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6,(5)
本文对临潼新丰镇秦墓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考察。与相关地区的人骨材料的比较研究发现:新丰组颅骨在人种分类上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范畴,其基本的种系成分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最为接近,其次为南亚类型。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若干近代组的比较表明,新丰组在颅骨的基本形态特征方面与近代华北组最为接近,其次为华南组。与新石器时代各组的比较结果显示其与陶寺组、仰韶合并组最为接近。与夏代至汉代相关颅骨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新丰组与游邀组、乔村A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河南开封尉氏县新庄遗址二里头灰坑出土的两例成年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的研究。与亚洲各近代颅骨组比较,尉氏新庄组与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朝鲜组和华南组在颅骨外貌形态上最为接近;与我国先秦时期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群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尉氏新庄组一方面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土著古中原类型居民,另一方面也与古华北类型居民和古西北类型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因此不能排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作为古中原类型的尉氏新庄组居民与北方和西北方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发生联系并受其影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宗玄寺遗址出土的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宗玄寺近世居民在若干主要体质特征上具有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特点 ,并且与东亚蒙古人种最为接近。与亚太地区古代颅骨组相比 ,日本宗玄寺近世居民与其本国的北九州山口弥生人、北九州山口古坟人、吉母浜中世纪人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由大甸子Ⅰ组所代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部分居民、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关马山石椁墓居民关系均较密切。  相似文献   

11.
窗外的阳光一点点地淡了,不知不觉又在工作中度过了一天。实验室里有些昏暗,起身去开灯,又去冷藏柜拿水。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的颅骨标本端正地摆放在冷藏柜的上层,颅骨头上的金冠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虽然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反复看很多次,此刻还是忍不住与她对视了一会儿。由于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眼睛酸酸的.金冠有些刺眼。  相似文献   

12.
正为配合巴新铁路的修建,2009年7~10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界力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和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玛瑙器和角器。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点来看,该遗址应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发掘过程中共采集到2具较完整的人骨,男、女各1例,其中颅骨保存较完整。2012年夏,应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之邀,笔者对这2具颅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中齐家组和寺洼组的39项非连续性特征性状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有24项有着较为一致的频率,说明两者有相似的颅骨非连续性特征。通过选择13项颅骨非连续性性状进行各组间的对比,发现磨沟两组与中国北方地区各个古代组别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代表着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太原组,而与现代东南亚蒙古人种、北亚蒙古人种、东北亚蒙古人种以及具有欧罗巴血统的人种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4.
<正>人骨颅面复原技术通过头骨测量和一定的艺术手法来复原古人的面部。这一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考古学家找寻历史真相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骨骼遗存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种,还有古人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风俗习惯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年人206块骨骼中,由23块骨骼组成的颅骨保留的这些信息最为丰富。体质人类学对颅骨进行观察和测量,形成多组数据,  相似文献   

15.
魏东  张桦  朱泓 《中原文物》2015,(2):111-119
本文是对西山遗址发掘中出土人类遗骸的综合研究报告。结论要点如下:该人群未见异常的大规模突发性死亡现象,符合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可将其视为连续发展的稳定人群。颅骨表现出的遗传形态特征与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人群最为接近。该人群存在颅骨改型与拔牙的习俗,形制多样,与已发表材料相对比,存在其自身特点。该人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不同文化属性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30例人骨标本进行了系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在初步的人口结构分析基础上,对颅骨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并且与相关的古代颅骨组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肢骨进行了测量,推算出白羊村遗址古代居民的平均身高。对骨骼的病理现象进行了观察与描述。另外,本文还对白羊村遗址无头葬的葬俗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后来,波兰海军也准确侦察到了船骸的位置。潜水员发现在船骸的四周,相当大的区域都"覆盖着人的遗骸、颅骨和其他骨头",那是一座庞大的水底陵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云南怒江石岭岗遗址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初步的人口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颅骨进行了观察与测量,显示其具备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颅骨标本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和南亚类型比较接近,与古代九站组和西村周组最为接近,一类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有最多的相似性,与古代朝阳组距离相对较近。最后对肢骨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并推算了石岭岗遗址古代居民的平均身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人种学、测量学和统计学等多种科学方法及手段,对马檀山墓地出土的明清时期古代居民骨骼标本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人种学的研究表明,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各区域性人群相比,马檀山组颅骨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多元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到现代人颅骨主要测量性状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除新疆地区外,其它地区均为蒙古人种,但存在不同的类型,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其类型也随地理分布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